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兵 半个世纪的足迹 襄渝韶华舞流年
学兵 半个世纪的足迹 襄渝韶华舞流年
2023年12月3日,原铁道兵5809部队学生16连部分战友与《学兵:半个世纪的足迹》摄制组畅谈专题片观后感……
在拍摄《学兵:半个世纪的足迹》之初,摄制组创作人员曾采访过学生16连的战友。为感谢学生16连战友对摄制组的支持,这次专门带来了《学兵:半个世纪的足迹》U盘,赠送给16连的战友。
为感谢摄制组,刘嘉国代表学生16连战友们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和《耕云种月》诗集赠与参加聚会的摄制组人员……
摄制组著名导演常扬,邹先年导演,傅锁老师,杨瑞祥老师,董茂林,王晴宇等导演和老师分别介绍了“学兵:半个世纪的足迹》的拍摄过程……
学生16连 原付指导员单建保,王冰剑,欧阳汉,张根林,孔建厂,何德平,刘长安,刘嘉国等战友分别畅谈了难以忘怀的三线学生连的青春岁月……
战友们感慨万千,踊跃发言,情至深处,战友欧阳汉满怀深情为大家带来曼妙动听的电吹管演奏,战友张根林高歌一曲,孔建厂的激情诗朗诵,傅锁老师一展歌喉,声情并茂的优美歌声,更是使现场高潮迭起,激情澎湃……
秦巴夜雨话紫阳,襄渝韶华舞流年。梦回襄渝云一片,醉枕汉江诗半船。
1970年8月26日,由西安市第69中学、第46中学、第19中学等多所学校组成的学生16连从西安出发,高歌一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奔赴紫阳铁道兵二师九团参加襄渝铁路建设……
激情燃烧的襄渝岁月,热血沸腾的青春年华,三线学生连特殊经历,记忆深处如烟往事,如梦如幻,如诗如歌……
襄渝铁路,几番过,几番感慨。想当年,吾辈年少,豪情吞宇。撼山踏水筑天路,铮铮铁骨颤长空。
天堑通,铁龙舒锦绣,今如许?汉江渡,秦巴路。环故地,感怀处。览遗踪,青春情怀依旧。
五十余载转头过,往事几近随潮去,蓦然回首,鬓如雪,雄浑依旧!
想当年青春豪迈,激情吞宇。响应祖国召唤,高歌一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背起行装,巴山汉水扎营盘,铮铮铁骨震长空。
那年我们十七,八青春芳华,在襄渝铁路建设的大熔炉中淬炼,锻造。褪去了锋芒毕露的棱角,洗刷掉一身桀骜不驯,艰难困苦铸就不朽的魂魄。
襄渝岁月,韶华舞流年,一路风雨,一路风华。
大巴山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地质构造复杂,变化莫测的风化石隧道施工。汉江,任河拉纤船运送物资,与激流险滩拼搏,同艰难困苦顽强奋斗。
铁道兵,学生连和民兵,百万大军,奋战襄渝线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施工场面,历历在目……
秦巴山麓,汉江任河沿岸,白云生处,星星点点灰绿帐篷,那是我们的营盘,我们的家……
百斤重的麻袋包,石块,水泥磨练着稚嫩的肩头。钢钎铁锤,出渣爆破,隧道的开挖掘进。掌子面的爆破声,刚刚响过。耳畔冲击波余音缭绕,滚滚硝烟,还在扩散,弥漫,抓时间,抢速度,顾不得隧道里,呛嗓子,辣眼睛的烟尘……
无数次奋不顾身,冒险抢险权河隧道塌方,巷道冒顶,排除啞炮,危石……
不曾忘记,深山峡谷扛木头,高滩渡口的扛竹子、担煤、新滩驻地往返紫阳县城背运粮食、施工物资。
汉江、任河激流险滩拉纤、跨越高山之巅、沟壑峡谷架设11万伏高压线时的“人拉磨”绞拉高压线……
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凿通隧道,修筑公路,涵桥,高滩火车站……
我们九团学生16连单独凿穿,地质构造复杂的 权河 隧道,靠的是一腔青春热血,激情澎湃的豪情壮志。
一座一座隧洞的贯通,一座座高耸云端桥墩,跨越汉江任河激流险滩,筑起铁龙穿越秦巴崇山峻岭。
我们的热血汗水拋洒,广袤无垠的巴山汉水间,谱写了一曲曲青春无悔的乐章。
风风雨雨,五十多年转头过,激情燃烧的襄渝岁月,是一曲悠悠动人心弦的歌……
白驹过隙,韶华易逝,感慨人生如诗如歌,举首高歌歌一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依然是热血沸腾,激情满怀。
几番风雨洗征尘,往事如烟随笔游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凝眸芳华流年,敢忆襄渝峥嵘岁月芳华流金……
引以为豪是在襄渝线施工期间,我们学生连与铁二师九团的铁道兵战友们并肩作战,形成了一种敢打硬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作风,多次受到《铁道兵二师》《铁道兵九团》和《2107工程指挥部》等上级领导的表彰和奖励,学生16连队的事迹还刊登在《2107战报》和《陕西日报》上……
白驹过隙,韶华舞流年,依然魂牵梦绕,襄渝岁月情深深,三线学生连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青春年华,刻骨铭心,……
2023年12月3日
因网页版面有限,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