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尔木,原铁道兵青藏新线管理处李明月等战友,游览了“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将军楼公园,观看了青藏铁路纪念塔和青藏公路纪念馆。在铁道兵修建青藏新线的展区内,大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尽管那些地方仍旧的荒僻和荒凉,但却依旧值得我们的怀念和回味,因为这里留有我们宝贵的青春与热血——】
在格尔木,原铁道兵青藏新线管理处李明月、许学田、尹灿骞、刘小七等4名战友,游览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将军楼公园,观看了青藏铁路纪念塔和青藏公路纪念馆。
将军楼公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它坐落在河西将军楼遗址,其名字来源于这座城市的奠基人慕生忠将军。公园里有一座小巧古朴的二层小楼,传说这是戈壁上方圆千里之内矗立起的首座楼房,它开创了格尔木历史的新纪元。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慕生忠将军带领他的部队在这里安营扎寨,当时这里没有街道,没有树木和房屋,只有漫天的风沙和荒凉。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修路、打坯、烧砖、造地窝,建房子,用坚韧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从此,格尔木告别了古老的蛮荒,有了改天换地的伟业。由茫茫的戈壁和几顶帐篷,变成了今天“半城绿树半城楼”的青海第二城市格尔木,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终于变成了现实。
将军楼,这不仅是格尔木的第一座楼房,更是格尔木乃至青藏地区发展历程中的一座精神灯塔。作为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及其筑路大军的非凡壮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革命精神。不仅记录了慕生忠将军及筑路大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更见证了格尔木从荒凉戈壁到现代化都市的华丽蜕变。
在将军楼公园内,有一座青藏公路纪念馆。该纪念馆共分雪域探路、修筑改建、历史意义三个单元。陈列展览通过图片资料、档案文献、珍贵文物等,重点介绍了与青藏公路有关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彰显了过去军民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所体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奋斗精神,使之成为广大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青藏公路纪念馆内,也有一个展区主要是讲铁道兵修建青藏新线的图片和文字,记载着当年修建青藏铁路所蕴含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铁道兵精神。当时,由于地基海拔高、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可谓困难重重。在此担负承建任务的铁道兵七师、十师的官兵们,自己搭建帐篷,打土砖、砌伙房,在空气稀薄的土地上,忍受着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双重考验,在罕见的冻土层上放碎石,铺盐土,创造出人间无数的生产和生活奇迹。
正如将军楼公园那耸立的天路纪念塔,这座塔也是为了纪念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而修建的。但见平滑的一面代表公路,有枕木的一面代表铁路,塔高39.36米,之所以采用3936这个数字,是因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里程之和为3936公里。塔上方的红色构建像一朵祥云,寓意着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给青藏两省区人民的富贵与吉祥,又像是一对冲出云霄的翅膀,寓意着柴达木经济的腾飞和格尔木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
如今,随着青藏铁路的西进、青藏公路改建等,格尔木市已是人便其行、物畅其流。作为国家确定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格尔木市迎来了一年年新的发展变化。但过去修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不朽功绩和伟大精神,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丰富发展新青海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继承发展和弘扬 “两路”精神,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格尔木,是一座因路而生、因路而兴的城市,也是一座体现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经济线作用、政治线意义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在这里,作为原来曾经参与修建青藏新线的铁道兵,不管环境和生活怎样的变化,总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格外的亲切。因为这里记叙着我们当年的革命精神和战斗豪情,这是一代代战友用汗水、鲜血、青春谱写的生命赞歌,无论任何时候总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感受时代气息,激发爱国情怀。而今,这将军楼、青藏公路纪念馆,更是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永远的自强不息,砥砺奋进,为进一步推动青藏高原现代化进程、书写新时代“两路”故事而努力奋斗。
照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