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王新明诗一首:德昌,新兵训练的地方



原创首发
 

德昌,新兵训练的地方
 

作者:原铁五师/王新明



 

西昌旁边有个德昌,

是我们新兵训练的地方!

尽管我们已经白发苍苍,

那军旅生涯,

那青葱岁月,

终身难忘,难忘!

 

那是一九七二年岁末,

闷罐车里,

几千新兵,

穿着草绿色军装,

火车有节奏的音响:

哐当,哐当,哐当!

行程七天七夜,

把我们新兵送到了四川德昌!

下车后,

背着被包,整理行装,

我看见,

霞光万丈,

新兵队伍好长,好长!

个个精神抖擞,

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半山腰里,

有个"二号信箱"

它是三线建设留下的基地,

一排排破旧的土坯房!

它就是铁五师新兵团训练的地方!

当我们新兵走进破旧土坯房,

放眼一看,

营房内没有凳子,没有床,

地板坑坑洼洼还很脏,

心里有点"拔凉","拔凉"!

带兵老班长发号令:

去连部领扫帚,领撮箕,

打扫好卫生才铺床。

大家齐动手,

墙壁、地板扫光光。

老兵班长说:

"看好了,这样折被铺床",

"被子要折得四四方方"!

我们打开被子,

照着老班长的模样:

铺毡子、铺褥子,

白床单铺在最上方!

被子三折条条长,

对折两下再扣上,

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

用双手捏捏,

被子如同"豆腐块"一样,

再把军帽放在折好的被子正中央。

一条线,一个样,

如是,营房有了朝气,有了阳光!

 

第一次在营房里睡觉,

老兵班长这样讲:

脱掉衣服从外到里放在枕头旁,

起床号一响,

二三分钟就得把衣服穿上,

军容齐整,列队进操场!

我们新兵洗耳恭听,

就象小学生刚入学堂。


 

第一次听到司号员把军号吹响,

睡眼朦胧,蹬一下立马起床,

分秒必争,快,快,快!

雷厉风行,步调一致才能打胜仗!

迎着鱼肚白般的晨光,

出操、跑步,

"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在半山腰回荡!

 

练齐步、练正步、练刀枪,

操兵练马的口号声,

此起彼伏,

"立正、稍息、报数,向右看齐",

"卧倒、匍匐前进、冲啊!"

"向左刺,向右刺,杀啊"

练兵场上口号震天响!

练兵热情高昂,高昂!

老兵教,新兵学,

每个分解动作,千锤百炼,

军事过硬,精准达标!

从老百姓到军人,

脱胎换骨般铸造,

流血流汗,晒黑了脸庞,

累弯了腰,

新兵就这样天天磨炼,

战斗力一天一天在高涨!

 

"哒哒滴,哒哒滴……"

半夜三更,紧急集合军号声如雷贯耳,

惊醒新兵梦香,

火速翻身起床,

三分钟内,

黑灯瞎火把被包打好,把衣服穿上,

跑步来到练兵场!

新兵连长一句话:

"演习夜行军,不准掉队,出发!"

德昌半山腰,林密树高,

荆棘丛生,羊肠小道,

野畜,猫头鹰半夜吼叫。

夜行军的队伍隐隐约约,

看不见,摸不着,

只能看见前面战友手臂上的白毛巾在闪耀。

夜行军艰难行进,

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

划破手,荆棘刺伤腿,照样行,

一声"卧倒":

哪怕是刀山火海,

哪怕是溪流水坑,

扑通,扑通,扑通!

齐刷刷卧倒听命令!

这就是军人,军人!


 

每次吃饭军号声,

拿着筷子,拿着大碗,分班列队,

往大食堂里奔,

大锅菜,大锅饭,

装在大铝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打上一大碗饭,舀上菜和汤,

蹲在地上,埋头吃饭,

急急忙忙往下吞,

吃饭时间有限,

细嚼慢咽不可能!

 

我们来自老百姓,

"我是一个兵",

洗衣裳,缝被子,

自己动手才能行,

领子上面打肥皂,

刷子刷三轮,

军用盆里泡一泡,

搓搓,洗洗,清清。

第一次洗衣服,

难为了"大老爷们",

那首《洗衣歌》伴随着我们,

生活细节一步一步成功!

 

难忘新兵连里写家书:

"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

鞭炮声声,锣鼓声声,

父母和乡亲,

送我们当兵出家门。

临行前,千嘱咐,万叮咛:

"到了部队给家里写封信"。

记得刚到新兵连不久的星期天,

班里大家奏钱,

下山去邮局买了邮票和信封,

在商店买上笔和墨,

营房没桌子, 没凳子,

趴在地铺上,

写下家书抵万金。

"爸爸,妈妈二老好"!

"我们安全到达部队"!

"部队可好了,饭恰(吃)得饱"!

 

德昌 ,德昌,

铁五师新兵训练的地方!

德昌,德昌,

军旅生涯在这里启航!

新兵训练结束,

新兵们去了铁五师铁路施工现场,

青春年华在部队发热热光!

 

2021年10月15日于长沙




 

(图片选自网络)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