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床"的故事
人一辈子,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有故事、有温馨、有“苦辣酸甜”。 四十万铁道兵,在祖国各地修建一万多公里铁路,那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岁月,终身难忘。铁道兵睡觉的地方,睡觉的床,就是一曲以苦为荣,十分苦涩的歌。可以说,三十五年官兵们夜不能寐,从上至下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关于铁道兵"床"的故事,选一些我自己睡过的"床",写写它的真实面貌:
地铺"床"
1973年1月至3月,铁五师新兵训练团设在四川德昌的一座无名大山的半山腰。新兵连的营房是原邮电部536厂搬迁后留下的破旧房子。记得当时下了闷罐车,我们新兵在德昌站下车,背着背包,行走了十几公里,来到了训练基地。走进房子一看,墙壁满目疮痍,地下灰尘满地。老兵班长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放下背包,到连部领来扫帚,先把房子打扫干净。然后跟我们说:"这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大家把背包打开,把它铺好,这叫’地铺’。" 十个人一个小班,我们依次铺"床",先把毡子(防潮湿)铺在地面上,接着铺上褥子,再铺上白床单,每个人之间有10公分左右间隙,地铺就算铺好了。四斤重的草绿色军用被子铺在床单上,老兵班长一个一个叫我们如何折被子。折成"豆腐块"的要领。按照老班长教的要领,把被子折的方方正正,上面再放一点军帽。地铺"床"就有了部队整齐划一的"床"容"床"貌。然后一根铁丝牵在地铺"床"的前面,十块洗脸的白毛巾挂在铁丝上,整整齐齐一条线,看上去象一支"队伍",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军队的《内务条令》要求必须这样做好!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练齐步、练正步、练刺刀,一天摸爬滚打,练得汗流浃背,练得腰酸背痛。累得精疲力尽,晚上9点熄灯号一响,在地铺"床"上倒头就睡,没得三分钟就睡觉了。在地铺"床"上睡上没几天的一个夜晚,我觉得背心里潮乎乎的,第二天早上一看,铺在地上的毡子,因为四川地方春季空气湿润,营房又在半山腰,过不了几天,毡子就几乎可以捏出水来。每个星期天,不得不把铺在地铺"床"的毡子拿出来晒。特别使我记忆犹新的是爬在地铺"床"上写第一封家书的情况:1972年底,当我应征入伍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送我到公社,锣鼓声声,鞭炮声声,当我即将登上解放牌大厢车的时候,父母亲说:"满伢子,到部队听首长的话,好好干,到了部队写封信回来"!新兵训练一个星期后的星期天,我请假去山下的邮局,大家凑钱买了信封信纸和钢笔。 回到营房后,大家开始写信,地铺"床"上,没有任何桌椅板凳,大家只好趴在地铺上写信。有的战友文化程度低,有些字不会写,还时不时问我。第一封家书无非写了"几月几日到了新兵连,部队饭吃得饱,睡得’香’,爸爸,妈妈放心",大家拿起笔,爬在地铺"床"上写信,抬起头的那个情景,就象打仗,目视前方的镜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至今能想起当时大家爬在地铺床上写信的音容笑貌。
地窝子里面"大床铺"
我们铁道兵住地窝子,睡大通床铺的经历,八辈子也忘不了。那是1973年,铁道兵五师奉命进新疆修建南疆铁路,我们铁五师机械营一连驻扎在吐鲁番大河沿,由于吐鲁番有时狂风大作,风力在12级以上,吹得帐篷连绳拔起,帐篷里的东西吹得到处都是。部队只好住地窝子。地窝子,是用推土机推下去二米多深,十来米宽的沟槽,上面用钢轨、方木、芦苇、牛毛毡盖好,再推点土覆盖,就算地窝子军营建成。 地窝子里用方木钉上桩子,再铺上铺板,就是大床、大通铺。一个排一个,全连4个半地窝子,4个排各一个,连部半个。一个排三十多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地窝子就一个进口,没有任何通风透气的地方,睡在大通铺上的那个味道,讲实话,跟闻到“毒气弹”差不多,酸酸的汗臭味(因为用水特困难,汽车拉水喝,不可能有水洗澡),尼龙袜子的“烂鱼虾味”,大家口里呼出来的“碳酸味”等等。交织在一起,十分难闻。呼噜声也声声入耳。现在我想起在地窝子里睡大通床铺的情景,十分后怕,酸楚流泪。当时正是南疆铁路,日夜奋战前一百公里的时候,机械司机、汽车驾驶员24小时轮班施工作业。为了不影响大通铺上战友们的休息,连长彭良怀规定:每晚一名排长值班,按照晚上司机轮换班名单,值班排长,到每个地窝子,逐个用抠脚板心的办法,叫醒当班司机。有时半夜三更,我(文书)打着手电,陪连长到地窝子里去查铺,看到下晚班的战士,一身油腻,一身灰尘,累得倒头就睡的情景,连长十分心痛,长叹一声说:“哎,没法子啊,大河沿大拉沟上百万土方,三个月要挖出来运出去,十万火急”!在大通铺床上睡觉的司机战友,夜以继日地为修建南疆铁路流血流汗,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军校“木床",刻苦读书
1975年9月,我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机械系,我的命运从此改变。走进学校学生宿舍,映入我眼帘的是,六个人一个宿舍,崭新的单人木床,同宿舍的久胜、章云、相臣、继忠、忠银同学,来自铁道兵其他各师。我们铺好被褥,挂好蚊帐,紧张有序地学习从此开始。 单人木板床陪伴我们度过不眠之夜。每天清晨五点,军号声声,我们用“秒杀”的时间动作起床,十分钟内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被子折成豆腐块,蚊帐拉成一条线,床单平整如镜。接着就是长跑一万米,军训一小时。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二小时自习。32本A4纸型大书,都得学深学透,知识要装在脑子里。大家生怕自己学习落后,如饥似渴、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姿态,真的无可比拟。晚上9点半熄灯号一吹,躺在单人木板床上,当天学的数学、零件力学、机械制图、电工学、发动机等课堂内容,在脑海里不停地翻腾,我有时还偷偷摸摸打着手电在床铺被窝里看书。弄不通题誓不休。感谢亲爱的床铺,陪伴我们在军校的每个夜晚,感谢军校,感谢恩师,给我们如何做人的真谛、给予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使我们80名机械系的同学,回到部队,个个为铁道兵部队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在大家睡在席梦思床上,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共做一个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2022年6月15日修改于长沙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