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四川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献礼八一,致敬中国军人。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系通江文庙,始建于宋嘉佑七年,后毁,明景泰壬申年在旧基重建,清咸丰四年进行过大的修缮,改双重檐歇山式为单檐悬山式,保留了原建筑的基础及大木结构。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梯形布局,逐次升高。现存建筑是位于第二平台上的戟门(指挥部警卫室),东庑(徐总指挥办公室),西庑(指挥部机要室)和第三平台上的大成殿(指挥部作战室)。占地面积1512㎡,建筑面积680㎡,房屋22间。土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梁架,方块青石地面。屋面施灰色素筒瓦,陶质云龙、花鸟、卷草正垂脊,鱼龙吻,塔状宝顶。整个建筑造型凝重,结构谨严,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川东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部随即进驻于通江文庙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某长曾中生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胜利的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使根据地扩展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辖二十二县一市,人口约500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四个师一万四千多人发展到五个军,八万多人,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1988年1月国务院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通江“红军城”的标志性建筑。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部随即进驻于通江文庙至1935年春。

  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曾中生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胜利的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使根据地扩展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辖二十二县一市,人口约500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四个师一万五千多人发展到五个军,八万多人,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在通江,如今保存有许多当年红四方面军的石刻宣传标准,有些是很大的摩崖石刻。

  红四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主要由鄂豫皖地区的红一军和鄂东南地区的红十五军合编发展而成,活动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湖北、河南、安徽)。

  红一军来历: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吴光浩、刘光烈和党代表戴克敏的领导下发起了“黄麻起义”,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1师,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公里的鄂豫边根据地。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个红十五军,其中第二支为鄂东南地区红十五军。

  1930年10月18日,红八军攻打长沙部队一部和鄂东南各县游击队、赣东北部分游击队及红八军部分痊愈伤病员编成的四、五纵队。

  中共徐海埠总行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司令部,报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红十五军下一步军事行动指示。后经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指示,徐海埠地区红十五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以洪泽湖边区打游击的红十五军第三师第一支队1000多人队伍为基础,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第5团。

  1930年10月,由鄂东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第四、第五纵队扩编成红十五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三团,全军约1800余人,活动于黄梅、广济、宿松、太湖等县。

  1931年1月,红十五军北上与红一军会合,合编为红四军。

  1931年11月,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组建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

  1932年,撤离根据地,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随后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与川东游击队合并后,队伍发展到五个军、8万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与红一方面军合会。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军总司令部合编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南下途中,部队损失严重。

  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一再电令下,1936年3月,南下部队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地区,向西康东北部转移。

  4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攻占道孚、炉霍、甘孜等地后进行整编。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李特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五个军一个骑兵师。

  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

  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此后,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西路军西征失败,余部划归中央直接指挥。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