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探险颂
张玉林
峡谷幽深映碧天,
江流浩荡涌波澜。
悬崖百丈飞云绕,
峻岭千层落雾缠。
探险豪情燃岁月,
科研壮志耀山川。
奇观尽显民族韵,
梦想长留寰宇间。
2024年10月19日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杰玛央宗冰川,穿行于西藏日喀则、拉萨、林芝等4个地、市后,从墨脱县出境,最后经印度、孟加拉汇入印度洋。
为进入大峡谷科考,中国的科学家们前几年曾两度计划出发,但都搁浅,原因是资金问题。
1998年10月19日,这次科考探险终于成行了。这是一支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98’中国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科学探险考察队一行46人,他们从拉萨出发,历时40多天,穿行近600公里,在深山密林、悬崖陡峭、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开展了异常艰辛的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获取了大量科学资料,领略和探索了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奇观,于12月3日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壮举。
带着创造中国人的“第一次”的情结和梦想,1998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他们完成了白马狗熊-西兴拉-扎曲-八玉-甘代间的沿河谷考察,考察队分为3小队和瀑布分队,最后成功完成了这次探险。而这次探险也被评为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科学成果。我国科考队不仅成功完成了穿越,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高登义介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河床是花岗岩组成,河水不能冲毁河床形成瀑布。
经过确认,这里河段的坡降为世界之冠。科考队进一步调查了大峡谷地区的水资源,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增添了科学依据。科考队还专门建立了三个大地基准点,取得了珍贵的测绘数据,经过分析研究,再次确认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的地位。
科考队采集了数千件有关植物、昆虫、水资源、地质、地貌、大气和冰川等学科的样品和标本,填补了核心河段的科学空白,经室内分析后取得了更重要的科学成果。在峡谷区所才有的缺翅目昆虫标本和在西兴拉-扎曲-甘代一带发现的红豆杉林,具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缺翅目
中国人成功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曾被叶笃正、刘东来和孙鸿烈等院士认为是20世纪重大地理发现之一。它彰显了中国人敢于探索未知的民族精神,也为人类认识自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