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大眼”木匠 ——回忆大姐夫吴庆海大眼木匠的动人故事

  姐夫吴庆海是一名军人出身,从部队复员时,仅带回来一把二胡和几只笛子及部队复员时应带回的背包。可想而知他是一名文艺兵吧。因有文艺特长,被明水县通达手工业招收录用为一名正式工人,工种是车间木匠学徒工。

  为什么称他是大眼木匠呢?因他是从部队复员分到此车间的,年龄比其他学徒工大,又有参军的经历,加之又有文艺特长,当时手工业的文艺宣传队在全乡乃至全县都很出名,他的笛子是首席,演《包饺子》话剧又是主角,在全公社当地很出名,因有此经历和能力,哪位师傅不高看他一眼呢!师傅没有像要求其他学徒工那样要求他,在学徒工岗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破格出徒了,挣上了木匠师傅的工资,不久还被列为后备干部预以培养。可见从退伍军人到学徒工再到木匠师傅直至列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年轻人来讲,有多么的顺畅啊!真得感恩那个年代,感恩工厂的领导,感恩全厂职工们的厚爱。

  写的是不是有点离题了,但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让我不得不一口气写完。话该说《大眼木匠》了,因学徒时间短,技术不可能那么精,所以在做木匠活上,往往眼子就得凿大一点,安装不紧时就得用寨子卯,否则就掉下来或不结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木匠短铁匠”之理。

  举一例子说说吧,自从姐夫当上了大眼木匠,家里的锅盖和面板等有关涉及木头方面的用品就没在去外面购买,都由姐夫安排自己做或找人帮忙做,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给家里做锅盖,当时是有钱的人家用国松做锅盖,小一点的锅用独板做,防止漏气,我家当时十口人,十二印大锅,独板沒有那么粗的木头,只能用两块板合成此锅盖,锅盖中间就得串二条带,把两块板连起来,这二条带的槽是用锯斜着才能拉成的,下宽上窄,差一点都安装不上,他是大眼木匠,就把槽拉大了,因锅盖不能夹寨子,我又在现场等着拿回家做饭急用,他的脸红了,着急了,自然自语的说:“不怨人们都说我大眼木匠,这回真是丢人炫眼了呀”,事情要说多巧有多巧,多好有多好,在这万分着急的时候,副厂长在此路过,获知此事后说:“我那里有一副12印做好的国松锅盖,给您岳母家拿去用吧,你这当姑爷的得好好表现啊”!我当时年龄虽小,但对大眼木匠的称呼却有着及其特殊含义的理解。

  因它有着亲情大爱在里边,有着时代背景在里边,有着破格任用在里边!

  愿大眼木匠健康长寿!

  2022.04.03。农历三月三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