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敬畏历史、尊重英雄的史诗 ——读《难忘的岁月》有感


  

 

敬畏历史、尊重英雄的史诗

  ——读《难忘的岁月》有感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学习了由铁道兵11师李康平、葛兆海、孙朗文、余德杰、周永强等战友组织编辑,周永强主编的《难忘的岁月》中有关文章,顿时热血沸腾,仿佛又听到了援越抗美战场空袭的警报声、山腹深处风枪的轰鸣声、部队嘹亮的军号声;一幕幕激烈战斗的场面、一幅幅艰苦生活的画卷、一帧帧亲如兄弟的战友身影,浮现在脑海里,禁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难忘的岁月》史诗般的对铁道兵35年辉煌战斗历程和铁道兵的英雄集体、英雄模范人物的讴歌。

  铁道兵官兵以“多扛一根枕木,多打一颗道釘,就是多消灭一个敌人”的信念,坚决执行“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胜利完成了铁路抢修任务,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提供铁路运输保障;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铁道兵官兵舍生忘死,勇往直前,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路保障任务,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新中国铁路建设中,先后建成了鹰厦、嫩林、成昆、襄渝、南疆、青藏等52条干支线铁路,达12590公里;还参加了地铁、林业、国防、外委工程施工和抗洪抢救、抗震救灾等。牺牲了8000多名官兵。勇现了无数英雄人物。解放战争时期,杨连第将生死置之度外,仅凭一根铁钓绑杆子登高作业,保证大桥顺利通过;抗美援朝时期,袁孝文双脚被炸断后,仍然咬紧牙关爬行300多米设置的响墩,保证军用列车安全;共产党员刘欣然在一只胳膊被炸断后,仍带领战士们坚持抢修;夏海涛负伤,土埋了半截身子,仍紧抓拉钢梁的绳子不放。为了建设新中国,张春玉在隧道施工突遇塌方时,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抢救战友、身负重伤;共产党员梁忠孟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情况下,仍坚决请缨,毅然投入青藏铁路建设,以坚定信念践行自己的使命;在与美军正面对抗十年中,湧现的英雄人物更是无法一一列举。

  而今,历史可以作证,那些当地的老乡可以作证,我们这些人可以见证。就像那巍峨的桥墩和光滑的隧道,记录着一道道永不消逝的铁色风景,记录着铁道兵每个指战员的执着与真诚。尽管该书中一些战友写的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故事,但都是每个铁道兵指战员亲身经历过的往事,能够让人回忆起用鲜和生命铸成的功勋和丰碑; 特别是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劳动光荣”,“艰苦光荣”的老铁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笔厚重的和永值得珍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就是这些精神支撑着铁道兵指战员即使“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也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支撑着铁道兵指战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我们要牢记铁道兵的丰功伟绩,勿忘铁道兵英雄,不管时局怎么变化,都要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

  铁道兵精神永存。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