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闲事佬”——黄操德

  “闲事佬”大名黄操德。武冈市双牌镇钟桥村人。他1923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武冈第六师范学校,随后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中共党员。1982年从武冈城关镇文教办退休。

  他中等身材,结实微胖,额上皱纹纵横交错,头上银发苍苍,一双大眼睛,浓浓的眉毛,满脸的络腮胡子像无数根横七竖八的银针。精神矍铄,笑容可掬。每当他微笑时,他那慈爱的眼睛让人感到温暖如春。乡邻和同事们都亲昵地称他为“操胡子”。

  他生性爱管“闲事”,退休后更是削尖脑壳找些“闲事”来做,故大家背地里都称为“闲事佬”。

  他退休后不忘教育事业,关爱贫困学子。

  1997年,邻村的学生邱盛登考上了大学。农家孩子能考上大学无疑是件大好事。然盛登的父亲喜忧参半。忧的是学校一年一次性需交3200元学杂费。他变卖了家里所有的农产品,加上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钱,总共才2000元。离开学时间只有三天了,还有1200元钱没着落。盛登的父亲一筹莫展,暗自发愁。

  “闲事佬”知情后,来到了盛登家,对他的父亲说:“莫急莫急,我今天到乡邮政所,通过熟人了解到,本村人夏东在广州打工,寄回了2000元钱,是给父亲买化肥和两个孩子的学费。我跟夏东的父亲讲好了,用我的工资卡做抵押,先解决你小孩的读书费用。他的汇款单我已经拿来了,明天我就和夏东的父亲去取。”盛登父亲听说后,才稍稍地松了口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操胡子就和夏东的父亲去双牌邮政所取钱。

  双牌邮政所因远离县城,三天两头没现金取。晌午时分,操胡子和夏东的父亲回来了,告知钱没取到。盛登父亲听了,原本满怀希望的心来了个透凉。

  好一会,夏东的父亲提示说:娄山下“大毛狗”杀猪,应该有钱,可找他想想办法,看行吗。”

  操胡子听了,认为可行,立马去找屠夫“大毛狗”。

  见了“大毛狗”,操胡子不转弯抹角,直言用自己的工资卡担保,借2000元以作盛登学费之用。

  “大毛狗”说:“我这钱是用来买猪的,近来猪少,难买。您老德高望重,帮忙给我买两头猪,至于钱嘛,既然您老开口了,没说的。”

  操胡了自然高兴得了不得,顾不得劳累,拍了拍大腿说,“走,买猪去!”

  他们辗转了大半个村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了两头猪。

  于是“大毛狗”那带有油渍的2000块钱,到了盛登父亲的手里。

  盛登入校那天,操胡子不忘赶去送行。一再叮嘱盛登要好好读书。

  2000年,邱盛登大学毕业了,适逢高校生毕业国家不包分配,双向选择的结果是他和绝大多数的农家子弟的高校毕业生一样,回到老家,工作没着落。操胡子得知后,又跑到武冈去找自己师范的欧阳同学。欧阳其时是一所民办学校的董事长,自然明白老同学的来意,二话没说,满口应允。

  二十多年来,邱盛登不忘恩人的大爱与教诲。后来自主创业,兴办学校。他埋头苦干,笃实前行,现任武冈市城东中学董事长兼校长。《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40多家主流媒体,对该校有过80多篇报道,城东中学成为武冈民办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伟人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出生长大的操胡子,十分关注家乡的水利建设。

  陈家塘水库是钟桥村民“大跃进”年代修的一座小型水库。水库的水源匮乏,得开圳从两里开外的东南冲岩洞内引水蓄存。

  因土地遗留问题,水圳好几处被村民封堵。村干部和组长多次协调未果。操胡子知情后,主动登门做思想工作,并发动他们在外工作的,有影响力的亲友轮番疏导、规劝。他对堵圳的几户村民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最后他说:“如果硬是缺少土地耕作的话,你们尽管去耕种我家承包地好了,损失多少地,我赔你们多少地。”话语里充满了真诚。

  几位堵圳的村民,看到眼前这位老党员、老干部、自己过去曾经的老师、论家族辈分爷爷辈的人,如此几次三番地做工作,感慨地说:“我们还要固执己见,思想不通的话,真的是太没人情味了。”

  堵了几年的圳通了,圳里汩汩清流,一路欢歌,流向陈家塘水库。

  柳树坝的水轮泵是钟桥村的水利设施之一。

  水坝坝面历经洪水的冲击,好几处已千疮百孔,七零八落。二百多米长的水圳土坝有十多米下陷垮塌。严重地影响来年的春耕生产。

  村民们清楚地记得,这是1988年冬天。

  操胡子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村干部立即召开全体党员、村民组长会议。商讨维修柳树坝有关水利设施的事宜。操胡子认为,这点小事不应向国家伸手,应秉承自力更生的原则,自筹资金解决维修问题。他还提出,为了减轻村民们的经济负担,只筹措少量的钱用来购买维修所需的水泥,至于石块、砂石,由各家各户按人口定时上交。劳动工日全为义务工。他的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接下来,操胡子会同组长集资。村民们交来的石块、砂石材料,他一担担亲自过秤。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他的带领下,坝的维修任务很快完工了。为来年的春耕生产,夺取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一家有事,百家不安。操胡子乐于为乡邻排忧解难。

  90年秋天,组里一对谭姓夫妇闹矛盾。这两口子平日里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拌嘴,谁也不肯退让,家里闹得鸡犬不宁。久而久之,两个人的积怨隔阂愈来愈深。夫妻情分名存实亡。

  这次两口子吵嘴后,女子夜深人静时悄悄的离家出走了。

  几天后,女子娘家人一二十人来到男方家,声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讨个说法。男方也不甘示弱,自认在自家槽门口,上门土地好祭。谁怕谁呢!操胡子闻讯,火急火燎的赶来了。一看这剑拔弩张之势,他明白了,如不控制住事态的发展,一场械斗在所难免。几十年来处理问题的经验告诉他,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操胡子立即把双方成头的说话有分量的人,召集在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问题。

  操胡子说,你们是亲戚,那么亲戚的情谊还在。没必要撕破脸皮伤了和气。常言道,冲动是魔鬼,打架冒好手。这不是在旧社会,打架斗殴从来不会有好结果。世上没有后悔药,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我当个和事佬,你们双方给我个薄面。我认为哩,女方的要求也不过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涉及人命关天的事。男方要换位思考,理解包容对方的心情,理解万岁嘛。但这事一下子急不来。我建议你们双方都派人到亲戚朋友家,或者是女孩子可能去的地方找一找,兴许能找到,或许女孩想通了自己会回来。实在找不到的话,我们也只能按正常的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为这暂无定论的事打群架,不值得。你们认为呢?

  操胡子有理有节,开诚布公的话语,打动了双方族人代表的心。他的口舌没有白费,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了。

  第二天,操胡子自带行李去了女方娘家洞口县石背乡等地,明察暗访。他用了3天时间,终于找到了谭姓青年的妻子,把她交给了女方的父母。事情的结局虽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两口子婚姻重归于好,而是分道扬镳了。但毋庸置疑,操胡子为乡邻排忧解难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诚然,操胡子所管的“闲事”永不止这些,这只是大海中撷取的几朵浪花而已。

  操胡子离开我们二十有一年了,他是我们人生中的标杆,精神上的一座丰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需要大批这样的“闲事佬”!

  作者简介:李良华,1955年出生,1977年入伍,1980年退伍,退休教师,湖南省武冈市双牌镇人。作品散见于:《铁道兵》报、《邵阳日报》、铁道兵文化网、今日头条、新华网、《都梁风》《武冈文艺》等。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