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八一”抒怀


  

 

“八一”抒怀

 

  作为一名铁道兵老兵,每当八一建军节来临,不免心潮激荡,记忆的闸门迅即打开,那些难忘的往事就浮现在眼前,曾经穿过的那身绿军装格外珍惜。因为与大多数战友不同,我当兵很费了一些周折,能穿绿军装实属不易。
 


 

  那是1968年初,还处于动乱岁月。春节刚过,突然传来征兵的消息,我们这些处于彷徨中的青年学子,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离开这混乱的学校,投身军营,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和追求啊。但也有人听说是铁道兵,是打风枪、扛枕木、抬钢轨的,就打了退堂鼓。我说只要有红帽徽、红领章我就去。我和伙伴们一起报名、体检到政审还算顺利。但到定兵阶段,麻烦来了,有人向接兵部队反映:我视力不行,体检材料是弄虚作假的。接兵部队一时弄不清楚,把我搁置起来。

  那些日子真难熬,我每天到接兵部队驻地诉说,请求复查。接兵干部邓韵忠、徐培元劝我沉住气,要我相信组织,相信政策,等待核实。一晃十多天过去了,没有结果。我吃饭不香,夜里失眠。一些好心的同学劝我算了,工程部队又苦又累,这兵也没啥当头。但我投笔从戎的念头很坚定,不动摇。每天早晨按时到接兵部队驻地,他们天天读,我也学“老三篇”;他们搞内务,我帮忙搞卫生,从不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同意我复查。最后结论是:视力虽不很好,但符合标准。临集结出发前几天,批准我入伍的榜终于公布,我高兴地跳起来,真是好事多磨啊!
  四月一日,在广西桂林奇峰镇,我们这些新兵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新兵团领导考虑周到,请来照相馆师傅为我们拍照,威武神气的军装照飞向家乡,寄到亲友手上。开完大会,新兵连副指导员邓韵忠走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说:“张恒志,你这身军装穿得真不容易啊!你知道吗,我们让你复查,最终定你,不是因为你反复来找,也不是什么证明材料,而是你们学校的杨恒书记为你说了句公道话,他说:‘张恒志是三好学生标兵,写文章、搞宣传很有两下子,到部队一定能派上用场的。’杨书记是海军指导员转业的,他的一席话我们完全信得过。”听了邓副指导员的话,我才恍然大悟,这个平时不苟言笑的杨书记,在关键时刻帮了我大忙,可他在我面前从未透露过半点信息。这位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真是令人敬佩啊!

  由于我当兵的过程曲折,我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这身绿军装,更看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在新训期间,我担任新兵班长,我勤学习,守纪律,作表率,各方面都争先创优,受到新兵连的嘉奖,这是我入伍后的第一个嘉奖。以后十几年中,各级嘉奖我得了不少,但我最难忘的还是这次嘉奖。这是我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步。这以后,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干部,无论是在连队还是在机关,我始终勤勤恳恳工作,坦坦诚诚为人,是同年入伍战友中第一个走上团职岗位的。

  回首十五年铁道兵军旅生涯,我特别感恩母校杨恒书记,感恩解放军这所大熔炉,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战友。有一首歌词中说:“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会后悔……这歌词像潺潺山泉从我的心底流出,我特别认同也觉得特别甘甜。

  八一节,军人的节日,革命的节日,我这辈子的血脉会始终和你紧紧相连!

  2021年7月30日于武汉

  作者简介:张恒志,湖北鄂州人,1951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8年4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二团警卫排战士,管理股文书,宣传股报道员,一营三连班长,团宣传股见习干事,铁一师秘书科秘书,铁一团六连政治指导员,师组织科干事、副科长、科长,铁道兵中南办事处办公室主任,中铁建中南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书记、主任兼书记,中铁十一局武汉建设指挥部党工委书记。
 

  张恒志在新兵连拍的第一张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