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我的往事(39):流水老街

       出安康城区往西南50里,便是2014年1月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小镇”的安康流水古镇。流水古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即是汉江中游的重要码头,陕南盛产生漆、木耳、生丝、茶叶等农产品,古镇便成为入蜀进鄂重要农产品的集散地,商贾云集。据说古镇当初还不是镇的时候,仅有几个围着几棵柳树而开设的杂货店铺而已,遂叫做“柳树店”或“柳树铺”。由于当地口音“柳树”与“流水”谐音,遂出现错讹,叫成了“流水店”或“流水铺”。我们下乡插队的时候流水老街为流水区政府所在地,1996年流水撤区建镇,这才改为流水镇。
       然而,今天的流水镇并非是早先的流水镇。早先的流水镇现在已经深深地淹没在安康水电站库区水下,今天的流水镇是移民搬迁到此新建而成。安康水电站下闸蓄水后,虽然淹没了原来的流水老街以及流水镇辖区的低洼地带,却形成了现在流水镇15万多亩的水面,占现在称为瀛湖的整个水电站库区47万亩水面的三分之一。我回忆的往事正是现在瀛湖水下的那个古老的流水镇。
 
       我与流水镇的交集,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我们还年轻,就像我们现在(2019年)看“00后”一样风华正茂,年轻得不要不要的。但是我们当年绝对没有他们现在这般优越的生活,大多数更不会受家长的溺爱,而是早早地就开始独立生活了。1969年底,我还不到16岁,就以知识青年的身份上山下乡到安康县岚河区杜坝公社(当年改名叫繁荣公社)方家院子插队劳动。那年生产队耕地时从山上摔死一头牛(可见山区耕地有多陡、有多险),生产队“僧多肉少”,牛肉当然不够大家分,于是生产队决定将牛肉用开水焯一下,派了我和知青李明挑上牛肉,由一个姓康的老农带着我们拿到集市上去卖了换钱。
从我们下乡的生产队去岚河街和流水街都是30里山路。我们插队就在岚河区,岚河街去过多次,流水街一次也没去过。那天也正好岚河街不逢集,焯了水的牛肉不能久放,久放就卖不出去了,因此我们就去了流水老街卖牛肉。
       这是我第一次到当年还是流水区政府所在地的“流水店”,也叫“流水铺”的老街。老街从汉江边的码头算起,沿着一道斜坡往上,便是老街中心的几家杂货店铺和几棵柳树所在,围着几家店铺沿街地摊便是农贸集市,我们将牛肉挑子也往地上一撂,也不会吆喝,就等人来买。当年居民肉食都是要凭每月半斤的肉票供应的,因此我们焯过水的牛肉虽然“品相”不好看,但还是很好卖的。
       卖完牛肉,我们沿街两边的店铺看看逛逛,街的尽头也是最高处便是当年的区政府。印象中流水老街和岚河老街虽然都是区的建制,但流水街要比岚河街大些,热闹些。如今这两条老街都淹没在水电站库区水面之下,而流水街却得以重建,岚河街却不复存在,恐怕也与流水老街的历史更悠久不无相关。
       逛完街,姓康的老农买了些农具之类的用品,我们就往回返了。返回还有三十里山路,这一天我们来回整整走了六十里山路,还挑着牛肉担子,却也不记得有多累,还是那时正年轻的缘故啊!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