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的斗争史上,还有一段振撼世界,却又鲜为人知的援越抗美的光辉的历程。这段不寻常的历程,无疑在史册上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开国上将,援越抗美部队总指挥杨得志题中写到
……
20世纪50年代初,铁道兵继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称誉之后,又在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雄风又起,光荣重辉,历史再现,日志续写……上演了铁道兵伟大征程中又一个国际战争史上新的战斗篇章——援越抗美……
翻开史记,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应我们的邻邦越南党和政府的请求,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肩负起祖国,人民,党,领袖,军队这五个伟大的重托,赴越参加了为时五年有余的援越抗美战争,用鲜血和生命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人力,物力,财力有力的支援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国际主义功勋,受到了越南最高领袖胡志明的挚诚美赞,并莅临战地慰问看望……同时,也受到了军委总部首长杨得志率东方歌舞团的战地慰问演出活动和上海文化工作队战地巡迴演出活动……援越抗美战争彰显和定格在了我军英勇的光荣谱上,在铁道兵的史册上书写了艰苦卓绝的新篇章,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恢弘之笔……
援越抗美战争中,铁道兵派出了以战备师著称,能打胜仗,勇于攻坚啃硬的铁道兵2师为主力军,时称1支队会同13师,时称6支队以及铁道兵1师2团(后从2团又扩建一个团即44大队),12师58团,工程兵314团,315团,配合掩护施工抢修的高炮628团,630团,单管,双管,4管高射机枪部队,工程兵部队,138野战医院,舟桥中队。协同一支队的还有铁道部勘察设计院设计队,大桥局大桥队,机务安装队,信号安装队,领工员,工长,起重,电焊,机械,潜水工,以及翻译人员等配署部队参与的援越抗美诸兵种联合作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国际反侵略战争创建了功勋,为越南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入越初期,一支队下辖6个团,高峰时辖2,6,7,9,10,58,61,63等8个团,总兵力达37000人之多。这支队伍无愧于名震天下,援越抗美钢铁运输线上的一支劲旅和守护神……作为参战的每一个指战员,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支队在龙桂林(曾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司令部参谋长,大校军衔)早在65年4月龙桂林就带领2师3名师级干部随中国代表团提前访越考察河老铁路改扩建抢修工程,草拟了工程项目。后由铁道部长,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与越南铁道部长共同订了新建,改建,抢修铁路巜协定》107个项目……然后于5月23日由2师万副师长率先遣队入越,为大部队开进做前期准备工作,6月26日大部队“篮军”(身着海军篮色制服的数万名铁道兵指战员多批次陆续开进越南境内),郭延林(曾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肖春先(曾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出国前任2师师长,后接任龙桂林支队主任职务,大校军衔)的带领下,于1965年6月率部由广西凭祥友谊关和西部云南与越南接壤处河口老街边防重镇,先后多批次进入越南境内,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战争期间,这支英雄的部队,主要承担抢修,抢建,改建河内至友谊关的铁路,车站,桥梁任务和克夫至太原的铁路新建任务……重点担负着河内至友谊关沿线的宋化,同模(同模原是一个小火车站,入越后被迅速扩建为第一个机务段,并因此也成了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杜梅,北江,克夫,安员,市求,圻罗等桥梁以及西线的外合桥,中线的多福桥,与首府河内的龙边大桥等抢修抢通任务,确保铁路交通顺畅,确保援越战争物资和民生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战地和战场和民生所需……尤其值得赞叹的是,科学设计完成了河内至友谊关全线的铁路改扩建任务(实现了铁路交通的三轨制。即将越方的1米小轨换枕改扩建为1、435米的中国标轨,其中-条共用轨,两条专用轨,三条轨制不能不说是铁道兵和铁路局工程技术设计人员的智慧结晶和发明创造,不能不说是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张名片,杰作,靓眼之处和标志……当随着一支队援越抗美的辉煌战绩而载入史册,彪名千秋……)
援越抗美过程中,随着美越巴黎和谈不断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竞相利用战场优势作为谈判筹码来获得谈判桌上的优势,因此,战争态势不断升级,战事逐步失去控制……战争较量最激烈的战斗场面发生在65,66,67年敌机对越南北方的狂轰滥炸高峰期,那个时候,敌机采取多批次,多架次,甚至是动用了包括B5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轰炸机群对越南领土,铁路交通枢纽,桥梁,车站,重要设施和我方抢修现场,炮兵与高射机枪阵地实行全天候疲劳战术,昼夜轮翻轰炸。记得66~67年间有时候一个夜晚敌机对我方克夫,太原,北江等抢修现场,阵地超低空飞行偷袭轰炸批次竟高达15~16批次之多,……指战员们以超人的勇气和精力经受住了绞杀战式的战争锋芒与磨砺……68,69年逐渐进入了战争的缓冲期,战争规模开始收缩,辐射面开始收窄,进入了70年,战事基本上进入了搔扰休战期……从69年2月至70年7月,部队也开始陆续撤离回国……
……
时光如梭,援越抗美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经历了从65年6月秘密出征,到70年7月秘密班师回朝。铁道兵还经历了从铁军雄师到集体转业改工的重大变化过程……然而,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建制如何设置,历史如何定位……广大指战员终身锁定自己终身是一名铁道兵的签约始终坚守不变……因此,每每回放起人生中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的时候,心中总会思绪感慨万千,脑海里总会恋情依然……近几年以来,在有关人员的努力协调下,战友们多批次的组团,进行了援越抗美返越战地重游暨为牺牲战友们的祭奠扫墓活动,寄托献上埋藏于心灵深处的哀思与祈愿……
我作为援越抗美战争自始至终的参与者,身临其境,接受了战争的洗礼与沐浴,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旋律,音符,收获与节拍……毕生受用,此生难忘……作为援越抗美的见证人之一,我十分珍视我人生中的这一段烙印深刻的,不平凡的战火青春的经历与故事……
近期,拜读了老首长龙桂林为巜铁军雄风》所撰写的序言以及潘成忠首长撰写的援越抗美战争回忆录的章节,老战友向德荣撰写的援越抗美博物馆专集,网上观看了张金春战友的援越抗美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更是身临其境,往事重回,心潮涌动,难以平静。似乎觉得,好汉又来当年勇,古稀之岁再青春……
说到这里,联想到 近年来,我退休闲赋在家,时不时的也会撰写一点亲身经历的援越抗美的记忆碎片和文章,来表达对那段历史的回味和红色传承。先后撰写了巜朗那沟的记忆》《车站奇遇》巜遇袭》《蚊帐.芭蕉扇.甘露水》《换装》巜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近距离接触被俘飞行员》《防空洞.炮弹皮.照明弹》巜朗那沟的小河》《菠萝弹》巜三条腿铁路》《飞机毛》《献血》《好奇与误会》巜慰问》《蚂蝗》《种菜》巜老照片》《锅炉.土豆.自行车》《微弱灯光下的强劲动力》《山岭深处的微型观察哨》《文件.家书.糖水.小火车》《饺子情》巜填表》《神秘的红卫兵》《怀念李先浩》巜一等功臣何为华》《在北江前线指挥所的日子里》巜烈士徐才根》《您是父亲您是谜》巜献给烈士的心语寄情》《军魂永系今生无悔》《闪吻云南》《战争回忆暨军旅尾声和传承光荣1至8集》……等数十篇回忆文章,前事历历在目,心潮跌宕起伏……我还会时常《翻看一下从前的老照片,翻看一下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颁发给我们的勋章,证书,纪念章,特别是援越抗时期的一些黑白老照片,边看就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回眸起当年亲身经历见证的一些栩栩如生的往事……尤其是当看到半个世纪前的荣誉证书,勋章,纪念章和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个个画面的时候,当回味无穷陶醉在自己所撰写的回忆文章里的情节的时候,每每就会情不自禁的浮想联翩,有一阵子情素与荣耀的感染和故事重演重现的梦幻……更会勾起人生那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战火青春的岁月与眷恋……
现在想起来,总觉得那年月,那环境,那条件,那生活,那待遇……一个苦字难以诉说,一个难字无以言表,一个险字不足以释解……但是,我们勇敢的挺了过来!
五年的战斗历程,我所在的部队里的官兵们起初靠吃着脱水菜,压缩饼干,后来生活条件得以陆续改善。指战员们在异国他乡用鲜血,汗水,甚至是生命大写了数不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演奏出了一首首激人奋斗的战地劲曲……为两国人民和军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比如舍身保护北江大桥的一等功臣何为华同志,舍身相救越南落水人民的一等功臣李月光同志,置生死与不顾的排弹功臣王青年同志等……
一幅幅画面又会生动的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形象的浮现在视觉中,怦然心动的激荡于心灵深处……
五年的战斗中,我所在的部队,经历了无数次的空袭与反空袭,基层官兵们经历了无数场狂轰滥炸与抢修抢建,人生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打磨与洗礼……
战争结束后,我有幸凯旋而归,但我们的一些战友,甚至是和我们一起朝夕相处的一些兄弟们,在战争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至今仍身葬异国他乡……
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如烟,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每不愿离去……
每当我翻看到那个历史时期的老照片,老物件,我都会觉得,我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几张照片,老物件,更是一种财富,一种珍藏,一种资源,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感染与怀念……
我把这些老照片老物件,连同我写的每一个故事情节和片段都视之为我生命的底片,视之为军魂相随,视之为奖赏,荣耀与尊严,觉得弥足珍贵……
我祈盼这些老照片,老物件,回忆文章,能够激发自己与和平年代的人们继往开来,传承光荣……能够比较好的成为我们报效祖国的红色引领,信物和纽带……
写到这里,我想说,或者说是我有一个心愿:愿援越抗美战争的历史与八一军旗同辉!与八一军魂永伴!与八一军史同册!与军队博物馆的宝藏同轴合壁!与中华儿女的高风亮节同赞!
这是因为:援越抗美这一段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参战指战员来说,它是我们生命中的咏叹调!是我们青春芳华的奠基石!是我们理想信念的教科书!是我们报效祖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英雄榜!是我们砺志前行的兴奋剂!是我们永葆青春的营养素!它的意义是1+1>2,甚至是1+1>2>3>4!必将陪伴激励我们志存高远!受益终身!
……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