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一个英雄的兵种,她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成长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壮大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中。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留下了多少铁道兵战士的足迹,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嘹亮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长城內外。
今天, 虽然铁道兵早已不在解放军的序列中,但铁道兵的军魂永在,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兵精神永远鼓舞后来人。
当过铁道兵的人都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铁道兵修过的铁路,凿通的隧道,架起的大桥,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群特殊的人__知青,他们是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奔赴嫩江农场的铁道兵子女。
早在1962年,以铁道兵九师四十三团为主体,三,四,六,九,十四师等部分官兵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挥师北疆,在嫩林铁路沿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旗达濣尔族自治区内开荒生产,执行屯垦戍边双重任务。
指战员们荒山安家,向荒山开战,向荒原要粮,将昔日荒无人烟的北大荒改造成了大粮仓,铸造了一座永不蚀落的丰碑。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内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兴安岭南,完达山下,总面积约六万多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1,2亿亩,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诗人郭小川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北国高寒,大片沃野 ,荒无人烟,人称其为" 北大荒"。
创业的生活是艰苦的,官兵们面对" 荒草没人顶,积雪没人膝,白天狍子跑,夜晚野狼嚎,蚊子小咬牛氓三班倒,到处是冰雪,滴水即成冰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退缩,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的英雄精神,用宝贵的青春和一腔热血改造了千年荒原,开垦出了万顷良田,为了崇高的事业,默默奉献青春年华,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歌,为减轻国家和人民负担,改善部队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九六九年铁道兵将在东北从事生产任务的各师部队整合成为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代号铁道兵五四一部队。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份农场迎来了第一批知青。
一九六八年夏天,毛主席发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的号召,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展开,而这时候铁道兵正在修建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嫩林铁路等国家重要铁路,部队流动性非常大,部队干部担心自己的子女在当地下乡后,一旦部队走了!又要和子女分开,而每个家庭又不只一个子女,这样部队走一路,子女撒一路。
战友杨双喜回忆到,根据这种情况,铁道兵各师和直属单位纷纷向兵部打报告,说明这种担心,最后兵部研究决定,铁道兵的子女送到嫩江农场劳动锻炼,集中起来管理,这样就会放心许多。根据兵部安排,一九六九年三月第一批知青到达农场,他们最小的十五岁,最大的十七,八岁。十六岁的杨双喜一九六九年底到达嫩江农场。
铁道兵子女去嫩江农场主要集中在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0年,以后没有大批的知青去农场,在以后虽然也还有知青去农场,但人数不多了。
铁道兵五师子女一九六九年赴嫩江途经北京在天安门留影
嫩江火车站
一九六九年三月份从四川绵阳原铁道兵学校第一批去嫩江农场的刘莹回忆道,她们到农场后每人发了一套战士上交的旧棉衣,旧皮大衣,还有帽子和鞋,在场部集中学习一周后,一百多人去了嫩江北的哈力图。这里是铁道兵六师的一个农场,知青们去了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帮他们搭帐篷。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荒草,三月份天气很冷,还在下雪,荒草无法连根拔掉,只能用镰刀把地面的草割干净搭帐篷,没有床,把木板搭在割完草的草茬子上就是床了!春天暖和时候床底下长出了小草的嫩芽。白天去地里捡树根和草根。这里有许多上面有水的浅沼泽地,里面长了许多水草,这种水草的根很发达,而且扎的特别深,水草的根年复一年的长得很大,在水面上形成一个个形状像塔一样的水草团,我们叫它塔头墩,很难清除,不把它清除掉无法开荒种地,只有用拖拉机才能清除掉。春天北大荒的大风扬起的黑土让人睁不开眼睛,晚上收工后,每个人的脸上,身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黑土,伙食很差,饭是那种粒很小,很红,吃起来又硬又涩的高梁米饭,青菜很少,大部份是吃一种类似于丕蓝的" 不留克"咸菜丝,偶而会有馒头 但限量 每人只有两个。最可怕的是草爬子,无孔不入,咬人很疼,不咬人的时候,草爬子扁扁的,像一张纸一样,一但咬人了!会变得圆鼓鼓的,有时候会爬到耳朵里 ,晚上睡觉时候把耳朵用棉花堵上,防备草爬子钻进耳朵里。两个多月后,这一百多知青去了不同连队,刘莹去了四十三团十五连。
刘莹
四十三团十五连知青
战友郝建利回忆道: 她刚到农场时分配的43团19连,她们班开电锯破木头,一片木头都有十几米长,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那次生病,那时候她睡在大通铺的上铺,那天晚上咳嗽的特别厉害,好像心脏都要咳嗽出来了!她怕影响别人休息,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又是咳嗽又是掉眼泪,那是远离父母的第一次想家。后来调到修理连,分配给连队种菜,挑水浇菜,还浇粪,在家里哪干过这活呀!但那时受的教育是一心向上,不怕苦,不怕累,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记得有一次秋天连里的菜还在地里,半夜突然下雨,全连紧急集合去地里收菜,衣服都浇透了!夏天去生产连队夏锄,地里一条垄看不到头,开始蹲着拔草,后来跪着拔草,女孩子生理期也没办法,女孩子爱干净,那时候被子没有被罩,只能洗被面,冬天的水多凉啊!洗两分钟就要到屋里暖和暖和,现在手指头都变形了!去医院看,医生说没有办法。时间的长河带走了许多记忆,很多事情忘记了!可这些事情在脑海里永远也忘不了!
3351部队4营19连知青
一九六九年农场成立时候没有大礼堂,场部决定盖一座大礼堂,有许多女知青分配到3352部队7小队盖大礼堂,女孩子弱小的身体挑着两个盛满水泥砂浆的铁桶走上跳板,肩膀压肿了!可她们咬牙坚持,为农场盖起了一座漂亮的大礼堂,如今那座大礼堂依然那么坚固的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农场几十年的发展路程。
3352部队7小队的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