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投】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记“六支队之家”微信群里的参战老兵
文/铁13师 万广水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不乏无名英雄。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名不见经传,家不显荣耀,甚至登上天国,亲人也久久不悉其生前的真正所为。电视剧《风筝》里的主角“郑耀先”的一生便是无名英雄的艺术折射。
无名英雄,并非只是隐蔽战线,更非凤毛麟角。因为党和国家的需要,有着许多许多。
在我的网络世界里,活跃着类似无名英雄的一大批老兵。虽未曾谋面,却相互问候,畅叙衷肠,精神矍铄。他们的微信头像,许多一袭绿色军装闪亮着三点红,青春焕发。似乎告诉人们,“我还是当年的我”!许多虽呈古稀耄耋,但那神情,却似铮铮铁骨,向世人证明“我健康地活着”!这就是聚集在“六支队之家”微信群里的援越抗美老兵。
他们是满怀豪情的一群老兵。按网传所谓人类年龄阶段新的划分,古稀属于青年,杖朝属于壮年,鲐背属于老年。群里的青壮年占比绝大多数。为纪念由铁13师等部队组建的中国后勤部队第六支队及一支队五大队援越抗美55周年,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撰写了百余篇文章,足足编撰了一本40万字的援越抗美风云录《铁血雄师》,把侵略者残暴的战争罪行一一揭露,把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顽强的精气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天,他们血性依然,宝刀锃亮,继续撰写歌颂当年、歌颂祖国和人民的诗歌散文记叙文等80多篇,分别刊登在新华网、今日头条、微头条和文化网、战友网等新媒体以及自制的“美篇”共计两百余篇。参战老兵刘金龙、曾令作、李传吉、张正海等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每当佳作刊登,群里总是点赞一片,相互支持,其乐融融。
他们是不忘初心的一群老兵。崇尚英雄,缅怀英雄,学习英雄,传承英雄,成为熠熠生辉的群风。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开始,全群踊跃,每天投票。当铁道兵纪念馆“英雄故事之杨连第”成为全国“机构推选优秀作品50部”之一,排列第9位的消息传来,老兵们相互转告,欢呼雀跃。喜庆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参战老兵把他们的功勋章逐一展示,77位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个个佩戴建党百年纪念章,纷纷向党述感言,表衷情,连续活动一月有余。微信群管理团队的参战老兵秦厚全等不辞辛苦,日以继夜辛勤整理,将这些老党员的照片与感言汇集成册,推送铁道兵战友网、文化网和新华网刊登发表,向全国表达他们的心声……每逢铁道兵“两网”举办“七一”、“八一”、“国庆”网络庆祝晚会,参战老兵兴高采烈,欢聚一堂,沐浴党的阳光,感恩组织温暖,精神抖擞,容颜焕发,犹如回到老部队一般。
他们是生死相依的一群老兵。铁道兵部队的沐雨栉风,援越抗美的浴血奋战,《铁血雄师》的撰写成就,是他们情深意厚的精神纽带,生生世世不了情。建群后,许多老兵寻觅自己的战友,回忆战火中的青春,述说万千变化。参战老兵孙家复曾任干部股股长,卓越的记忆力让他给失联老兵架起条条联络线。八旬老兵汪苏州听说烈士古全友连长的家人在群里,立马告知自己与烈士生前的一段师徒相遇,了却多年倾述心愿。八十有五的老兵武作富四处联系,终将自己曾任指导员的连队大部战友重新归拢。参战老兵高俊玉在“迎国庆·颂党恩”网络晚会里,听见铁二代吴晶朵演唱《五星红旗》,当即在群里发出文字高兴地说,“这是我们团长的女儿!”82岁老兵冷国光,看见战友撰写回忆恩师姚协成的文章,想方设法转至已故战友姚协成的妻子。姚协成的夫人专程带着子女将文章送回老家,泣读给丈夫的亡灵,转达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他们是军魂铸就的一群老兵。自从《铁血雄师》出版,参战老兵以此缅怀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战友,述说抗击美军抢建抢修的战斗故事,宣传英雄部队。他们以各种形式纷纷向当地党政部门、学校、纪念馆、图书馆、新华书店以及企事业单位等赠送《铁血雄师》。原部队的老首长何能金、欧阳干、黄德煜专程上“铁道兵纪念馆”赠送《援越抗美风云录〈铁血雄师〉》;参战老兵叶佩华代表编委会赠送的《铁血雄师》被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图书馆收藏。各地老兵经常聚集,读《铁血雄师》,聊战场回忆,赞革命烈士,话强大祖国,蔚然成风。
他们是听党指挥的一群老兵。在这个群,大家自觉遵守管理规则,在政治上思想上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尽管,他们一直期盼援越抗美全面解密,在越北战场牺牲的烈士不再以“在执行革命任务中牺牲”、“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牺牲”涵盖,公开宣传,给参战者冠以政治荣誉,统一优抚待遇。但是,他们是一支讲政治守纪律的老兵队伍,深谙”一切听党指挥”的原则,自觉做到“全党服从中央”。正如群主陈登辉在全群所云:“综合历史与现实,援越抗美这段’震撼世界,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时很难如亲历者的心愿在官媒公开报道(高层对此考虑和安排必有道理,我们应予理解),好的是这段史实已载入党史。”援越抗美载入党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心,是老兵们最为开心的事。因为,他们早已置身于党的事业,全然没有自己。
“六支队之家”群的130多位援越抗美参战老兵,古稀耄耋之年,分布全国各地,为了弘扬铁血精神,传递爱国情怀,在半个多世纪后,因情重聚,只有欢乐,没有悲哀;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只有希望,没有沮丧。他们为祖国的新生代茁壮成长而高兴,把传承视为己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老兵不老,军魂永恒,铮铮铁骨,一世豪情,不埋怨今天的无名,只因祖国在我心中。”这首《参战老兵之歌》的歌词,形象地展示了“六支队之家”群里老兵们的精神风采。
老兵精神万古长青!
2021年10月3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