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冯复加先生撰写的座标扛鼎之作《苍山碧水长相忆》,写了一篇为《为<苍山碧水长相忆>呼!》的评论文章,意犹未尽,还得再写姊妹篇——为《苍山碧水长相忆》呼即《伟大的作品必须拥有伟大的灵魂》的文章,以平静自己激动的心。
作家、诗人、哲人、学者、艺术家,都是文人,还有一些科学家,也在此列,也都是实实在在的精神创造者。一个精神创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专写“小人物”、“小事情”、“小地方”,追求“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或者写“大人物”、“大事情”、“大地方”,追求“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气韵。但不管你是追求“小桥流水”,还是追求“鲲鹏展翅”,都不能没有伟大的灵魂,即对于人类整体命运及终极命运的透彻性醒悟。缺乏这样的“心”,就无法立于人类精神的高点,就无法切入人类情怀的深层次,就无法创造出震撼人类心灵的辉煌巨著。
卢梭,这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其不朽名著《忏悔录》,是他晚年所写的一部自传。他的这部自传,从“个体”奔向“世界”,从“小我”跃升到“大我”,你看《忏悔录》的开篇,出手不凡,醍醐灌顶,一下子就写出了“心”:“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亦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蹉;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这是什么声音?这是一位哲人的坦诚、真挚、堪称为胸襟坦荡的思想启蒙家的声音!这种声音蕴含、发射出的强大张力,就是"一个人"与"一个世界"的共振灵魂,就是一个人具有了对人类整体命运及终极命运的透彻性醒悟,就是一个人立于了人类精神的高点、切入了人类情怀的深层次,从而使作品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惊世骇俗,誉满天下,最后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天才的、奇特的、极其贵重的著作。
冯复加先生四十多年前写的《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到如今还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即有千千万万的人、尤其是现在众多已步入晚年、暮年的铁道兵老战士,都能从中找到情感与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共鸣,而且对此反应尤为强烈,视其为精神食粮,不可缺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有思想在,有精神在,也就是有伟大的灵魂在!可喜可贺,四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这种灵魂的色彩依然亮丽,没有丝毫减退,已变成了不灭的物质,已融入了星空,已成为了闪亮的星星,已在苍穹中闪闪地发着光!你说这伟大不伟大?毋容置疑——伟大!
说冯复加先生写的《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有伟大的灵魂,一点不夸张、过分。它是冯复加先生与一个世界共振的声音,它是冯复加先生具有的对人类整体命运及终极命运的透彻性醒悟,它是冯复加先生立于人类精神的高点、切入人类情怀的深层次的由衷表达,它透显着冯复加先生骨子里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藴,那先秦行吟、两汉雄风、魏晋风骨、大唐神韵、宋元意象、明清寄情、现代新风之意尽在文中,从而通过对铁道兵历史的书写,写出了人类、世界需要的思想和精神,让人们看到了人心的光明,从而“奔腾”出不一般的“道”:人类、世界不能没有人心光明,人类、世界向往人心光明,人心光明了,人类、世界便一同光明!
人心光明,光明人心!这就是伟大的灵魂!!冯复加先生的这一笔真是重如泰山,真是太了不起了,真是值得“长忆”啊!!!
《苍山碧水长相忆》与卢梭的“痛痛苦苦”的《忏悔录》不同,它绝不是“忏悔”,它是“长忆”,它是铁道兵的“红红火火”、“壮壮烈烈”、“辉辉煌煌”的《长忆录》!呜呼,美哉!呜呼,壮哉!!呜呼,高哉!!!
再回到现实中看,有不少精神创作者,弄出了一个作品搞得热热闹闹,但没有“透彻性醒悟”,或拘泥于本民族、本地域众生的命运跌拓,或局限于本土文化的重新发掘,都是些属于形而下的东西,或者说是形而下的境界,即“只见‘张打油’,不见黑格尔”,学问太浅,层次太低,这就使作品陷入了一般化、大路货的格局,要说作品,也算作品,但很难进入“上流圈层”,成为不了伟大之作。因为伟大之作,必须拥有形而上的境界,即哲学性与终极性的灵魂考量,对人类的整体命运及终极命运和世界的味觉做出立于“高山之巅”的大智慧性的洞察和品捉。比如巴尔扎克、雨果、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比如泰戈尔的诗乃至他的谈话和其他文字;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哲学著作;比如爱因斯坦物理学论文以及他谈论人性、人权和教育的等言论,无不具有哲学性和终极性的境界,都是作者以“立于高山之巅”的大智慧性的洞观和品捉对人类的整体命运及终极命运与世界的味觉进行深刻把握所铸造出来的“心”!不是这样,就难以铸就伟大的灵魂。即使你把作品打扮的再“花枝招展”,也难以上档次,登高峰,赢天下,跨越人类世界伟大作品之列。
那么,“伟大的灵魂”这样重要?它究竟来自何方?回答肯定是内容颇丰,多种多样。以笔者之孔见,要有“哲山”,就是要有深厚的哲学知识,掌握方法论;要有“境山”,就是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不一般的情操;要有“智山”,就是要有对待人生、事业、工作和生活的睿智;要有“美山”,就是要有美如山景的心灵;要有“和山”,就是要有对待人和事的和谐心态。攀登好这“五山”,不能不说是获取伟大灵魂的优良通道。但笔者从冯复加先生撰写的座标扛鼎之作《苍山碧水长相忆》中悟到,要获取伟大的灵魂,最关键的还不是在伟大灵魂本身,而是要解决好对待人生的问题。
冯复加先生在撰写《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相当端正的人生态度。他在作品中写到:“一支队伍的诞生与消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然而,同一个人一样,他的价值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诗人臧克家,曾以满腔激情,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哲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是因为冯复加先生有着如此端正的人生态度,所以他能够向伟大灵魂之高山攀登,最后写出伟大的灵魂——“光明心!”
对待人生的态度,确实与产生伟大的灵魂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因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会决定一个人的兴趣在哪里,会决定一个人的奋斗方向、走什么路,会影响一个人学习、工作的习惯和方法。一个没有什么追求的人,他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视伟大的灵魂为云里雾里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根本不想它、管它;一个只想有个好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人,他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他就只想活得好,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往往这样的人,只会为活得好而读书、做事,并没有兴趣去探索伟大的灵魂;一个把寻求真理与科学当成生命的人,他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就会为了科研、创造、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探求伟大的灵魂。这样的人,思想境界最高,最值得人民尊敬。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得充实,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人活得更美好。马克思就是这样伟大的人,他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什么能写成《资本论》?就是因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崇高,所以他能做到不屈不挠,直至攀上科学的高峰。
以上的一些感受,可以说是《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的结晶。不是吗?就是因为读了《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笔者以一个政论家的站位进行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到了《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的思想光芒,从而深刻认识到——伟大的作品必须拥有伟大的灵魂!没有《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作为我的思考基础,我不可能产生写作《伟大的作品必须拥有伟大的灵魂》文章的冲动。也就是说,没有《苍山碧水长相忆》作品给我划出思想火花,我就写不出《伟大的作品必须拥有伟大的灵魂》这篇文章来。衷心感谢冯复加先生给了我写作的灵感。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