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桥墩下杨连弟雕像
杨连弟的愿望实现了,由原来的军内职工成为铁道纵队的一名战士。很快,铁道纵队根据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改编成铁道兵团。
杨连弟穿上军装那天,是班长刁树贵从司务长那里给他领来了一套2号军装。杨连弟当时高兴地换上了新军装。他中等身材,身子骨不胖不瘦,黑红的脸庞,穿上了黄色军装,显得威武了许多。刁树贵作为班长,以前叫杨连弟为杨师傅。现在杨连弟正式参军了,就挺严肃地对杨连弟说:“杨连弟,你现在是一名真正的铁道兵团的战士了,要象那些战斗英雄一样,为了抢修铁路,在战场上可以把命豁出去!”杨连弟也立正地回答:“班长,你放心,我一定当个好兵!”
杨连弟正式参军后,便随着铁道兵团沿陇海铁路向西挺进。不久,他所在的铁道兵团一支队,就来到了被炸断的陇海铁路洛(阳)潼(关段的八号桥下。上级命令他们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八号桥。铁道兵团首长还亲自来到八号桥下,首长说:“同志们,现在关内外的蒋匪军,都被解放军消灭完了,只有这大西北还沒有解放。那里的人民还在受苦,被炸毁的八号桥又挡住了解放大军,咱们怎么办?”“修通八号桥,解放大西北!”杨连弟和战友们举起拳头高呼着。
八号桥高45米,横跨在两山中间。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把高桥破坏了。现在,为了解放大西北,必须修通陇海铁路。要想修修通陇海铁路,不先把八号桥修好,那也就是插翅也难飞过。因此,“架起八号桥,修通陇海路,解放大西北”的口号。立即响亮地提了出来。杨连弟所在的团便接受了三个月内修复八号桥的光荣任务。
现在,两山之间只剩下5座遍体鳞伤的桥墩,象千年的古塔。这5个桥墩被炸得高低不平,必须登上桥墩顶,把高的削平,低的补足,才能往墩上架梁。当前第一大问题是,怎样才能登上这些一望就要头晕的墩顶。团部会议室的帐篷里灯火通明。团首长们为了施工方案,已经几天几夜沒休息了。老团长说:“让战士们开个诸葛亮会,让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把团里最好的架子工集中起来拿方案。”散会后,团首长们深入到各连队,发动战士们出主意。
杨连弟自打来八号桥后,就成天围着桥墩转,吃不香睡不着,有时盯着桥墩一看就是半天。他叔叔杨万生和他在同一个连队,很关心自已的侄子。这天中午吃饭时,杨连弟还没扒上几囗饭,就放下碗往八号桥墩下跑,杨万生忙跟了出去。在桥墩下,杨连弟指着桥墩说:“这桥墩两面都是光光的,可这每隔3米就有一块铁夹板突出来,咱不是可以攀着铁夹板上桥吗?”杨万生抬头望了望桥墩,果然在桥墩上有夹板,这是以前修桥墩时留下来的。可那夹板才一寸多长,而且是3米多远才有一个,怎么攀登?他对杨连弟说:“连弟,咱又不是孙猴子,哪有那么大本亊?”杨连弟却肯定地说:“不,我看过了,那夾板里还有小圆孔,咱做成带钩的杆子,套住后一定能爬上去。”不行!杨万生有些发急地说:“这里的巷乡都说了,八号顶,八号顶,失足摔成饼。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你爹妈交待。”
杨连弟把叔叔拉到河边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深情地说:“叔叔,我知道你对我好,可你有沒有想过,咱俩现在可是铁道兵团的战士了,抢通八号桥是咱们的任务啊。”杨连弟又往叔叔跟前凑了凑,有些激动地说:“过去我学徒,你做工,咱过的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谁能把咱当人看?现在共产党把咱救了,部队是咱的家,咱要争气才行。冬天快到了,不修好八号桥,弹药和粮食物资都运不上去,那大军怎么能跟反动派打仗?”杨连弟的这一番话,说得杨万生直点头。他忽然感觉侄子觉悟比自已高多了,部队里可真能锻炼人哪。他站起身,握住杨连弟的手说:“好吧,连弟咱们一起想办法吧。”
铁工班按照杨连弟画出的图纸,打出了铁钩子。杨连弟把铁钩子紧绑在长竹杆上。他用带钩的杆子,钩住了第一块铁夹板,身子骄健灵活地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两脚稳稳地扣住杆子,腾出手来接住下面递来的脚手杆,再用铁丝紧紧绑了在铁夹板上。另一面,赵世全也同样爬上去绑好竖杆。参加登高的10个战士,随着他俩在下面搭起了云梯。
云梯一节一节地搭上去。人影越来越小,登到离地面快30米时,铁夹板稀少起来,相隔的距离由3米延长到5米,带钩的杆子钩上面的夹板很费劲了。寒风越过山头吹来,杨连弟在空中来回摇摆,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但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用一杆最细的杆子,伸出一只手,按住光溜溜的水泥墩面,然后跷起脚来,用脚尖踏住那窄得不到一寸寬的铁夹板。这样,长杆子刚刚钩到上面的铁夹板。太危险了,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他极力镇定自已,慢慢的一点点把钩子对准上面铁夹板上的圆眼,轻轻套进去后,用尽最大力气往上爬。杨连弟已经沒多少力气了,汗水也湿透了他的衣裳。连长和同志们在下面高喊:“杨连弟,坚持住!”大家的鼓励,给了他力量。可快要登顶时,被一块突出的墩帽挡住了。笔直的杆子又不能拐弯,钩不到上面的铁夹板,好在杨连弟艺高人胆大,他看到从墩台顶上伸出了一根被炸坏的钢轨,就把随身带的绳子解下来,抓住一头扔过钢轨,绳子垂了下来。他紧紧抓住绳子,双脚登着墩面,象荡秋千一样,身子拼命往上一跃,腾云驾雾般登上了墩顶!
(未完待续)
纪念馆杨连弟烈士雕像
作者简介:白帆,曾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全国报告文学金奖、诗词创作银奖、电视专题片编导优秀奖获得者。省作协会员。现为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硕士生导师。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