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谢平栩唐宋诗意画集》序言

(洛钊博报)昨日快递收到著名作家、出版家朱吉荣先生从浙江寄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陕西著名山水画家谢平栩先生大作《谢平栩唐宋诗意画集》样刊,可喜可贺。为让大家了解这本画集内容及欣赏部分作品现将我写的序言和画集中的唐诗宋词山水意蕴几幅画作予以刊载,以飨博友。
挚友朱吉荣老弟从浙江金华寄来陕西渭南山水画家谢平栩先生的艺术简介、画作彩印稿等资料,嘱余作序。
粗粗看过谢先生的百余幅山水画作,觉得他的作品不是那种见山画山、见水画水的零打碎敲式的单幅写生画,而是以唐诗宋词的名篇佳句为切入点,画出其山水意蕴的魅力、风骨和艺术美感,而且是成批量的创作出的一幅山水长卷。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是以唐诗宋词为画面取材之地,以国画山水形式为唐诗宋词做出解读和注释,使其千古流传的唐宋诗词与自己的山水国画水乳交融,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同时生辉。
我们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园林中的奇葩。仅以《全唐诗》为例,书中收录了2000余位诗人的4万8千余首诗歌,就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和词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李清照等也有几十位之多,可谓林林总总,洋洋大观。
按照文学史的分类,唐诗宋词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12大类:抒情类、咏史类、送别类、边塞类、咏物类、山水类、田园类、爱情类、励志类、哲理类、治学类、为政类等。
山水画家谢平栩在创作中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又像一位手持探矿锤的探矿人,一头扎进唐诗宋词的山水类题材富矿之中通读、筛选、取材、索句,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搜集素材。经过筚路蓝缕的二度创作,终于完成了多达100多幅的唐诗宋词山水意蕴画作。如果把它们连缀起来不也是一幅犹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般的唐诗宋词的山水长卷吗?
在谢平栩笔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匡庐飞流直下、夹江青山对出、桃花潭水千尺、宜阳城下草凄、黄梅时节家雨、花开红树莺啼,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江山胜境图奔来眼底,无不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艺术冲击力。
山水画源于汉魏时期的军事地图,而成画则萌于晋。晋代大画家顾恺之论画一文开头便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并写有一篇《画云台山记》,就如何构思一幅云台山山水画作了细致描述。这一时期善画山水的画家很多。宗炳不但是山水画家,所著的《画山水序》还是古代第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理论文章。文中所确立的许多理论观点如以形媚道,写山水之神,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远小近大等影响深远。
王微也写过一篇《叙画》,提出了绘画当与易象同体,与经书具有同等地位。山水画是国画独立的艺术画科,山水画也是明神降之的精神产物,故以写心写意为重的艺术观点,成为以后百代绘画的理论基础。
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家谢赫提出六法之说“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傳模移写”准确概括论述了山水画的六大精要,是山水绘画理论研究的重要著述。
我们今天的现代人生有三重境界,生命、生存、生活。当一个人生命无保障时,首先追求是保命,这是最基本的。当生命无忧时,人们追求是生存,即如何吃饱穿暖。当衣食无忧时,核心追求是生活质量,尤以精神享受为最高追求。故美女美食美服美景美乐等开心玩乐成为最高需求,所谓饱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
其中,美景的获得在古代实非易事,除少数王公贵族和闲雅僧人可游历名山大川外,因交通的不便和求生计的繁忙,一个人终其一生很难饱览全国各地的名胜风景。故观画成为一条捷径,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美景欣赏的心理需要。正因如此,宋代山水画家提出了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标准,欣赏一幅画,亦当旅游观光一回,古人称之为足不出户的“卧游”。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电视网络摄像照相,真山真水旅游观光大大丰富了人们追求美景的心理需求。然而山水画是高度概括和提炼了所有美景的艺术创造,较之真山真水之美另有一番意境,故也是对旅游观光的一种补充,更何况各地风景你不一定都能去亲历亲为的游历。所以山水画必须要满足人们追求美景的心理需求,绝不是随便画个山脉画个河流就是山水画了。
谢平栩深深懂得作山水画并非是简单的事情,并非是只懂勾皱点染基本技法就能作出好画,尤其是能作出传世的名画。画山水不懂山水之精神,画人物不识人物之情感,断难出好作品,这也如无数大师所总结的那样,作画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必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功底的原因。
现代的人包括许多画家即不学儒,也不懂道,传统文化功底甚为薄弱,为人行事完全按现实主义名利市侩风气为准绳,作画者只注重单纯研究技法,而不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如此这般岂能出好作品?
山水画很讲究流派,流派是指以某人某种画法为宗师而流传下来的一个派别,流派实质上就代表着一类画法或一类技法。山水画可分为着色山水与水墨山水,以及焦墨山水;也可依董其昌南北宗论分为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按董其昌的分法,他们分别以李思训和王维为宗。还可分为古典山水与现代山水等,现代山水可以黄宾鸿、傅抱石、李可染等为宗师。在谢平栩的笔下不难发现他师古不泥古,毕恭毕敬向大师学习,既尊重传统,又勇于艺术创新的进取精神。
谢平栩在创作中既注重汲取北派山水的雄奇美,真正体现山的精神,高大威猛,厚德载物;又注重吸取南派山水的隽秀美,较好体现了水的性情,柔情似水,隽秀柔美。在谢平栩的画作中每一幅都注重对应表达唐宋诗词中的情感,意境、意蕴和精神内涵,从而使其作品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谢平栩山水画立意高古,诗书画印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其山水画构图汲取了白雪石等人横平竖直的法则,再加以吸收潘天寿等人的以块面造型的方法并融入个人独特的艺术理念,从而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个人艺术风貌。
谢平栩其作品注重骨法用笔,山石树木的结构、轮廓笔笔写出,且多以中锋书法线条为主,再加以皴擦点染使其浑厚,从而使其画面有沉雄朴厚、方正博大之感。画中再配以其流传千古的诗词书法题款,更是显得相得益彰。
谢平栩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气韵雄浑,意象生动,画面萦绕着浓郁的古典生活与现代文化气息。在我们看到他的作品的一瞬间,我们会不由得走入画境之中,仿佛手执一卷唐诗,或一册宋词悠然步入在古人的山水之间。欣赏他的山水画总能使人体会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平和心境,使我们一颗世俗躁动的心灵得以平静下来。
谢平栩正值艺术创作的盛年,虽未谋面,也要祝贺其大作出版,祝愿先生创作丰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