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画

欣赏《西游记》等系列邮票


 
             钮鲁生简介
       钮鲁生,原铁道兵报社。1944年8月9日生,1963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历任班长、排长、新闻干事、铁道兵报社编辑、处长。1984年1月集体转业。任《铁道工程报》副总编、中铁建文联秘书长、中铁建政研会秘书长。2004年退休。现住北京。      

       欣赏《西厢记》邮票

       做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系列邮票欣赏(包括台湾省发行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邮票)后,本该结束了,但我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于是就把我喜欢的《西厢记》邮票,以及《牡丹亭》邮票也拿出来晾晾。

       先说《西厢记》邮票:


 

 
       图为我国1983年2月21日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邮票,志号为 T .82。邮票全套共四枚,小型张一枚。

       (4-1)惊艳。描绘的是张君瑞上京赶考,顺路游览普救寺时,与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相遇的场面。

       (4-2)听琴。描绘的是张君瑞在西厢房弹琴寄情(老百姓话是勾引)崔莺莺的情景。

       (4-3)佳期。描绘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偷偷到西厢房和张君瑞相会的画面。

       (4-4)长亭。描绘的是崔莺莺送张君瑞上京赶考,在长亭伤别的情景。


 


《西厢记》小型张。

小型张内图画面为"拷红"。画面H上崔夫人正在拷问跪着的红娘。內图和外面的仕女图原画,均选自明代《西厢记》木刻本插图。

《西厢记》邮票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元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元代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所作,描写了书生张君瑞和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大意是:

崔相国死后,其妻崔夫人、女儿莺莺扶柩回原籍安葬,途中滞留普救寺内。书生张君瑞赴京赶考,路经普救寺,见莺莺长得漂亮,顿生爱意,遂向寺主借得僧房半间留居寺中。此间张生向莺莺表白爱慕之情,莺莺也对张生产生好感。

土匪孙飞虎听说莺莺长得漂亮,带人马前来抢劫,要做压寨夫人,闹得全寺惊慌失措。崔夫人传话:谁能退贼,愿将女儿许配为妻。

张生写信向好友武将杜确求援,杜确率兵赶跑孙飞虎,解了普救寺之围。

事后,崔夫人变卦,让莺莺和张生以兄妹相称。莺莺因母亲失信而愧疚。张生也因此犯了相思病。

莺莺让红娘去探病,张生托红娘传纸条,莺莺回信,以“明月三五夜”诗相约。

张生半夜三更翻墙赴约,想动真的,莺莺羞怯、犹豫、拒绝,好事没做成。

张生病情由此加重,卧床不起。红娘陪莺莺去探望张生,遂与张生尝了禁果。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几天后,东窗事发。崔夫人得知二人偷情,于是拷问红娘,红娘只好如实交代。

崔夫人得知已是生
米熟饭了,且属自己失言在先,只好虚允张生与莺莺结为夫妻,但又坚持门庭内不能有“白丁女婿”,要张生取一纸功名来,方可与莺莺完婚。

张生赴京应试,金榜题名。张生终与莺莺结为百年之好。


我对《西厢记》和这套邮票刻骨铭心的是:初中期间,我如饥似渴、狼吞虎咽地读书。听人说,老不看三国(怕犯高血压、心脏病),少不看西厢(易患相思病、不好好学习)。那时我情窦初开,曾偷偷看过《西厢记》。那时我觉得《西厢记》就是个描写古代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胡编乱造的故事,里面诲淫的词不少,没啥意思。但出自《西厢记》的名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却让我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1969年春,我随《解放军报》记者汤泾去河南王屋山采访,顺便游览了普救寺。闲聊中,汤记者说,这儿就是张生与崔莺莺违法乱纪的地方。

汤记者的话,让我惊愕不已。我第一次听人说张生和崔莺莺的事是违法乱纪。这个“违法乱纪”词,把一个瞎编的爱情故事,从封建礼教、民风民俗、桎梏、追求、性爱、情爱,到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等等诸方面搅合在一起。到底孰是孰非?抑或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抑或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总之,是是非非、非非是是,让人无言以对、浮想联翩、不可轻易下结论。试想:寺庙道观,多么清心寡欲的地方;崔莺莺扶枢待葬,多么悲怆的氛围;张生复习课准备高考,时间和精力又多么紧张;而两个年轻人就在这种场合和氛围下偷欢做爱,需要冲破法理和心理上多少障碍!这个“违法乱纪”的词用的太棒了!从此我对《西厢记》有了另一番理解。

这套邮票一发行,那优美的画面,靓丽的色彩,精致的印刷,特别是古色古香的小型张,深深地吸引了我。加上我对《西厢记》的“违法乱纪”的理解,就更喜欢这套邮票了,所以我一下子买了5套。

(参考:《西厢记》邮票原面值
1.06元,现市场价217元。小型张原面值2元,现市场价750元。)


再说《牡丹亭》邮票:




1984年10月30日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志号为 T .99。

       《牡丹亭》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杜丽娘闺塾上课、梦中幽会、为自己画像、还魂后与柳梦梅私奔的画面。下图为小型张游园。




《牡丹亭》是明代的著名戏剧家汤
显祖的代表作。是汤显祖在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故事大意是:南安郡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终日被父母拘束在闺阁、书房之中,一次偶然被丫环春香领去花园观赏春景,回来后梦见一位少年书生柳梦梅,自此便害了相思病,最后相思病加抑郁症,不治而亡(好像还有口
气,有体温,不然就埋了)。三年
后,柳梦梅前往临安赴试,路经杜
宅,杜丽娘的魂被柳梦梅勾回来了,杜丽娘因此得以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却竭力反对。后因杜丽娘一再坚持,柳梦梅又中了状元,加上皇帝亲自作主,杜宝才认可此桩婚事。汤显祖在写作中采取抒情的手法,渲泻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型张画面为"游园"。是描写杜丽娘厌烦了书房、闺阁的单调生活,在丫环春香的引导下,徜徉于后花园中的情景。此画着重渲染了春光的明媚:百花盛开,杨柳轻拂,鸟儿欢飞,再加上两个美人,令人陶醉。

但《牡丹亭》讲的是鬼啊魂啊的故事,所以邮票也阴魂不散,阴拉八叽的,不如《西厢记》邮票那么喜庆靓丽。因此我不太喜欢这套邮票。

我国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邮票系列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由于《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邮票虽然也自成系列,但明显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其他名著邮票也不如《西厢记》和《牡丹亭》。所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他邮票,我就不再介绍了。





 
       编辑: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