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问题之我见】
顾名思义,书法就是对中国汉字的书写方法,就其艺术美学特征而言,从根本上说是点线结合的结构美、形势美的艺术。
临帖主要是继承古人书法艺术精华的过程,是学习他法、博采诸子百家之长、夯实书法艺术根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当下,很多书法大家和有识之士一方面鼓励大家刻苦研习古法,一方面又鼓励大家致力创立我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古法毕竟是他法,在熟谙他法的基础上,寻到无法处,破茧成蝶,创立我法,这是时代对于书法爱好者的根本要求,虽然很难很难,但却是我们发展繁荣时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责任。
在下看来,当下书法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书法名人的作品;一类是名人书法的作品。前一类主要是以书法艺术成名的名家之作。这类作品,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字形字势谋篇布局十分考究,作品艺术造诣很高,精彩纷呈。后一类主要是在其他领域里成名之后涉入书法界的名人之作。这类作品,用书法艺术美学标准要求,很是参差不齐,粗制滥造随心所欲的问题主要出在这个方面。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倾力呼吁:名人们要自尊自重,多多研习古人书法艺术精华,从中汲取营养,不要因为有名就可以肆意地胡涂乱写。
我们说,泥古不化师古不移是不好的。唐代著名书法大家有“书中仙手”之称的李邕,其书法作品犹如“华岳三峰,黄河一曲。一笔一画皆如抛砖坠地,使人不敢以虚妄之意拟之”。当时有诸多学子意欲拜其为师,均被他一句“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拒之门外。他的意思是:学习我法,死了你法;很象我法,你很俗气。这是一位智者不误人子弟、鼓励学子们勇于创新形成各自鲜明个性风格的肺腑之言。
临帖方能夯实书法艺术的根基,创新方能发展繁荣书法艺术。创新的过程,必是脱离他法树立我法的过程。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创立我法的过程,都是从原来对他法的很似逐步走向似是非是或者基本非似的过程,由此,也会不同程度上受到世俗观念的伤害与不屑。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初四杰的新体诗问世之初,曾受到达官贵人与同行的谤压与挤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新体诗不废江河般的传世价值。一切有志于繁荣发展时代书法艺术的同仁们皆应不畏艰难,不畏人言,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仅供各位书友大咖参考。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