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歼灭战纪念碑”矗立在河北省灵寿县横山岭水库北侧的山上。登高横山岭东坡的山巅眺望,横山岭水库一览无余,“陈庄歼灭战纪念碑”亭隐约可见。
我们到河北省灵寿县落脚的第一站,就是横山岭水库。在横山岭水库库区的某个位置,曾经是丈夫老家的那个村子,因为修水库,全村都“搬上来了”,分散形成了今天的两个村庄——东高阳庄、西高阳庄,以及瓢里村的3队,政府给移民修了一排排的砖瓦房。围成库区的某座山,当年是他们这个姓氏的祖业产。祖庙被拆时,村里凡是“靳姓”的男丁都给了几元钱补偿。
开车,先到了“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恰逢周一,是陈列馆的闭馆日。在拍了陈列馆的全景图后,我们沿着馆前的水库大坝径直向前走去,沿路上山,及至山顶,就是“陈庄歼灭战纪念碑”亭了。
“陈庄歼灭战纪念碑”亭的亭顶为莲花瓣形状,由八根亭柱托举着。纪念碑通体为汉白玉石质,一共有五个面,呈多棱形——正面写着:陈庄歼灭战纪念碑,其他四个面分别刻写着碑文。
在此,敬录“陈庄歼灭战纪念碑”碑文如下:
陈庄,是我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重镇之一。日寇于一九三九年五月,以二十五路匪军侵犯此地,被我英雄的军民击退。但敌死不甘心,欲霸陈庄,分割边区,摧毁革命组织,永远奴役人民。终于是年九月二十五日,纠集正定、灵寿、行唐、无极等五县日、伪军两千余人,向我突袭,二十七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侵入陈庄。兽蹄所至,片瓦无存,人民惨遭横祸。
我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师长贺龙将军获悉后,亲率一二零师,星夜奔赴,布置阵网。当敌欢度“中秋佳节”之际,遭我军民猛击,被迫于次日晨,沿慈河东窜。至横山岭,陷入我伏击阵地,将敌压缩于冯沟和破门口。至夜,我军发起围攻,几次冲锋肉搏,敌人死伤甚多。
二十九日拂晓,敌人爬上鲁柏山峰,企图逃回灵寿,我军跟踪追击重重包围。总攻号角,响彻云霄,枪声、炮声、震撼山岳,敌尸遍野,血肉横飞,虽有敌机助战,但也无济于事。六天五夜的陈庄歼灭战,至三十日晨胜利结束。击毙敌酋水源旅团长、田中大队长及敌伪军一千五百余名,缴获枪支、弹药无数。
为纪念此次战斗的伟大胜利和保卫祖国的英勇健儿,特立此碑,永志不忘!
正定县人民委员会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一日
纪念碑上“贺龙”二字是后补上的,留有明显的痕迹,据说文革期间曾经被人为抠掉……
纪念碑为什么是“正定县人民委员会”立的?我通过“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答案——1958年10月,灵寿与正定合县,属正定县。1959年10月1日,为纪念陈庄歼灭战的伟大胜利和陈庄歼灭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正定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纪念碑。1978年,为保护纪念碑,灵寿县人民政府又增修了碑亭和围栏。
据史料记录:抗日战争时期,陈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和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后方机关的驻地。1939年9月25日,日军企图摧毁我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后方基地。贺龙、聂荣臻指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日军回窜之路设下埋伏,共歼敌1380余人。这次战役是河北抗战史上我党我军一次性歼敌最多的战斗,被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一场敌后“模范的歼灭战”。
从“陈庄歼灭战纪念碑”亭下山,有一条小路径直通向一座白色的卧碑前,碑上书写着“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碑的背面刻有文字,刻痕清晰可见,掩映在杂草与灌木丛中,紧贴着碑体还生长着两棵枝叶茂盛的树。碑文刻的是什么呢?当时不及拂开杂草细看。
碑的后方,一条细细长长的路,直通两侧用汉白玉栏杆围成的“墓园”,墓碑是一方青色的无字石砖,没有可见的墓丘。青色石砖并非有序排列,所以也无从计数烈士墓……
在山麓远眺,可见灵寿县烈士陵园高大的纪念碑及依照山形渐次向上的墓园,从建筑风格和规模看,应该是近年新建的。
很想知道“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背面的文字,2024年10月17日,我拨通了“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的电话。工作人员加了我的微信,给我发来了以下文字:
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
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座落在横山湖东岸非常溢洪道南端的南昙花楼小山头上,距陈庄歼灭战纪念碑百米之遥,由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全体国家公务员捐资而建。碑体由一级汉白玉做成。碑长8.15米(喻陈庄歼灭战于1939年农历八月十五打响),宽120公分(喻八路军第120师),基座高65公分(喻战斗历时6天5夜),碑身两个侧面呈梯形,底边长584毫米(喻战斗中伤亡指战员584人),上边长387毫米(喻伤亡人员中有共产党员387人);碑身正面雕刻“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九个大字,背面雕刻碑文。碑文约680余字,简要记述了陈庄歼灭战的时间、地点、战果及八路军伤亡情况,并雕刻了阵亡排级以上干部33人的名字。
200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任珑同志一行20余人来灵寿考察工作。在参观陈庄歼灭战旧址及纪念碑之后,任司长提出由国家发改委法规司捐资,建立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对此,灵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了墓碑的选址、设计、雕刻等工作。2006年4月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法规司领导,县四大班子全体领导,县直有关单位一把手,岔头镇党委书记、镇长,坡门口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老红军代表出席了揭碑仪式,向烈士墓碑敬献了花篮,并栽植松树。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全体国家公务员碑志缅怀:陈庄战斗英勇牺牲之烈士,为晋察冀边区人民免遭日寇蹂躏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人类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英魂,与日月同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而我想要的是“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背面碑文的原文。这才是史料!2024年10月27日下午,“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从微信上发来了4张照片,我看见:“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碑”背面的野草被清理干净了,露出了雪白的碑体,一位年轻姑娘和一位小伙子在碑前忙碌着。可见碑体是由9块汉白玉石碑拼接而成。碑前有2棵黑色树干的乔木。“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有一张照片是由9块碑文拼接而成的,并发来了她们整理录写的碑文。如下:
碑 记
陈庄歼灭战,是一九三九年八路军一二〇师及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地区对日军的著名伏击战。役经六天五夜,全歼日军混成第八旅团长水源义重所率第三十一大队等部众一千五百余人。
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指战员伤亡五百八十四人。其中,三百八十七人是中国共产党员。阵亡排级以上干部三十三人:
三五八旅:
旅参谋长 郭征
团参谋长 张荣
五连副连长 李福贵
六连副连长 郑登昌
九连副连长 田折贵
十一连连长 冯增相
十二连政治指导员 陈志良
六连二排长 胡登云
八连一排长 舒云青
十一连二排长 纪书和
独立一支队:
一连二排长 魏长生
四连二排长 张英
某部(独一旅二团或津南自卫军):
团部作战参谋 胡超林
三营副营长 杨述校
一营机枪连副连长 石元晋
四连长 曾祥望
九连政治指导员 杨汉生
十二连政治指导员 丁瑞廷
二营特派干事 陈阻邦
三营特派干事 安维海
七连三排长 陈光烈
三连一排长 廖伯清
二连二排长 郭云喜
十连一排长 熙福
十二连二排长 黎伯川
四连副指导员 程丕忠
五连指导员 卢芳
十二连副指导员 王绳武
一连三排副排长 贾绍玉
军区五团:
七连长 方占奎
一连一排长 王维忠
六连二排长 高宣峰
阵亡的其他指战员未能留下他们的姓名。
二〇〇五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规司全体国家公务员碑志缅怀:
陈庄战斗英勇牺牲之烈士,为晋察冀边区人民免遭日寇蹂躏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人类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灵寿县委员会
灵寿县人民政府 敬立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五日
陈庄歼灭战陈列馆工作人员同时发来《晋察冀日报社》邓拓社长在灵寿县日卜村游击办报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如下:记得昨宵灯火红,战歌诗思倍匆匆。枕戈斜倚刍茅帐,假寐醒时月正中。”2022年,“陈庄歼灭战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带着雕刻师傅前往日卜村,将此诗刻在了天然石上。因为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下,他们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赶到了日卜村。灵寿县一共有三个游击办报地点——灵寿陈庄、灵寿北营村、灵寿日卜村。这三个游击办报地点时间都很短,其中在灵寿县北营村还与日寇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报社有2名人员牺牲,邓拓的坐骑中弹……
我丈夫的父母都是“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资深人员),当年在报社工作期间的编制与事迹,可见于陈春森主编的《北岳风云》一书。多年来,他一直想探寻“晋察冀日报社”的遗迹,看看父母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另外,寻踪觅迹自己的出生地,据说在阜平县一个叫雷堡的地方。
离开“陈庄歼灭战陈列馆”后,我们踏上了寻找“晋察冀日报社”遗迹的路途,如愿找到了“雷堡”。这里只有“晋察冀日报社”后代于2021年春立的两个路标指示牌。一、其中规模大一些的褐色指示牌上竖排列写着白色的字——《晋察冀日报社》机关驻地旧址(雷堡)The Former Site of Jinchaji Daily Office(Leibu) .二、原木色类T字形的指示牌指向“下雷堡村”。T字的一横上写着——下雷堡村。指示牌落款为“晋察冀日报社后代 二零二一年春立”。指示牌的中部钉着一个红色的“门牌”,上面隐约有“寻路 14-3”的字样。现场应该能看清,我当时却没有留意到。两天之后,我委托当地的顾振平女士拍照片,再次进行了确认,得知我看不清楚的是“寻路”二字。非常感谢啊!
据当地村民告知:雷堡周边的山麓及山上,原有《晋察冀日报社》机关的房屋与窑洞,由于年久无人居住,早已坍塌……上山的路很陡,由于多年无人行走,早已被杂草和荆棘掩盖,不可辨识。
据说阜平县境内还有其他的《晋察冀日报社》遗迹,因为时间原因,也因为此行目的已经实现,就没有继续探寻。
丈夫在雷堡捡了一个树根和一块石头,为了他心中的那份纪念。
2024年10月21日下午,顾振平女士发来在下雷堡村拍的多张照片,我们才发觉错过了近在咫尺的下雷堡村的《晋察冀日报社》遗址……
嗨!!!嗨嗨!!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