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旅行随笔133:​瞻仰陈嘉庚故居

  

 

旅行随笔133:​瞻仰陈嘉庚故居
 

图片
 

  去厦门,不能不去集美;去集美,不能不提陈嘉庚。因为集美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乡,这里倾注了陈嘉庚先生的毕生心血。

  去集美,就是去回味属于陈嘉庚的那段历史。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百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

  集美学村内现有集美大学(下设15个学院,34个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区成为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

  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陈嘉庚纪念馆、鳌园、归来园、龙舟池……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
 

图片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

  民国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我们首先前往嘉庚公园观光。嘉庚公园的前身称为鳌园。如今的嘉庚公园就是在“鳌园”的基础上扩建的。

  鳌园位于集美东南的海边,是伸进海里的一个小岛。原来岛上曾有过一座庙,叫做“鳌头宫”,后来被日军的侵略战火摧毁。1950年,陈嘉庚先生就在这里修建了“鳌园”,作为自己身后的陵墓。
 

图片
 

  嘉庚公园以中国式的庭院为主体,公园内有水池、曲桥、石栏、草地,结构等景观,优美的环境令人舒心愉快。鳌园紧靠海边,风景十分优美。因如鳌头伸入海中,故名。鳌园由陈嘉庚先生陵墓、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门廊三个部分组成。

  进入鳌园便是一条50米长的廊道,长廊两厢照壁上青石浮雕我国古今历史人物故事画40余幅,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为龟寿形,由13块水磨青石镶成。墓围屏壁有15幅陈嘉庚先生的传记浮雕。

  集美解放纪念碑,碑心石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的碑文,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碑座底层石阶8级,象征八年抗战;上层3级,象征三年解放战争。鳌园内有许多国家领导人与各界名流题赠的诗文和对联的题刻。

  遍布全园的青石浮雕是鳌园的一大特色。被誉为福建省的一座石雕艺术宝库。
 

图片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而取得的胜利。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先生题写的碑文。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他的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碑前为一座高7米,宽30米的照壁,中间刻“博物观”三字,有12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1949年9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为团结广大侨胞、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陈嘉庚1950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倡议修建厦门海堤、鹰厦铁路、厦门纺织厂、华侨博物院、扩建集美和厦大校舍。

  陈嘉庚个人生活俭朴,教育子女严格。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陈嘉庚是中华民族最忠诚的儿子、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社会中坚。

  在中国和东南亚遭受侵略、生死存亡之际,他挺身而出,无私无畏,以天下为己任,领导南洋一千多万华侨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追求公义、不惧强权、明辨是非、公忠诚毅,不论身处顺境、逆境,一以贯之;是华侨史上第一位超越地域、语言、阶级局限的华侨领袖、是屹立于亚洲的巨人,无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教育要发展,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也离不开政、商、企业界精英的倾力支持。无论是在异国他乡,只要有祖国情故乡意,就可以报答国家和人民。陈嘉庚就是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爱国领袖。他是爱国爱乡爱教的先驱,他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图片
 

  捐资助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永垂史册。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倾其所有、毕其一生以赴之。

  他的作为,影响、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他的典范超越政治分野、跨越国界,为人类文明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永世相存!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