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铁道兵报巡礼:人民热爱铁道兵(1954年10月14日《铁道兵》报)

 


 

资深外交官、书法家苟皓东书写标题。

 

看到1954年5月14日《铁道兵》报一版,几乎整个版都是广西人民慰问铁道兵的内容,我想起铁道兵战友经常谈论的话题:人民热爱铁道兵。

人民解放军也称子弟兵,是指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亲如一家。

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抛头颅,洒热血,推翻旧政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平建设时期,保卫国家安全,赴汤蹈火抢险救灾,受到人民爱戴。作为人民解放军一个兵种的铁道兵,除了具有解放军的共性之外,还有独特的个性。

同样是战争,铁道兵抢修铁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密不可分。铁路畅通,无疑会便利沿线的群众;再者,铁道兵抢修铁路,需要驻地人力物力的支持,解放军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这是铁道兵特别受到欢迎的一个原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军以“军训”为主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没有“用兵”之时,相比较铁道兵,与人民群众经常性的联系相对比较少。铁道兵则不然,哪里贫穷落后,哪里就要修铁路,哪里就有铁道兵。铁道兵修路,地方政府欢迎,政绩由此提升。人民群众收益,当下“支铁”获得酬报;带来经济发展,受益无穷无尽。

另外,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灾等,往往路断桥塌。铁道兵首当其冲,不怕牺牲,建功立业。

故此,人民热爱铁道兵,自在情理之中。纵观铁道兵作战、修路的历史,铁道兵所到之处,人民群众载歌载舞,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情和行动来感激这支英雄的功勋部队。

阅读铁道兵史料,人民群众热爱铁道兵的事例很多。地方媒体、艺术团体宣传铁道兵,多种形式讴歌铁道兵功绩;成立“支铁”组织,为铁道兵施工生产提供方便。人民群众大至参加施工,小至送菜送粮,无不尽心尽力支援铁路建设。成昆铁路“南瓜生蛋”的故事,曾一时家喻户晓;嫩林铁路、包兰铁路、贵昆铁路等铁路干线,都有不胜枚举的热爱铁道兵的故事。

1984年铁道兵撤编成为中国铁建,但人民群众依然不忘铁道兵的恩情。成昆铁路沿线的四川省乐山金口河建了第一座铁道兵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历时三年倾力打造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讲述铁道兵和藏区人民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铁道兵重走嫩林铁路,沿途经过的地方, 政府设宴款待、礼品馈赠,老百姓敲锣打鼓迎送……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永远的铁道兵”的一个生动侧面。

话题说回来,再看看1954年5月14日的《铁道兵》报吧。
 

 

这张报纸,头版几乎全部内容都是广西人民慰问修建黎湛铁路的铁道兵部队的新闻。

黎湛铁路是铁道兵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抢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当时为了打破海上封锁,巩固东南海防,铁道兵投入6个师和独立桥梁团,8个月即高速建成,创造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与沿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分不开。这张报纸便是一个证明。
 

 

头条消息:《欢迎广西人民慰问铁道兵代表团》。消息称:广西组织了包括党、政、军、民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以及广西桂剧团等一百六十余人慰问铁道兵代表团,到铁道兵部队慰问,表达对铁道兵修建黎湛铁路的关怀、支援。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陈力致辞,慰问团团长刘锡三讲话,历数铁道兵的功绩,赞扬铁道兵是“战斗英雄、建设能手”,表示“做好物资供应,人力动员”,共同为早日完成黎湛铁路抢建而努力。双方代表赠送锦旗、献花。桂剧团与铁道兵文工团演出节目。
 

 

第二篇文章是广西慰问团至铁道兵的慰问信,遣词造句都是“重量级”的。大意是:亲爱的,你们来修路,广西人民欢欣鼓舞,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在全国人民解放的神圣事业中,在伟大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曾经做出辉煌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接着,歌功颂德铁道兵以及修建黎湛铁路的意义,铁道兵的经验、作风、精神,“将大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第三篇消息:湛江市一万五千人集会欢迎铁道兵。首先是少年儿童向主席台献花,大会主席致欢迎词;工人、农民代表上台表决心,支援铁路建设;驻军代表祝贺。铁道兵部队表示感谢。
 

 

第三篇文章是社论,内容是铁道兵感谢广西的关怀、支持:组织筑路委员会、采购大批材料和各种物资,为修建铁路提供了条件和保证;慰问团的英雄、模范、功臣的事迹鼓舞铁道兵建设热情,表示在省委统一领导下,与广西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争取提前完成任务。

另外一篇消息是一支部队进入鹰厦铁路工地。

 

“人民热爱铁道兵”老照片 

战争

解放战争:
 

 

铁路沿线群众将在日本军侵占时期拆下并埋藏在山里的钢轨挖出来运往工地,支援部队。

 

平汉线上,人民群众清水泼街、黄土铺路,以隆重的礼仪迎接铁道兵团抢修部队。

 


古城邯郸,彩灯高挂,锣鼓喧天,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和慰问参加抢修的铁道兵团指战员。

 

抗美援朝:
 


朝鲜妇女自动来到工地,运土搬石, 支援志愿军铁道部队抢修。

 

祖国人民关怀战斗在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儿女,派出慰问团到战地慰问“最可爱的人”。
图为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集会,热烈欢迎祖国赴朝慰问团。

 

慰问团文艺工作者,分赴抢修现场, 深入连队驻地,演出精彩节目。

 

援越抗美:

援越抗美,铁道兵冒着美军飞机频繁轰炸扫射,战胜困难,用2年零6个月时间完成3条公路修建任务。
越南人民群众自动来到工地,参加筑路。

 

和平建设:
 

黎湛铁路,广东、广西两省区动员民工10万多人上场,抢建黎湛铁路。

 

鹰厦铁路,火车开进邵武车站,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少年儿童登上机车插花欢迎,向铁道兵致敬。

 

华侨回国观光团副团长苏公杰(中)激动地向年轻人讲述他参观鹰厦铁路的感想:
铁道兵的英勇劳动,把家乡变得焕然一新,我们几十年盼修铁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贵昆铁路,云贵两省人民支援新线铁路建设,新华书店员工送书刊到工地。
 

成昆铁路,一位老大娘积攒了一些鸡蛋慰问部队,又怕部队不收,她把鸡蛋藏进掏空的大南瓜中送给部队。
这就是传遍工地的“南瓜生蛋”的秘密。

 

包兰铁路,内蒙古、宁夏两地各族人民, 经常组织慰问团到铁路工地慰问铁道兵。

 

青藏铁路,铁道兵第10师从1959年3月至1974年2月三上高原进行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施工;
1975年3月,铁道兵第7师参加施工。图为藏族同胞欢迎铁道兵开上高原。

 

 铁路沿途群众热情慰问铁道兵战士。图为藏族同胞请修路战士喝酥油茶。
 

南疆铁路,边疆人民热爱子弟兵,她们带着缝纫机, 跋山涉水,来到部队驻地为战士缝补衣服。
 

京通铁路,内蒙古人民组成骆驼队支援部队运输。
 

嫩林铁路,河北省新乐县中学语文教师李定禄带领12名学生当上铁道兵,
1963年有8人评为五好战士,2人立三等功,年终评为四好班,
成为第3师有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师生班”。图为领导给师生班戴光荣花。

 


嫩林铁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在林海新城加格达奇市,树起“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
以铭记和表彰铁道兵在战胜“高寒禁区”,开发大兴安岭,修建森林铁路中创立的光辉业绩。

 

通霍铁路,内蒙古少数民族艺术团体慰问演出到工地。

 

兖石铁路,曾在解放战争推着小车支援解放军南下作战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推着小车帮助铁道兵修建铁路。

 

引滦入津,天津人民铭记子弟兵创建的丰功伟绩和英勇献身的战士,
在景忠山下竖起纪念碑,在海河与新开河交汇处建起感恩塔。

 

人民铭记、感恩铁道兵:

 

2012年6月28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正式开放。

 

2019年,由国家大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民族舞剧《天路》,
讲述铁道兵和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修筑青藏铁路的故事。
该剧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2019年—2022年,中国铁路文工团与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
巡回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演出,再现铁道兵修建嫩林铁路的英雄事迹。

 

2021年,院线电影《峰爆》的故事:地质灾害在云江县城突发,居住其中的16万人即将被吞没,
危急时刻,以小洪和老洪(铁道兵)父子为代表的基建人挺身而出展开生死救援。

 


2011年,200多名铁道兵战友及亲属组织开展“走进大兴安岭、重返嫩林铁路”活动,
沿途党政军及人民群众举行丰富多彩的欢迎仪式,歌舞迎接,酒会款待,礼品送行;气球高悬,标语张挂……



 

照片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