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晨谈艺录】之四
恰到好处的使用艺术辩证法,可以有效提升创作作品的艺术张力与审美效果,增强对观众的视听冲击力。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辩证法,是艺术辩证法的理论母体与精神基础。艺术辩证法,是把哲学领域的辩证思维方式引伸拓展到了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说到底,哲学辩证法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呈现方式,而艺术辩证法则是以理性思维作指导,并且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二者虽同源却不同质。哲学辩证法关于世界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系列范畴都直接指导着艺术辩证法的形象思维理念。哲学的本质是关于人的世界观的学问,艺术的本质是形象、典型化表现人与自然情态的样式。人,就成了哲学与艺术相通的坚实桥樑与纽带。艺术辩证法在指导艺术实践过程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乐与忧、静与动、和与斗、新与旧、止与欲、生与死等等都被古今中外艺术家在互相对比映衬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与精彩纷呈。
曹雪芹深谙以悲写喜则喜更喜,以喜写悲则悲更悲的艺术辩证逻辑,在描写贾宝玉薛宝钗洞房花烛夜时,则以林黛玉荷锄月下葬花相映衬。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则以“敲种人”卡西莫多内心的美对映神父等人内心的丑。奥斯卡获奖影片《别问我是谁》则石破天惊的对战争的“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世俗性广泛性认知,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与质疑,运用“二律背反定律”的艺术辩证思维揭示了战胜之师与战败之师与人性泯灭、人性未泯的“剪刀式”相悖。对观众群体的习惯性思维定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从而成为了这部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文关照亮点。
二十多年前,笔者在创作电视剧《风雪桅杆山》(飞天奖获奖作品)时,在全剧结尾,工程技术人员“眼镜李”在除夕夜为给抬担架护送患病的孙技术员下山的人们追送手电筒,不慎在雪路上摔倒,摔飞了眼镜,在四处寻摸眼镜时不慎坠崖牺牲。当雪霁天晴,大年初一的太阳照耀大地之时,山崖下眼镜李的遗体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座白雪雕成的塑像。而此时本来想与眼镜李上山过团圆年被风雪阻隔于山下的李婶,正乐颠颠的坐在当地上山拜年的群众秧歌队的雪爬犁上,喜气洋洋的奔赴在上山途中,心里满怀着与丈夫团聚的期盼。并以唢呐声声,衣红扇绿等色彩,展示当地群众对高山差转台工程技术人员的厚爱。以此喜映衬彼悲,导致观众泪水潸然。
每日一则肤浅随笔,愿与朋友共享。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