近 日
中国公路学会公布
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结果
中铁十七局3项申报成果
分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以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强国”建设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公路交通行业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奖项,旨在奖励我国公路交通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获奖成果代表我国公路建设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
高寒富水环境地铁施工岩土冻害防控关键技术
图丨长春地铁7号线项目盾构隧道
该成果针对地铁建设中岩土冻害防控难题,发明了寒区富水环境下地铁车站越冬深基坑精降水-热补偿-自错固的冻害多维防控技术、地铁隧道洞口区域排水止水-冻胀吸收-动态保温多元防冻新型结构层技术以及预制管片拼装缝抗冻-防渗复合功能型材料,填补了寒冷富水环境深基坑冻害防控与稳定性联动控制的技术领域空白。
图丨长春地铁7号线项目车站基坑施工
经权威机构评审,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有效破解了地铁隧道洞口区衬砌冻害根源防控的技术难题,攻克了低温环境下管片拼装缝防水效果差的技术课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
预应力锚索快速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图丨新型预应力锚索结构
该成果围绕桩锚支护基坑预应力锚索施工中存在的“锚不住”“拉不均”“测不准”等技术难题,分别从锚固材料、锚具及张拉手段、检测方法展开研究,构建了基于压密注浆的浆液孔柱状扩张理论,提出了基于声弹性效应的介质接触面检测方法,揭示了锚索应力损失的关键性问题。
图丨智能化应力张拉设备
技术研发团队联合高校研制了矿物基类高性能锚固剂以及相应注浆设备,创新研发了新型预应力锚索张拉成套智能装备及配套设施,开发了锚索预应力分布式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攻克了锚索施工瓶颈,为同类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富水深厚软弱土地区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
图丨方拱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及有限元模型
该成果以江苏地区软弱土沉积特征与工程性质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原位测试、足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检验等技术手段,探索优化钢结构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总结形成富水深厚软弱土地区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为提升该类型管廊结构强度及安全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图丨钢管廊多仓设计图
该成果应用于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工程,在保障安全质量、提升工程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地下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工业化量产提供了“十七局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