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50):神河印象【原创】
我们在神河时正是文革后期,物资供应比较匮乏,偏远的神河小镇其实反而比安康还要好些,因为这里还有自发的农村集市,还有小小的传说中的“资本主义尾巴”。每到逢集的日子,神河街上满是周围农民挑着扁担、背着背篓上街卖点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再在街中心的供销社买些油盐酱醋回去。即使不逢集,街上也会有零星卖菜的农户。
记得农户卖的有一种叫火藤根的东西,粗的有筷子那么粗,却要短得多,扎成胳膊粗的一把,大概要卖3、5分钱。农户卖的都是煮熟了的,用手指甲就可以一点点地剥了外面的硬皮,里面是黄色有点粘粘的淀粉类的东西,吃起来先是有点苦,回味起来竟然还有点甜。现在知道了火藤根其实是为中药材穿山龙的别名,中药穿山龙为穿龙薯蓣和柴黄姜的根茎,火藤根的功效与作用是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等。当时我们买来却是当作零食吃的,买一把能吃一上午。有当地的同学看到我们在买火藤根吃,就笑说:“这东西哪里还用买?山里有的是!”于是有热心的同学就要带我们上山去挖。
神河因为是山区,当地做饭烧水用得都是柴火。赶集的时候有农民挑着柴火到街上来卖,街里有的人家也有到山里自己去砍柴的。我上山下乡当过知青,知道上山砍柴不是好玩的,记得在知青点第一次去砍柴,只见到处都是细小的灌木,根本看不到粗壮的柴火。好不容易看到一根,从半中腰砍下来,像是缴获重大战利品一样还挺得意的,第二天就有农民问我们是不是把人家的树给砍了?原来作燃料的柴火是不能成材的青冈木,属于一种杂木,不是长得很直溜能做家具的树。要是放在现在乱砍树木达到一定量,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呢!因此,有同学约我们上山砍柴火,我一次也没有去。我弟弟康力那时没下过乡,觉得上山砍柴好玩,就好奇地跟着当地同学一起上山去砍柴,早出晚归,砍回一大抱柴火,也能烧几天,还在山里真得挖到了火藤根,拿回家洗了煮了,感觉比街上买的还好吃,因为有了自己劳动的味道。 神河还出一种叫拐枣的,不知该归于水果类,还是山果类?拐枣长得一点也不像概念中的水果都有个囫囵整个的样子,拐枣可食的果肉有筷子粗细,却拐七拐八地弯来弯去,长得倒也肥厚,在拐角处结着拐枣籽,摘掉籽就可吃的拐枣其实是拐枣花与花之间本来是木梗的部分,含有水果一般的果肉、果胶、果糖和水分,吃起来像大枣一样甜甜的,也许正因此而得名“拐枣”。
因为拐枣不像其他水果一样可以大快朵頣吃得痛痛快快,因此街上的水果摊看不到有拐枣卖,都是农民上街自产自销,把拐枣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大约一两分钱一小把,专卖给小孩子解馋。拐枣那甜中带涩的滋味,正是儿时生活的味道。摘下来的拐枣籽是扁圆的,黑油油亮晶晶挺好看,我们用针线将拐枣籽穿起来当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玩。拐枣当不了水果吃,依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听说现在旬阳已经开发出拐枣酒、拐枣醋,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我家当时是租住在神河区政府旁边一家两室的房子,已经是街的顶头了,再往前过了河堤就是神河旁边的那条小河了,河对岸是神河公社,在那儿住了近两年,我还一次也过河对岸去看看,倒是河弯有一处深潭经常去游泳,潭水最深处也只有一人深,大小也只有十几平方米,两三个人也能游得开,这是小河唯一能游泳的地方了。 回想起这些往事,都已经过去四、五十年了,最难忘的却是在神河的那段日子,还有火藤根那苦中带甜的味道。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46):同学相聚
我的往事(41):学样板戏
我的往事(33):同铺兄弟
我的往事(25):险些毙命
我的往事(20):再次串连
我的往事:开始的话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