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相
张玉林
编年通鉴辑鸿卷,
兴替朝庭历史翻。
机智灵活无畏惧,
砸缸救难古今传。
爱民滋润禾苗壮,
清正忠诚镜锆悬。
严谨著书发警省,
珠矶笔底锦河山。
2021年11月17日
历史上的今天,1019年11月17日,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诞辰。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山西省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真宗天禧三年,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救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历任开封府推官、并州通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一生著作甚多,有20种500余卷,其中他领导编撰的《资治通鉴》一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继司马迁《史记》以后最优秀的一部通史巨著。从它问世以来,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对我国以后的史学发展起过巨大的影响。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
宋神宗赐书名,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
司马光《资治通鉴》仅存手稿
撰写历史名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官至御史中丞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韩国末代王朝 李成桂国王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以衰弱之兵合纵诸侯,解除邯郸之围
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宋太祖赵匡胤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司马光堪称践行“修齐治平”的典范
司马光在并州的时候就曾给皇帝上过三道札子
司马光把注意力放到下层人民身上。他发出了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而且这个思想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奏章里。他在《论财利疏》中指出:当今天下最苦的是农民,因为“农民苦身劳力,粗衣粗食,还要向政府交纳各种赋税,负担各种劳役。收成好的年代,卖掉粮食以供官家盘剥,遇到凶年则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建议切实采取一些利民措施。
司马光《论财利疏》奏章
司马光《论财利疏》
司马光曾在《论财利疏》中提到当时的富贵之家
司马光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嘉祐六年,他上书《论宴饮状》,恳请皇帝为民着想,悉罢饮宴。他上《言遗赐札子》,反对朝廷不顾国家实际,厚赏群臣。并身体力行,把自己所得赏赐交公。
马光曾多次建议朝廷切实采取一些利民措施,并且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
古代朝庭御宴
废聚敛之法,还富于民:司马光
司马光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信阳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对妻子挚爱
司马光妻子张夫人是一个勇敢,深明大义的女子
著资料通鉴
夏县司马光墓
中国一千年以来最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光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