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第一位徒步采访长征路的罗开富是铁道兵

 


 

今天是红军长征胜利88周年纪念日,我将1986年9月发表在《铁道工程报》上的专访《难忘铁道兵》转发。文章报道中国第一位徒步采访万里长征的记者罗开富,曾是铁道兵。

罗开富,1942年出生,浙江湖州市南浔人,1961年入伍当铁道兵,曾担任《铁道兵》报记者、《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徒步采访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继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1985年10月19日,新华社播发《罗开富沿长征路线采访胜利到达终点吴起镇》电讯。著有长征题材的作品《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红军长征追踪》《见证征程》《感动征程》等。其中,重走长征路的日记结集《红军长征追踪》,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被高校定为新闻系学生的必读作品。广为流传的红军长征“半床棉被”的故事,是罗开富采访长征路挖掘的故事。
 


(原载1986年中国铁道建筑报)

难忘铁道兵
——访罗开富

《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罗开富,是全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他徒步采访长征,写出了320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罗开富曾是铁道兵部队的一名战士,在原《铁道兵》报当过四年编辑。

九月十一日,我采访了他。

“采访长征,靠的是领导的关怀,群众的支持,我个人不值得宣传。所以,我一般不接受新闻单位的采访。不过,你是铁道兵,是娘家人,就例外吧!”

“铁道兵”、“娘家人”,几个热乎乎的字眼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
“原铁道兵的同志常提起你。”我说。

“我也时常想起当铁道兵的时候,——难忘铁道兵啊!”话题就这样打开了。

罗开富从小是个穷孩子,读小学时,老师看他衣衫褴褛,给他取名“开富”,图个“开门见富”的吉利。十八岁的时候,铁道兵在他的家乡浙江湖州修铁路,他亲眼看到铁道兵四海为家,为民造福,报名参加了这支队伍。在铁道兵部队里,他入了党,当过班长、排长、新闻干事。1966年初调到《铁道兵》报当编辑。

“我能完成长征的采访任务,这同我当过九年铁道兵有很大关系。”罗开富说这句话时,表情很庄重。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一个人从始至终徒步采访过长征。七十六岁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沿长征路线采访了一万一千公里,胡耀邦在会见这位记者时说:“中国虽然在进行现代化的新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红军的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罗开富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向《经济日报》社领导请求采访长征路。报社一些同行也希望去。

“罗开富当过铁道兵,吃得了苦,他行!”领导终于批准了他的要求。
1984年10月16日,五十年前红军开始长征的那一天,罗开富从江西瑞金出发,按照当年红军的行军速度、路线,于198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

罗开富开始长征采访后,许多红军老战士在报上为他题词写诗,鼓励他完成采访、考察使命。杨尚昆说:“长征是伟大的铁流,写长征很有意义。”在泸定馆,杨成武将军接见罗开富,祝愿他“胜利到达陕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积极支持。而发扬铁道兵精神也成为他完成采访长征的精神力量。

“铁道兵的精神鼓励我前进!”罗开富激动地说,“在西南,我行走在成昆线。在那里,每一座大的桥梁、隧道附近,几乎都有烈士墓,这是在修建成昆线时牺牲的战友。我拔一把青草,采几束山花敬献在烈士墓前。他们献身理想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我永远忘不了铁道兵。”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