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随燕赵老年报读者去到大寨参观旅游,上了虎头山,看了大寨陈列馆,深入了狼窝掌,寻找了名人林,一天下来很紧张,却深深被大寨精神感染着、激励着。
大寨,山西省昔阳县郊区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太行山麓,1964年的一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被中国政府向全中国农村推广,从而也让大寨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十几年。
大寨是一个情结,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一个时代的名片,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听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口号声中长大的。
虎头山、狼窝掌,陈永贵、贾进才、郭凤莲,暴风雨、铁肩膀,战天、斗地、梯田,这些大寨的代名词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还清晰地留在头脑中。
大寨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陈永贵到郭凤莲都是苦干实干改变农村面貌的带头人。大寨村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村干部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花了10年时间,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
全村土地不到八百亩,百分之九十挂在山梁、山嘴、山坡上,既不耐寒,也不耐涝。大寨党支部带领群众,不甘现状,直面困难,依靠集体的力量,征服了穷山恶水,大规模的改变了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寨的面貌。周总理生前曾三次视察大寨 。江青曾在大寨蹲点,生活居住多日。
如今的大寨,一排排新建的住房,一片片整齐的梯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羊绒厂、核桃露、果园苗圃,大寨人民改造了穷山恶水,依靠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建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大寨人靠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凯歌。
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一贯的作风和传统,无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任何阶段,我们都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传家宝,这种精神永远也不过时,永远也不能丢掉。
毛主席接见农民副总理陈永贵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现实中国最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方面的困难还有很多,国家的扶贫帮助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等靠要,要像大寨人那样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面貌。
习近平曾意味深长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中国是农业大国,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圆农民的梦。农民梦圆之时,就是中国梦实现之日。这些年来,我们欣喜看到党的政策非常好,但是农村发展仍不平衡,通过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各级农村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改变农村面貌,脱贫,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时代呼唤艰苦奋斗精神归来,也呼唤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像陈永贵、郭凤莲那样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致富,精神才能变物质,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这就是这次参观大寨最大的收获。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