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晨谈艺录】之二
细节决定成败。架构一部影视作品,主要应该铺设好三条线以及相互的逻辑关系。这三条线即是情节线、反情节线和细节线。确有一些影视界的同事,只注意情节线与反情节线矛盾冲突的逻辑编织,往往忽略或者不够重视细节线的与其它线性的交织与铺展,究其原因是对细节线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细节线是情节线的从属物,构不成结构中一条独立线性,似乎有也可无也可。殊不知这种对细节线重要性认识的误区,可能导致作品翻车或者不同程度的降低作品的美学价值。细节线有这么重要吗?的确重要。以上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一瓢水可兴洪波,亦可败洪波。恰当的使用一个细节可以引伸出更多的情节衍生与反情节激烈对撞,进而强化戏剧化逻辑性冲突。《金瓶梅》中潘金莲意外发现自己身边使唤丫头与书僮私通,并不声张,而是以此把柄在手拿捏住使唤丫头,并将其作为自己细作安排在李瓶儿身边,为其察言观色通风报信。李瓶儿早知此事,碍于官人情面,不好造次。待西门庆死后,李瓶儿做了掌门主妇,立即将潘金莲逐出门外,以致后来出现的武松杀嫂等系列事件皆与前面的细节有逻辑关联。由于编剧缺乏生活的生编硬造,细节的失真,常成为作品无法消除的硬伤。譬如,一部反映东北地区历史变迁生活题材的作品,写两个商队之间的无序竞争,在同去镇上经商途中,一方欲置对方于死地,杀掉马匹,把马血洒在另一方宿地周围,以图引来熊瞎子嗅到血腥味儿过来把另一方商队人员吃掉,这个想法,貌似合理,但究其根本,却违背了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殊不知熊瞎子冬季“蹲仓”是不出来觅食的。由此细节引发出来的后来一系列矛盾,皆失去了逻辑关系支撑。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诸多国产影视剧中俯身皆拾,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也曾出现在观众呜嗷叫好的作品中。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在表现师首长代表部队来到烈士墓前凭吊时,举手敬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动作虽然简单,却代表着对这群蒙受不白之冤亡魂的极大慰籍。是全剧中的一个“戏眼”。可是,但可是,剧组导演却漫不经心的抓了一个没有当过兵的人饰演师首长,敬礼时,居然掌心外翻,敬了个让职业军人们感到贻笑大方的军不军礼不礼。这就成了作品无法抹去的硬伤。该部作品虽然好评如潮,喊好声似乎淹没了这个小小的细节。但是洒家认为:这部作品没有在国际上获大奖,没有达到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战马》那样的国际影响度,绝对与细节线上的这些细节失真不无关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笔者略举一二,无意评价他人作品好坏,只是就细节说艺术,说明细节重要而已,请勿误读。
细节如此重要,是因为飓风可以起于青萍之末!那么,就让我们每位影视创作者,都认真谨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架构细节线以及处理每一个细节与细节、情节、反情节的逻辑关系吧。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第一张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