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咏竹(散文)

  

 

咏竹(散文)
 

       老屋后面有一片竹林,从儿时记忆,到退休后的夕阳红,每次回到老家,我总是要去看看、亲亲令我情思的竹林。  



 

       竹,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重点对象。“四君子”、“岁寒三友”中的竹,历来被人称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先生的诗句,对竹的描述惟妙惟肖。



 

       竹属于禾草类植物,生长迅速,修长挺拔,四季青翠,凌雨傲霜,成片成林。 竹子的种类有几十种,楠竹、慈竹、箭竹、斑竹、凤尾竹、金丝竹等等。毛主席答友人那句“斑竹一枝千滴泪”写得多么庄重;那“月光下的凤尾竹”唱得是多么悠扬动听。



 

        竹,浑身是宝,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新生儿”竹笋,是美味佳肴,腊肉炒竹笋,成为千家万户和餐馆招待客人的名菜,脆生生竹笋和香喷喷的腊肉结合到一起,大受肠胃欢迎。



 

       竹子用来做家具,几乎无所不能,桌、椅、板凳、床,样样都可以用竹编制而成。儿时记忆的我,最喜欢竹席子和竹凉床,竹席子全部用竹子最外表层的青皮篾织成,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年代,高温夏天的夜晚,劳作一天的人们,十分疲倦的躺在篾席子上,有一种自然清凉、甜入梦香的感觉。



 

         在特别闷骚的夏夜,我们老家的大男细女,就人人扛一个单人竹床子,放在离家几百米的河堤上,躺在上面乘凉降温,微微的河风一吹,孱孱流水欢快的流淌,不顾一天的劳累的人们,躺在竹床子上,一起聊聊天,会唱山歌的也不时吼几句,老年人还唠叨着古老的,用竹梯子翻墙入室会情人的故事。



 

       人人每天离不了的是筷子。中国人吃饭用的工具,中国人聪明,一两岁的小孩,就会使用筷子。外国人拿个筷子夹菜真不好使,比吊车吊物件还慢。我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筷子的民谣: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断。十根筷子在一起,如同现在提倡的团队精神,团结一心,坚强有力。



 

       竹枝子最大的功用,就是做成竹扫帚,可敬的环卫工人,就是用竹扫帚和其他工具,扫尽人间垃圾,迎来满目清新。




 

       我最喜欢用竹子扎成的竹排进行漂流。记得在武夷山旅游的时候,上百个竹排,几十公里的漂流,既壮观又十分惬意,一个竹排上坐十几个游客,坐在竹椅子上,浏览着沿江风光,听着音乐歌曲: 小小竹排江中游……。
       游客们,兴致勃勃,心旷神怡,我也心生欢喜:
       小小竹排江中游
       国泰民安喜事多
       难得人间好时节
       撸起袖子争上游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