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洪流纪事,军民鱼水情

图为:杜明真战友。

.

   1971年8月的一天,陕西省旬阳县蜀河镇沙沟村曹家湾襄渝铁路建设工地。

        一场倾盆大雨骤降,仅仅几小时,飞流直下的山洪挟裹着泥沙、树枝、石头,直奔落差60米的汉江。转眼间,石渣场被冲光了,施工便道被冲断了,我们施工的沙沟隧道横洞口断面也出现了1,000多立方米的塌方,洞口被泥石流封了个严严实实。

        这次洪水给共同担负横洞施工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5847部队9连和我们学兵12连带来的最大、最直接的损失莫过于施工器材的损失了。当时,我们的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也极为不便,施工器材很难运送进来。我们既沒有现在铁路施工单位所拥有的大型设备,也沒有挖掘机、出渣机,只有一些打眼用的风枪,这就算“先进设备”了,我们都把它视为宝贝。

        突然,正在崖边观察水情的学兵发现:设在洞口的风枪棚里,一位解放军战士正全力抢救着仅有的几台风枪。这位战士身材虽矮却动作敏捷。只见他扛起一台风枪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接着又扛出了第二台。就在他扛起第三台风枪出工棚时,洪水已经冲到了工棚门口。他试图强行涉水,但却被冲得趔趔趄趄。“不好!”眼尖的战友一声惊叫。原来,一个浪头漫过,那位战士倾刻被卷进洪水之中,直朝汉江跌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学兵连副班长杜明真大喊一声:“赶快救人!”他,随即带头朝山下奔去,我们全班紧跟其后。我们顺着泥石交加的山涧寻找着那位遇险的解放军战士。当那位解放解军战士被第一个浪头卷走时他双手仍紧紧抓住那台风枪。洪水中,他刚一露头又被第二个浪头淹沒了,我们在竭力地寻找着。在洪水与汉江水相接处,露出来一点滩地,我们的目光在那里捕捉到了解放军战士身影。此时,我们与解放军战士相距虽仅有五、六米,但要救起他却须趟过急流。涉水吧,可我们都是“旱鸭子”,何况风狂雨骤,洪流还在自上而下直泻;找人吧,根本来不及。眼看汉江水猛涨,一眨眼就会吞没一米多的江岸,我们脚下的陆地(岸边)每分钟都在减少。怎么办?好一个杜明真,只见他一声吆喝:“不怕死地跟我来!”于是,我们手拉着手,排成一字队形跃入水中。杜明真在前面试探着,我们紧随护佑着,终于登上了浅滩,八个人救起了这位解放军战士,艰难地返回至山上。随后,部队党委为杜明真(学兵)荣记了个人三等功,为其余八名学兵给予了营、团通报嘉奖。

        立功受奖属于过去,而经过艰苦以至于死亡的考验却成了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有这碗酒垫底”,还有什么困难能吓倒当过三线学兵的人?!
 

图为:学兵十二连十四班战友合影。

.

图为:学兵12连战友聚会场景。


图中:左二为杜明真战友。

 

 

作者介绍

  梁宝平,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



文字/马和平 摄影/陶保奎 美篇编辑/梁宝平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