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  】专访:匠工巧手,创造盆景艺术大世界——访广西盆景艺术大师谭大明

 


 
 

 

在广西盆景艺术的璀璨星空中,谭大明无疑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恒星。他以35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爱,在盆景艺术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将一方方小小的盆景,雕琢成蕴含无尽乾坤的艺术世界。这位1989年在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期间,自学岭南盆景知识,2001年从部队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用手中的剪刀与蟠扎丝,谱写了一曲盆景艺术的壮丽赞歌。



 

一、军旅生涯的磨砺与艺术萌芽

2001年,谭大明告别了挥洒青春热血的部队。部队生活,犹如一座坚实的熔炉,锤炼出他坚毅不拔的性格与严谨细致的作风。在那整齐划一的军绿色方阵里,他学会了服从命令、坚韧不拔,更懂得了在平凡中坚守与追求卓越。然而,在这位铁血男儿的内心深处,还藏着一颗对艺术充满渴望的种子。

在部队的闲暇时光里,谭大明常常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吸引。那千姿百态的树木、奇形怪状的山石,都成为他眼中最美的风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驻地附近看到了一盆小小的盆景,那浓缩的山水之美,仿佛将整个大自然的神韵都凝聚在这一方盆中。那一刻,盆景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开始生根发芽。

二、初入盆景艺术之门,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自主择业后的谭大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盆景艺术创作。他深知,盆景艺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深厚的艺术素养、精湛的技艺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



 

刚开始,谭大明对盆景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在部队养成的钻研精神,四处拜师学艺。他拜访了广西当地许多盆景艺术名家,虚心向他们请教盆景的选材、造型、养护等知识。每到一处,他都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吸收着盆景艺术的养分。

为了寻找合适的盆景素材,谭大明常常不辞辛劳,深入广西的深山老林。那些崎岖的山路、茂密的丛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一次,他听说在一处偏远的山区里,生长着几株形态独特的罗汉松。为了得到这些素材,他天不亮就出发,徒步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当他终于找到那几株罗汉松时,却发现它们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采摘十分困难。但谭大明没有丝毫退缩,他凭借着在部队练就的过硬身体素质,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去,成功将罗汉松采挖下来。然而,在下山的途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脚,只能一瘸一拐地带着素材艰难前行。回到家后,他的双脚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但看到那几株心仪的罗汉松素材,他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35年的深耕细作,铸就盆景艺术辉煌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谭大明逐渐掌握了盆景艺术的精髓。他尤其钟情于朴树、罗汉松盆景的创作,经过35年的精心培育,如今他种植造型的朴树、罗汉松盆景面积已近60亩。

走进谭大明的盆景园,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微型森林。那一盆盆朴树、罗汉松盆景,或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或如仙女下凡,婀娜多姿;或如老者沉思,宁静深远。每一盆盆景都凝聚着谭大明的心血与智慧,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一件件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

谭大明的盆景作品《把酒欢歌》,更是堪称一绝。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刻的内涵,入选中国盆景第一届国家大展。在创作《把酒欢歌》时,谭大明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他精心挑选了一株形态古朴的朴树素材,经过多次修剪、蟠扎,逐渐勾勒出作品的雏形。在造型过程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朴树的自然形态,并专门配上根雕制作的盆景盆,使盆景与盆更加贴近自然,作品栩栩如生,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为了让作品更加完美,谭大明还在盆中精心布置了一些山石和青苔,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当《把酒欢歌》在国家大展上亮相时,立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得到了国际盆景友人的高度赞扬,并成为了展会的焦点之一。



 

除了《把酒欢歌》,谭大明的盆景作品在全国、广西区以及地(市)、县级的盆景展上屡获佳绩。先后获得金、银、铜奖127个,其中全国金奖5个、银奖16个、铜奖15个;广西区一等奖1个、金奖9个丶银奖13个、铜奖18个;地(市)、县级特等奖1个、金奖10个、银奖16个丶铜奖23个。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谭大明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对盆景艺术执着追求的最好见证。鉴于他在盆景技艺水平的突出成绩和影响力及推广传播能力,经盆景专家考核评审,先后于2014年评为“广西盆景艺术家,2023年评为广西盆景艺术大师”称号。

四、学术探索与成果,为他构建盆景艺术大厦添砖加瓦

谭大明不仅在盆景创作实践上成绩斐然,在盆景艺术的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撰写的《朴树盆景养护探秘》《说说盆景创作表演的那些事》等多篇学术论文,以及众多盆景作品,在《中国盆景赏石》等10多家报刊上收录和刊载。

在《朴树盆景养护探秘》一文中,谭大明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朴树盆景在不同季节的养护要点。他从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养护指南。在《说说盆景创作表演的那些事》里,他分享了自己在盆景创作表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从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确定创作主题,到现场表演时的技巧与节奏把握,都一一进行了讲解,让读者对盆景创作表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学术论文和刊载的作品,不仅是谭大明个人艺术成就的展示,更是他对盆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们如同灯塔,为盆景艺术领域的后来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五、盆景艺术的传承与展望,让世界领略盆景之美

随着谭大明在盆景艺术领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盆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学习。谭大明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他们,他希望盆景艺术能够在更多人的手中发扬光大。
 


 

为了更好地传承盆景艺术,谭大明还经常到桂林丶柳州、贺州、贵港、玉林举办盆景艺术培训班和讲座实操表演。在培训班上,他亲自示范盆景的制作过程,从素材的挑选、修剪到蟠扎,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他鼓励学员们要勇于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在讲座中,他向观众们介绍盆景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发展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盆景艺术,爱上盆景艺术。

展望未来,谭大明有着更宏伟的目标。他希望能够走出国门,将中国的盆景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他认为,盆景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应该让世界各国人民都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为此,他正在积极与国际盆景艺术组织沟通交流,策划参加国际盆景展览,让中国盆景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谭大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盆景艺术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他用35年的时间,在盆景艺术的世界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在他的努力下,盆景艺术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5.2.17.北海.)

(图片为本文作者提供、哲文制作)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