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一连故事:铁道兵部队的“活雷锋”


胡可荣

  成昆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参加修建成昆铁路的百万大军,在机械设备少,施工方法落后,没有公路可行车,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的艰苦环境中,全凭两只手和肩抬背扛的方式日积月累地劳动着。所以,他们每天经受着生死苦累的考验,其中生活于工作艰苦是一方面,伤亡事故频频发生又是一方面,多不少数人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顽强不屈,心中唯独没自己

  1966年5月某天上午,担任成昆铁路北段和平隧道任务的铁道兵47团一连,正在紧张地施工作业,没想到13班在进行上导坑扩大开挖时,风镐打在上工班遗留未响的瞎炮上引起爆炸,副班长毛传炎和战士曾显芳当场被炸伤。

  当时我在一连任副指导员,因连长、指导员都不在家,我接到电话后立即带一名医生跑步赶到工地时,工地值班排长已组织人把伤员背到隧道洞口。只见曾显芳的胸腹部位血淋淋一片,毛传炎不但胸部,头上有伤,脸上血肉模糊不清,而且右眼珠已被炸出,只有一根肉丝还连着坠吊在脸部。他俩都是入伍仅一年的四川省简阳县人。

  一个医生两名伤员,无论给谁包扎总有个先后。先抢救重伤员,这是一人人都明白的基本原则。我和医生都认为毛传炎的伤重,先给他包扎。可是毛传炎本人不同意,非坚持先给曾显芳包扎不可,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先人后己的精神。经过简单包扎,抬到连部门口时,营值班救护车已经开来了,医生说:“伤情重,须直接送师医院治疗”。当时有几名干部战士主动要求护送伤员到医院,我暗想:我在简阳征兵临走时,他俩的父母亲曾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咛要多关照他们的娃儿。可是,他俩在部队才一年多就负伤了,我心里感到很内疚,对不起他们的亲人,便坚持还是由我来送他们去师医院。

  带上换洗的衣服和牙具,准备上车时我问:“你俩还有什么事需要给班里说么”?毛传炎回答:“班长不在,我没有把班带好,出事故了,影响了班里的任务的完成,我对不起大家。希望同志们不要担心我的伤,要把耽误了的任务赶上去,不要拖连排的后腿”。接着又问我:“我有个请求,指导员能不能答应我”?“你说吧”!“我想带本毛主席语录在医院里学,可是班里只有一本,我带走了班里没有了,指导员能帮我解决吗”?

  那时候由总政治部编印的《毛主席语录》尚未对外公开发行,仅发给部队干部人手一册,最基层的建制单位班排只发一本。一名战士身负重伤后,不考虑自己的伤,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对于这样的要求岂能不答应呢?我立即回答:“相信班里的同志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至于《毛主席语录》,把我的一本给你带上”。

  曾显芳的伤轻,在救护车里放了一副担架垫上被子,让他躺在担架上;让毛传炎坐在驾驶室,但驾驶室坐不下三个人,只能坐在我腿上由我抱着。从一连工地到师医院有百余公里路,大部分是新修的便道,弯急坡陡,坑坑洼洼,路况很差,车震荡摇晃得很厉害。没过多久,我的双腿已被他压麻木了,但我不敢动,一手抓扶手,一手紧抱他,就怕他再碰着。他的眼眶和其他伤口包扎的纱布上的血在渗流,浑身发烫,汗水也在流,疼得他脸色蜡黄,直达哆嗦,但他而从工地到医院的路上,没有呻吟过一声,何等的坚强的战士啊!

  我的衣服也别汗水湿透了,但抽不出手擦一下脸上的汗珠。到后来我俩的衣服都被血水和汗水浸湿了,我的双腿被毛传炎压的生疼,但不能吭声和移动一下,只能咬牙坚持着。当时我的心情既矛盾又紧张,既嫌车开的快,颠晃太厉害;又觉得车开得慢,不能尽早到医院,就怕在路上发生意外。到峨眉县师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曾显芳是外伤,较轻,留下治疗。毛传炎的眼伤我们处理不了,须转乐山地区人民医院”。

  又经过两个小时的快速行驶到达乐山,医院的医生很热情,接到伤员后立即作了术前救护处理,然后安排再作手术。当我办完住院手续,与护士一起安排好他的床位和生活,准备返回连队时,又担心他会不会因为伤残有思想压力?便安慰鼓励他:“听医生的话,安心养伤,过几天我再来看你……”没想到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反安慰和作我的工作:“指导员,我是党员,我知道我该怎么做,请你相信我,你不要为我的伤担心。连里施工任务紧,工作忙,况且连长指导员不在家,你不要来看我,等伤口有愈合,我就回连队参加施工,并告诉我班的战友,一定要吸取教训,注意安全,努力完成任务。还有,再请你给我公社一起入伍老乡战友说一下,叫他们不要把我负伤的事告诉家里,免得父母来担忧。这里还有五角钱,代我把下个月的党费交上”。并请求我回去时再去看看曾显芳伤员。

  听了他的话,我伏下身子紧紧抓住他颤动的双手,我不由得泪水直流,在旁的医生、护士也哭了。虽然医生和我都没有明说他已失去一只眼睛的话,其实他自己很清楚,可是他想的不是伤残问题,心中依然没有自己,唯独念念不忘的是班里的工作和其他同志,是毛主席指示的“成昆铁路要快修”的战备任务。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假如我已成这样子,肯定会产生其他“活思想”,我这个经常教育他的领导,其政治觉悟远不如他。“此时无言胜有言”。我只好轻轻点头,再次握了一下他的手,边擦眼眼泪边退出病房,和送别我的医生护士握手道别。

  在返回途中,我的心情既沉重又欣慰:沉重的是两名战士负伤了,欣慰的是连里有这样好的同志和党员,何愁施工任务完不成呢!虽然,将近一天我没有吃饭喝水也不知饥渴,心中只有毛传炎的言行举态,我按照他的请求再次看望了曾显芳。

  晚上回连队后,还未来得及吃饭,在家的干部战士一涌而来,纷纷询问受伤战士的情况,我一张嘴穷于应付,便决定全连集合起来一起介绍。平时说话语无伦次的我,或许是被毛传炎的忘我的精神所感动,讲话语言流畅起来,深情的泪花又涌出眼眶,并且使肃静的会场出现了集体哭泣声。“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流血不流泪。毛传炎没有流泪,而我们流泪了。但这不是悲伤的泪,痛苦的泪,是钦佩和敬仰英雄战友的泪。

  我的讲话不时的被战士自发出的口号声所打断,:“向毛传炎同志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争分夺秒抢修成昆铁路”!无形中把一个战士伤情介绍会变成了向英雄学习的动员会和坚决完成任务的誓师会。

  第二天早晨,原来有病有伤被批准在家休息的同志,背着班排长偷偷上工地了;曾被隧道内有害水浸蚀两脚溃烂穿不成鞋的战士,有点光着脚片,有的用稻草把鞋绑在脚底,拄着铁耙到洞口扒石子装车去了。当三排长安排人员准备清理洞口石渣时,发现一大堆石渣不见了,一问才知是夜间有的战士没睡觉把石渣清理了。

  完不成当班任务主动加班干,不超额完成任务不下班吃饭已成为各班自发形成的“规定”。动员伤病员回家休息,劝说战士按时下班吃饭,是当时连排干部最难做的工作。

  正是在毛传炎精神的激励下,全连同志发扬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带伤病坚持工作和连续奋战的作风,月月提前超额完成任务。这种不畏困难,敢打敢拼的好思想,好作风,并形成好传统保持下来,不但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使一连后来连续被评为“四好先进连队”和师团的“标兵连队”,还培养出了一些积极工作,勇于奉献的好战士好干部。

  但是,当连里要给毛传炎请功奖励时,有的营领导硬把本与毛传炎毫无关系的“事故责任”强加在他身上,未给他记功奖励。对于这种不公正的处理结果,毛传炎毫无怨言。

身残志坚,名利待遇抛身外

  三个月后,毛传炎由医院安了一只义眼回到连队,鉴于他的伤残和工作上的不方便,连队里动员他提前复员回家,可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成昆铁路还没修通我怎么能走呢?我虽然少了一只眼睛,但照样还可以工作。如果隧道内打风枪放炮爆破的工作干不了,而洞外的辅助工作都能干嘛”。

  几次工作未做通,连里根据他的要求,报请团里批准:“同意毛传炎暂不复员,可安排适当轻便工作”。毛传炎就这样当上了编制外的“材料员”。

  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毛传炎的一大特点。除了领取和发放材料工具,防护用品外,还利用空闲时间修理工具,编竹筐子,捡废弃的扒钉铁丝,尽可能使废物再利用,仅此一项为连队节约材料费几千元。

  从来闲不住,主动找活干,也是毛传炎的一大特点。他干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不分上班和休息时间。本职工作干完后,主动帮助炊事班洗菜烧火,往工地送饭,喂猪,打扫猪圈,种菜搞农副生产;去澡堂烧水,清楚卫生;到工地帮助别人推车倒碴,清理施工场地;还给战友洗衣做饭。在他的一只眼睛里总有干不完的活。战士们称他就是连队“活雷锋”,是不知苦累的人和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是毛传炎的又一大特点。毛传炎是我连1965年入伍的战士中第一批入党和提为副班长职务的。后来,同期入伍的有提为班长和副排长了,而他还是一个挂着空名的副班长。当有人看到他因公伤残而未曾记功奖励;工作积极负责职务又不提升而鸣不平时,他只是嘿嘿一笑了之。

  在评伤残等级时,毛传炎自己提出不要,他说:“哪有共产党员向组织伸手要名誉待遇的?有的同志牺牲了也没有评升什么,何况我还能劳动”。直到复员前,才给他评了个三等乙级残废。

  临退役前有人提醒他:“你是因工伤残军人,按政策规定可以照顾安排工作”。可是他什么要求也不提,老老实实回家当农民种地去了。据后来探亲回队的战友说,毛传炎回家的最初几年,不但生活困难,连找媳妇成家都受到影响。

  荣耀面前不张口,待遇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低头,苦累工作冲前头。雷锋所倡导的“革命傻子精神”,在毛传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平凡中见伟大,朴实中显真情。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工作中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情怀,成为全连干战学习效仿的坐标和榜样。有个别为立功受奖,入党提职;或为复员转业时达不到个人要求而闹情绪有意见的同志,当看到身旁的毛传炎对工作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后,再也不好意思向组织提额外要求了。

无名英雄,精神永存青常在

  自古巴蜀多俊杰。物阜年丰,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毛传炎虽然不是功臣英雄,在所有的史册和英烈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不见经传,但他确实是我亲历亲知的在平凡普通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一名共产党员;是为修建成昆铁路流血负伤,做出了贡献的一位无名英雄;是值得人们敬仰和怀念的人。也可以说,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是简阳市人民的好儿子。

  我和毛传炎在一个连队共同工作和生活仅有三年时间,但他留给我的印象是难以抹掉的。尤其在负伤后不叫痛苦,顽强忍耐的毅力;在工作中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一心为党,不计名利的品德,深深地感召和影响了我,他是我心目中一块永远不倒的丰碑。

  是他的思想和行为,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别人。有毛传炎作榜样,我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不管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都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坐标而没有走“弯路”和“摔跤”,保持了一生历史的清白。

  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党的工作,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这勤勉工作,积极奋进,甘于吃亏,不计得失的姿态,直到2001年退休时,还被所在单位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回顾我的一生,既无愧于党和人民,又对得起毛传炎战友。

  作者:胡可荣,1959年11月从甘肃天水入伍,历任铁道兵47团1连文书、排长、副指导员、团宣传干事、2营副教导员

  ——摘自《光荣啊!铁道兵》

美篇地址: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