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清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广西桂林阳朔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贵州兴义万峰林、江西上饶三清山和云南罗平峰林,被列为“中国最美五大峰林”。峰林分散立和丛聚两类,万峰林和罗平峰林属散立,而阳朔、武陵源和三清山,则是丛聚峰林。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并列,似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神并肩,遂得名三清山。就自然风光而言,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 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 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
经历14亿年的地质变化运动,风雨沧桑,形成了三清山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其“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堪称自然四绝。登临道家圣地,领略三清山风光,是每一位游客的绝好选择。
三清山被列为中国第七个世界自然遗产,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的花岗岩”,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这里以山岳、古松、云雾、飞泉、道教古建筑称奇,怪峰异石仙迹神工,古松奇花万姿千态,飞瀑流泉瑰丽多彩,云海神光变幻莫测。历代文人墨客不辞攀登之苦,纷纷登山吟赋,留下了“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等无数赞誉。
当代著名散文家秦牧则把三清山描绘成“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赞美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自然,奇在深幽,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
相传西王母第23个女儿瑶姬变身村姑下凡游玩,见三清山气势巍峨,风光旖旎,只顾着观景,身体被树枝划伤,鲜血染红的树就变成了三清山特有的高山杜鹃。正巧被一位上山采药的英俊小生孟屹遇到,背她回家治伤。
瑶姬被善良的男孩儿打动,决意留在人间。玉皇大帝得知,派乌龟精用法术将孟屹变成巨蟒,压于玉台之下。孟屹仰望星空,日夜思念瑶姬。瑶姬得知爱人被困,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冲出天庭,誓要与孟郎长相守。
从此就有了三清山两大绝景——司春女神和巨蟒出山。瑶姬的一腔忠烈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封她为“司春女神”,负责掌管人间万物生机和爱情,让人间花常开,树常绿,年年五谷丰登,有情人终成眷属。 巨蟒峰高128米,最细处直径不足7米,形如巨蟒,头大腰细昂首挺立,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历经3亿多年屹立不倒。2001年,这里曾组织过一次国际攀岩大赛,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爬了几十米,就打了退堂鼓。
2017年4月15日,三位浙江台州的攀岩爱好者,偷偷带着工具来到巨蟒峰下,傻小子和傻丫头斗胆在山体上违规打入挂片,利用绳索爬上了峰顶,但在巨蟒峰体上,却留下了26颗膨胀螺丝钉。江西高级人民法院判罚他们赔偿人民币600万元。
古树名花是三清山自然景观四绝之一,这里的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根据调查鉴定,三清山的珍稀树种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等,多为国家保护树种,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华东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在三清山面积达8000余亩,最多每亩有23株,蓄积量最大的每亩15.23m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极为罕见。在三清山西北麓,还有方竹、古银杏、金桂、罗汉松、缨络柏等名贵树种。
这里的松或盘根斜出于岩隙,或悬挂万刃绝壁,或交叉于山谷,或屹立于峰巅,展枝招客,千姿百态。最动人的是南清园一线天的两棵古松“生死相依",经过岁月的霜风雪剑,如今一荣一枯,依然默默厮守,形影不离,寓意着忠贞不渝的爱情,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三清山的松树完全可以与黄山松相媲美,且数量明显多于黄山,达到了处处有松,一步一景的地步。面对不断涌入眼帘千姿百态的苍劲古松,我一边放肆地按动着快门,一边在心里肃然起敬,激荡突涌着一股对生命的深深敬畏……
晋代医药学家、著名道士葛洪,东晋升平年间曾来三清山炼丹。唐乾符年间,紫金光禄大夫、信州太守王鉴,暮年携家隐退在山下的大源坞。宋乾道六年,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了三清道观,后因世乱年荒,道观毁。
明景泰年间,王鉴第二十八代孙王祜,于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坊额,三清山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可惜受人误导一念之差,老夫与道观失之交臂。
清代,三清山的天姿国色吸引着八方游客,时有名人程云吉、程一先、毛九瑞、肖立选、陈壎、程光壁、余朝楷等先后上山观光,浙江、安徽等省香客亦到三清山进香,三清山的旅游业得到发展。
清末和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三清山一度衰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清山是皖浙赣闽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对外贸易,粉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成为苏区食盐、医药、布匹等物资的重要供应站。
很多人说三清山是黄山的姐妹山,确实。二山同一时期形成,都是花岗岩峰林地貌,若说区别,则黄山略显大气,三清山则着墨清秀。只是因为徐霞客到过黄山,故黄山成名自古有焉,从名气上讲,三清山逊于黄山远不止一筹。
关于葛玄和葛洪,很多人混为一谈。中国道教史上,能和张天师比肩的,只有被称为“二葛”的葛氏家族。道教科仪出灵宝,灵宝与上清、三皇并列为三大道教宗派,其创始祖师正是“仙翁”葛玄。
道教四大天师中,葛天师即葛玄。他的道术非常高深,有人曾在酒席上请葛玄显示道术,葛玄随将口中饭粒喷出,瞬间化为万千蜂蝇飞舞。众人见如此神奇道法,不由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一次葛玄和孙权出游,在江上乘船时葛玄不小心掉进水里。孙权慌神,赶紧命人打捞,哪里还有他的影子?几个月之后葛玄安然归来。原来仙翁是有事情急着要处理,水遁去也。
《五岳真形图》据说出自西王母,数代后由葛玄传出。葛洪《抱朴子》记载,道士入山必须佩带《五岳真形图》,才能驱妖避邪,保身无恙。而葛洪呢,是葛玄的侄孙,人称“小仙翁”。
葛洪的《抱朴子》为道教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炼丹,为炼丹不惜自降身价求为勾漏县令。后来葛洪到罗浮山炼丹,80多岁时终于炼出太清金液神丹。
中国人对山的情怀太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山好像有着魔力一般,能够化解你的相思、愁闷、烦扰。
人和山相遇 ,那就是仙。若感到忧愁烦扰,人生无趣,不若随我潜入山中,独揽一片青野,享受“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之快慰。或山水煎茶, 或温酒小酌,和大山聊聊心事, 亦可将一切愁苦释然,身与心,轻如清风朗月。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用简单八个字,即勾勒出山与人之间的联系。山从来就不是作为单纯的客体存在,而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也正因此,人与山的相逢才会有惊奇的际遇。来登一趟山吧,去会见属于你的境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水承载着人们的悠悠情思。人们依旧喜欢观览山水,或游目骋怀,追寻古人的足迹;或陶冶性情,享受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或登高涉远,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观……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
头条链接、请点击查看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