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是大家熟悉的大型工具书。它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辞典的功能。
《辞海》的编纂、出版始于1915年。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每隔10年重新修订、出版一次,分别是1965年、1979年、1989年、1999年、2009年、2019年。
这6次出版的《辞海》,收录了“铁道兵”的内容。前4次收录“铁道兵”词目,2009年、2019年这两个最近的版本已没有“铁道兵”;杨连弟”的词目从1965年至2019年的版本一直列入;1965年、1979年出版的《辞海》,还列有铁道兵抗美援朝英雄“袁孝文”的词目。
铁道兵的首长滕代远、王震、陈再道、吕正操在逝世之后,也都被列入《辞海》词目,其中有任职铁道兵的记载。
“铁道兵”词目,在4次修订出版的《辞海》中,因兵种本身的历史沿革和各时期编辑的认知的差异,释文每每变化,各有千秋,互见短长。
这里,按出版年代顺序,抄录全部释文,供大家评析——
1965年版《辞海》:
铁道兵 在铁路线上保障军事运输的工程技术兵种。装备有工程机械和步兵武器。主要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遮断和铁路运输军事管理等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由线路、隧道、桥梁、舟桥、给水建筑、通信、运输、管理等部队组成。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48年7月整编为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19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4年3月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战时对保障军队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起着重要作用,平时是铁路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辞海》释文的体例,一般前部分“泛指”,作知识性介绍;后一部分“特指”,概述具体对象。这段“铁道兵”释文,第一部分指世界范围内的铁道兵兵种,后一部分才是概述中国铁道兵。
这是4次出版的《辞海》中,字数最多、内容最翔实的释文,全面、高度概括了铁道兵的性质、任务及建制。1965年之前,铁道兵已在战争与建设中建立功勋,评价了铁道兵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中是“骨干力量”。
1979年版《辞海》:
铁道兵 工程技术兵种,担负铁路保障任务。通常由桥梁、隧道、线路和其他专业部(分)队组成。在合同作战中,主要是以各种抢修手段快速修复被破坏的铁路和抢建新铁路,保障军队机动和作战物资输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铁路保障的骨干力量,战时在其他兵(军)种、铁路工人、民兵、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遂行铁路保障任务,平时参加铁路建设和国防工程施工。
军事术语多;释事笼统、简单,未涉及“铁道兵”组建的时间及历史,无“铁道兵”的实体感。“战时在其他兵(军)种、铁路工人……配合下”是多余的,——任何一项事业的完成都需要别人“配合”的,不独“铁道兵”然。
1989年版《辞海》:
铁道兵 担负铁路保障任务的工程技术兵种。通常由线路、隧道、桥梁和其他专业部队、分队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铁道兵团和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的基础上,于1954年成立,1983年划归铁道部管辖。
首次添加“兵改工”的史实,忽略了铁道兵源头——1948年铁道纵队组建的历史,强调了1954年“志愿军六个铁道工程师划归”事件,舍本逐末。人的生日比结婚之类的日子重要。释义不周密。
1999年版《辞海》:
铁道兵 担负铁道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通常编成师或旅,下辖专业部队和分队。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武装护路(铁)部队的基础上组建铁道纵队,19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82年12月,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这是历次出版《辞海》中释文最简明扼要的,纯粹的“辞书”语言:严谨、客观;脉络清晰。缺憾是没有介绍铁道兵的性质、任务。若将释文第一句“担负铁道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作为铁道兵“定义”,应在“保障”两字之后加上“和建设”,才更切合铁道兵的历史事实。另外,“集体转业”的时间,将1989年版的“1983年划归铁道部管辖”改为“1982年12月”,这也不符合史实。
我借鉴历次版《辞海》,对1999年版《辞海》中“铁道兵”释文修正如下——
铁道兵 担负铁道工程保障和建设任务的专业兵种。194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武装护路(铁)部队的基础上组建铁道纵队,1949年5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4年3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84年元月集体转业,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我对“集体转业”时间更正的理由:
词目中的“集体转业”时间是“1982年12月”,依据自然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1982]35号)。文件落款日期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但这仅仅是“集体转业”的开始,工作的完成是1983年底。
同样有中央文件为依据:1983年10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实施方案(国发[1983]168号),“决定铁道兵……从1984年元月1日起,不再沿用部队番号、代号,干部、战士不再佩戴领章、帽徽。并入铁道部建制领导。”据此,我们认定兵改工时间——1984年元月1日。
同样也具有“证据”意义的还有:
1983年12月13日,新华社发通稿,标题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次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转发。文中写着:“从1984年元月1日起,原铁道兵领导机关和所属部队,分別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铁道部工程局。”“消息”600字,对铁道兵35年历史作了全面总结、评价。
另外,铁道兵集体转业成为特大型建筑中央企业的中国铁建,近四十年来,都以1984年元月1日为“兵改工”的纪念日。相关的报道,见诸各种公众媒体及书籍。所以,“1984年元月1日”为“集体转业”时间既是事实,又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6次出版的《辞海》,一直列入“工程兵”词目,大概是“工兵”历史长,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就有工兵部队,但工程兵机关成立于1955年,比铁道兵晚得多。
《辞海》6次修订出版的杨连第词目,几乎每一次都有“微调”的修订。但杨连第名字的“第”一直是“弟”。
这里仅录最近的2019年版的杨连第词目:
杨连弟(1919-1952)天津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朝鲜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修桥任务。1952年5月15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抢修清川江大桥时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连第的名字到底是“第”还是“弟”?据杨连第的长子杨长林介绍:杨连第原名确实为杨连“弟”,推想《辞海》编辑人员采用了最早的资料。我在看到1999年《辞海》“杨连弟”词目后,曾2次写信给上海《辞海》编委会及有关负责人,建议将“弟”改为“第”。但后来2次修订、出版的《辞海》,依旧保留“杨连弟”。
我信函的内容是:
杨连第名字第一次登报是1949年9月24日 《铁军报》。在《八号桥通讯》(一千字)中,杨连第名字出现一次。这之后的几十年,《铁道兵》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各级机关文件、图书、杂志,几乎所有关于杨连第的介绍,名字的第三个字均为“第”。
1958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人物传记书名为《杨连第》。2000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铁道兵》卷中铁道兵简史、回忆录、英模名录都为“杨连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厅”陈列品展示:(抗美援朝最高荣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2名,彭德怀排第一名,杨连第名列第10位)的光荣榜;中国人民志愿军通令(油印原件)授予杨连第“一级英雄”、命名“杨连第连”;杨连第各种荣誉证书、证件及照片、“生前使用的三八式步枪”的说明文字……都为“杨连第”。杨连第生前所在的铁道兵第一师(现为中铁十一局)荣史馆保存的杨连第的资料,名字均为“杨连第”;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相关资料、碑文,为“杨连第”……
杨连第名字为“弟”的,除《辞海》外,我仅见三处:一、前国家副主席、铁道兵第一任司令员王震为中铁十一局建立的杨连第雕像题字是“登高英雄杨连弟” ;二、天津杨连弟公园及雕像为“弟”;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厅陈列的文物,杨连第的一本翻开的笔记本上,“四师十四团一连李彦春”的留言——“亲爱的杨连弟……”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资料足以表明,杨连第名字的第三个字应当为“第”。但没有权威的史料证明《辞海》是差错。按照中国汉语遵循“约定俗成”的使用原则,既有严格的规范,又能灵活变通满足公众的习惯。如“打扫卫生”不符合语法,但不能判定为病句;黄继光原名“黄积广”,第一次“见报”为“黄继光”,从此就沿用了“黄继光”……《辞海》亦当“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改“弟”为“第”。
6次出版的《辞海》,“杨连弟”与另4位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的词目字数不相上下。
铁道兵另一位英雄袁孝文列入1965年、1979年出版的《辞海》——
袁孝文(1930-1953)贵州沿河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部队任副班长。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2月8日晚,在抗美援朝战场执行侦察被炸的铁道线路任务中,双腿先后被炸断,仍坚持爬行三百多公尺,设置了响墩,保证了军用列车的安全,自己壮烈牺牲。根据他生前志愿,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铁道兵抗美援朝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人物计11名。《辞海》收录的人物都是已不在人世的,有“盖棺论定”之意。袁孝文以其牺牲和悲壮列入《辞海》,记叙生动、细致,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
《辞海》是人们获取知识、解惑释疑的权威辞书。它的编纂,极其严格而繁复,当代及各个学科的顶尖专家、学者组成编辑队伍,向全社会广泛征询资料,编撰文稿分学科呈送国家相应的部门审核,军事条目由军事科学院审定。一部《辞海》,是社会和各专业机构精诚协作的结晶,是几代千千万万饱学之士皓首穷经的心血结晶。
但百密一疏,从“铁道兵”词目的释文推想,《辞海》的确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