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荣文杂谈(3)贪污腐败:为什么永远在路上

  大家是否还记得,中纪委曾拍摄了一部反腐警示片,名叫《永远在路上》,片名意味悠长,涵义颇深:一是表明反腐的艰巨性,任重道远;二是表明反腐的坚定性,有腐必反,永远没有终点;三是表明因为腐败永远在路上,因此反腐必然会“永远在路上”。

  这些年,人们都感到有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尽管反腐败斗争是一浪高过一浪,但腐败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冒出一茬,颇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景象。而且贪腐手段越来越隐蔽,贪污领域越来越扩大,没有一片净土;贪腐数额越来越大的离奇,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让你惊掉下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得知有人贪污上千万元,都感到瞠目结舌,现在贪污上千万元,那是小巫见大巫,小菜一碟。上世纪铁道部一位罗姓副部长受贿八千元被判刑。现在你若以区区几千元送领导,人家会觉得你在羞辱他,也许看都不看你一眼就把你赶出家门了。现今那些腐败分子,哪个吃顿饭不是上千上万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官员竟然前“腐”后继、勇往直“钱”呢?

  一、金钱拜物教的诱惑性,让某些官员丧心病狂

  钱,本身并不存在什么价值,它只是市场交易中的一种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易的扩展,需要摆脱“以物易物”的社会形态,总不能让人牵着牛去换骡子,需要有一个等价物来充当“中介”。钱,即货币,便应运而生。

  就像庙里的菩萨,本身是人类塑造的,反过来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主宰一样,金钱亦同样如此。人类创造了钱,反过来成为人类的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言:“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的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货币“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那是生活之必需,但对那些贪官来说,那是膜拜的“上帝”。原海南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和他在银行担任行长的妻子,贪污受贿上千万元,他的母亲患病,他都舍不得拿出钱来为老母亲治病,两口子把数钱当作人生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对金钱的膜拜已经到了丧心病狂、无以复加的地步。

  二、权力的无限性,让某些官员毫无顾忌为所欲为

  权力只有是有限的,才是有效的。但正如法国哲学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为止。”这就是权力或者权力者的特质。就像福州那位高速公路的女收费员,尽管大货车的司机各项手续完备,但我就是不让你走,路政人员来了予以说明也不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奈我何?权力的滥用可见一斑。

  小权大用,大权滥用,丧心病狂、随心所欲。其心何其贪也!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被查处时,发现有些人送的钱都没有拆开,原封不动地堆在床下。这说明,他家里的钱多得没个具体数。在他心目中,钱是权力的象征,地位的象征,有位就有钱,有钱就有位。

  三、人类的贪婪性,使某些人失去理智

  在其他领域作奸犯科的人,有终止犯罪的,有浪子回头的,有迷途知返的,但在贪腐这条路上,“金盆洗手”的极其罕见。贪腐就像吸毒一样,有了第一次,便打开了“潘多拉盒”,钱“瘾”冲头,开弓没有回头箭,无法收手,自己的大脑控制不了自己的手了。

  人的灵魂有两个“住持”,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天使占据主导地位,人便洁身自律,善作善为。如果魔鬼占据主导地位,便会失去理智,离经叛道。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被查处时,从家里搜出数以亿计的现金,为数清这些钱,烧坏了4台点钞机。而魏鹏本人平时生活简朴,骑自行车上班,穿得很普通,吃饭经常只点一碗面条。这样的反差实在是太强烈了。如果魏鹏是个生活极其奢侈的人,住豪宅、开豪车、戴名表,他的行为反而容易理解一些——贪污是为了享受。但他却离经叛道,贪腐仅仅是为了心理满足,可悲可叹!

  这么说,腐败是否就成为中国的不治之症了呢?那倒未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的发展就是矛和盾的运动,有矛就有盾,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看你是真反腐还是做做样子。

  被世界公认为最廉政的国家新加坡,他们的做法就是高薪养廉,提高贪腐成本。新加坡是个高收入国家,他们将官员的一部分工资收入扣除留作退休工资,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一旦发现你有贪腐行为,便将你所有的积累充公,让你得不偿失。在新加坡,即便是你收了他人的一盒香烟,也必须到有关部门做登记。

  但这一招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庞大的官僚阶层如果实施高薪养廉,不仅国家经济承受不起,而且加剧社会分化。因此,反腐斗争必须从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入手。

  一是除“根”——有人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在这里,计划的概念不是工作安排,市场的概念不是交易场所。此“计划”不是彼“计划”,此“市场”不是彼“市场”。计划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是权力,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看不见的那只手——市场,这是完全不同两种社会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服务员”和“裁判员”,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金主”。权力运作下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权力资本型市场经济,权力的自由裁量更大更广泛,腐败现象更加难以遏制,权力型市场经济才是腐败的温床!

  早在党的十四大时就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之后也多次提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干打雷不下雨。反腐败斗争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斩草除“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让权力即看得见的那只手,逐步退出市场,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干预,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是分立——将纪检委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让下级监督上级,如同让老鼠给猫挂铃铛,那不是找死吗?河北迁西县李富贵的案例和江西万年县毛奇的案例,已说明纪委已经成为县委书记的“打手”,这种现象恐怕并不仅仅存在于这两个县。因此,要发挥纪检委的监督作用,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让纪检委分立,纪检委直接受上一级纪检委的领导。但这也要防止“猫鼠同穴”!

  三是透明——就像鬼怕阳光一样,一切鬼魅行为都怕透明公开。前些年开展的官员财产登记制度,为什么不能予以加强完善,官员财产为什么不能向群众公开呢?

  中国有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前些年,山西一位交通厅厅长戴着世界名表到现场视察工作,被群众通过人肉搜索,发现他的贪腐行为,很快落马。

  透明的财产登记制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再加上雪亮的的群众眼睛,很多腐败行为将难以逃遁!

  (文内插图均为哲文摄)

  荣文杂谈。哲文题书

  2024年8月3日发

  2024年222期、总第06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