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藏品说话——白头叟随想录(25)

  在旧书市场购得德先生数十万字手稿——随感录,已连载24次。

  今天,是德先生“亲人”专辑。这些至真至纯的文字,出自善良、敏感的心灵。由天堂般的童年,坠入地狱一样的一段岁月,他初心不变:爱亲人、爱众生。读之,不仅仅是感动,更要学德先生的做人。

  请静下心来,读完最后一个字。

  所得手稿系德先生94岁之前书写。

  我的祖父母

  我童年时期,和祖父母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祖父母住北房,我和母亲住南房。父亲在市内经商。祖母善良,照顾我日常生活。祖父教导我读书、写字,常向我讲述孔孟之道,学仁义礼智信,学人生中心田保持善良。我从童年受益祖辈的教导。在人生道路上,还没做过什么坏事情,心田很平静。

  八七龄德书丙戌深秋

  父亲的生日

  今日,丙戌年六月初十日,是我父一百一十九岁诞辰日。

  父亲的一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十四岁走出家到北平当学徒,几年后,在前门外春华茂银号工作。三十岁后,在地安门外平易银号工作管账。又几年,父亲三十五岁后,与友刘松泉两人合资在西单开设永增银号任经理,刘任副经理。此时,我刚刚五六岁,在家乡香山小府村读书。父亲和刘在西单北大街合资开设一号永昌纸烟行,在此两号经营多年。

  父亲六十岁时,六月初十那天,我为父亲办酒席祝寿。那年,我二十七岁,在北平西交民巷中央银行工作,家住西城兴隆大院一号,住三间东房,院子宽大,可放酒席多桌。是日,我银行同事约有三四十人来家为我父祝寿。

  解放后,父亲关闭了永增永昌两号。几年后,父亲六十六岁时,病逝在故居香山小府村。

  丙戌年六月初十日德八十七岁忆书

  真像又看见了我的妈

  农历夏至节过后,今天六月初三的晚上,我坐在屋里沙发上。天很热,我在看电视听歌,屋里很清静。我只穿着背心、短裤,电扇、电视对着我风吹。我紧靠沙发,腿和脚平放在在沙发前的椅子上。电视节目演得很精彩,我突然看到我平放在椅子上的两只脚,和我妈妈的脚型一模一样。这时,又很自然的去看我的双手,手心、手指、手背,都长得和我妈一样。这时,我呆住了,忘了看电视节目。我在想,今年我都八十多岁了,小的时候,天天和妈妈在一起,妈妈生下了我,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和妈妈一样的体型,一样的皮肤。我感恩她老人家,我永远想念她!

  儿德忆述丙戌年六月初三

  爱妻的生日

  今天,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唐的生日。

  唐,满族人,生于北平西郊香山,厢兰旗。十九岁时,一九三六年和我结婚,一九九七年病逝在北京丰台区翠林小区。她与我相伴六十一年又七个多月,她我婚后生有一子。她的一生孝敬尊长,教育子孙。在生活道路上,与我同舟共济,风风雨雨。尤其在北平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中,经受迫害最深。她坚强忍耐,死里逃生,且对我劝忍,安慰我咬齿育子度生。大难当中,家产付之一空,她我艰苦生活育子成人,在平淡日子里数十年粮粗菜淡,同桌吃饭笑开颜,甘苦白头到老。

  今日值爱妻生日,我深深怀念她!

  八十七岁叟德书丙戌年六月十三日夜二〇〇六年七月八日

  中秋团圆聚餐

  今日我家四代七口人,由孙子驰车至右安门北京名菜馆——老根人家,共进午餐。

  所饪多种菜,都为老北京传统菜肴,味道香咸适口。我儿及儿媳照管我的两个重孙,我孙及孙媳安排点菜,在包间里大家谈笑照相,非常热闹,饭后驰车将我送回家。虽然聚餐时间不算太长,然,四世同堂合家欢乐气氛,却非常可贵。这种心情,这种享受,是一种天伦之福,也是在人生中来之不易的事情。我作为一个老长辈,八十七岁的老翁之身,我应当知足。

  我感谢天地对我的恩赐。

  丙戌年八月十六日二〇〇六年十月七日德笔

  清明节的傍晚

  夜色来临,我怀念逝者。

  我手拿冥纸冥币,走向我住家旁马路便道,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圈子留口向西北,向我的香山老家,点燃了纸钞。

  我先恭敬呼唤我的妈妈,请收纳纸钞。

  我再给我的祖父母点燃,请祖父母收纳纸钞。我对我的父亲、叔叔、婶母,都一一点燃纸钞,请收纳。最后,对我妻唐燃纸钞,叫她的名字,请收纸钞。

  因为他们的墓地都不在一起,我只好分别一一点燃纸钞,以寄我心愿,以慰我的思念。他们墓地的坟都已经被平了,我只好向那个方向的天空诉说哀思。

  八十八岁德书丁亥年二月十八日清明节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