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英雄杨连第赋向德荣杨连第,中共党员,服役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历任副班长、副排长、副连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登高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连第与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是抗美援朝五大烈士英雄。
杨连第,一九一九,岁在己未,出生天津,家境贫寒,少年做工,练就本领,步月登云,精进不休。一九四九,岁在己丑,三十而立,参军参战,铮铮铁骨,血染疆场,短暂三年,彪炳千秋。
陇海铁路,八号铁桥,百五十米长,四十五米高,上指蓝天,下临深涧。民谣诉说:“八号顶,八号顶,失手掉成饼;八号端,八号端,上桥如上天。”惊呼!大桥“高”,大桥“险”。当时全国铁路最高桥,几经破坏只剩五桥墩。何由?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疯狂破坏;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政府修复未果;国民党军溃退,八号桥再次被炸受损。孤独五个桥墩,顶部高低不均。登上桥墩顶,削高补低,方能架钢梁,铺轨通行。
于斯时也,杨连第年方三十,好男儿初出茅庐。艺高胆大,志勇攀登。巍巍八号桥,赫赫“弄潮人”。
一九四九年八月,西北前线鏖战正酣,车站粮弹堆积如山。上级命令三个月,修复陇海八号桥,大家讨论,几个方案,不具条件,无法实施。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团长命令杨连第,尽快攻克此难题。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连第观乎,桥墩残留夹板,上下间隔三米,夹板宽度几寸,勉强能站一人。头脑闪念:带钩长木杆子,钩住铁板圆孔,顺竿往上攀登,架设单面云梯。首长讨论研究,批准连第建议。攀登二号桥墩,成为方案唯一。是年九月四日上午,十九人英勇出征,杨连第身先士卒,一根木杆,绑着铁钩,钩住夹板,顺杆攀爬,到达廿米,始料未及,间距变长,杆子吃紧,难以触及。于是,一手举杆,一手扶壁,踮起脚尖,钩住孔眼;眨眼之时,纵身翻越,片刻之间,双脚稳住。杨连第放下绳索,十八人顺着绳索,接踵而至,搭建云梯。木杆与夹板,竖杆与横杆,铁丝紧紧绑定,云梯节节上升。连第接近桥墩顶,长杆不能拐弯钩,无法钩到夹板孔。连第解下腰间绳子甩去,套住突出在外一节钢轨,试着拉了几下,蹬着墩壁上攀,双手抓住钢轨,翻身爬上桥墩。身轻若飞鸿,一跃千愁除。连第掏出红旗,插在桥墩高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红旗猎猎,士气勃勃。桥墩顶部,铁锤敲击,这样至少廿天工期,上级要求十天完成。英雄连第有谋,创造爆破奇迹。距墩顶一米处,搭块板做掩体,近在咫尺,瞬间伏击。爆破震动桥墩,云梯吱吱作响,石渣身旁飞过,连第沉着冷静。不顾安危,连续三天,孤身爆破土炸药一百多次,共计清除混凝土二十六方,桥墩铲平,施工顺利。“单面云梯”,神工鬼斧,是年十月八日,提前廿天,桥梁架好。杨连第,荣记一次大功奖励,荣获“登高英雄”称号。
夫其伟也,雄赳赳,气昂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华儿女,无所畏惧。杨连第名言:“跨过鸭绿江,人人都一样”,一样同敌战斗,一样面对生死。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极目驰骋,喋血沙场,每座铁路桥梁抢修,连第均有攀登足迹。两岸耸峙,江水汹涌,铁路桥梁,敌机轰炸,一旦失守,殃及战局。敌军有制空权,我军有制敌兵。连第无登天阶梯,有长杆、铁钩;无先进工具,有榔头、钳子。工具简陋而重要,连第朴实而坚毅。凭着血肉之躯,历练钢铁之志。献身朝鲜,勇立潮头,与战友并肩战斗,让敌人望尘莫及。敌炸我修,随炸随修,随修随通,确保畅通。映中华民族之肝胆,昭我军众志之成城。粉碎“绞杀战”,天地英雄气。铸就桥梁打不烂、炸不断,岿然屹立;保驾火车运粮弹、上前线,出奇制胜。
一九五一年一月,已经打响第三次战役,敌人炸断沸流江大桥,企图切断我军供给,上级指示七天修复。技术骨干杨连第,临时调到第四连,紧急抢修,义不容辞。白天美机头顶盘旋,疯狂轰炸;晚上黑暗摸索架梁,抢修缓慢;两夜过去,没达预期,迫在眉睫,事不宜迟。连第心急如焚,冒险观察美机,空袭间隙,抓紧抢修,发现空袭,组织隐蔽。连第建议,连长支持。连第率领八名战士,白天空袭间隙抢修,高炮部队对空防护。“猫戏老鼠”,灵活机动,白天抢修,首次尝试。一个白天,不出所料,四架敌机呼啸而来,连第指挥大家疏散,自己冒着飞机扫射危险,握住绳子下滑桥下躲避,美机飞走,继续抢修,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争分夺秒,不顾生死。四个昼夜抢修,提前三天修复,江岸堆积粮食弹药,源源送往前线阵地。
是年二月,沸流江上,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畅通,修建一座低矮爬行便桥,上级命令,十天完成。副班长杨连第所在二班,承担挖掘最难地段,冻土岩石一米多深。第一天,挥动大镐,镐落冻土,直冒火星,脸上火辣,双手血泡,全班昼夜连续作战,人均挖掘零点七方,速度慢,真急人。召开诸葛会,大家主意新:“先挖心,后挖边,再砸盖”,掏空硬盖底下全部松土,揭开硬盖形成开挖大坑。十天任务,七天完工。运用“掏心去皮法”,荣立集体一等功。
是年五月,第五次战役中,杨连第所在连,抢修龙津江桥,材料极度缺乏,敌机轰炸扫射,连第沿着桥垂下半截钢轨,攀登十八米孤立桥墩,取下卌多根桥梁枕木。如杂技演员走钢丝,像登山队员攀险峰,宝剑出鞘,有的放矢。再次登高功绩, 解决施工急需。
清川江大桥,满浦、平壤铁路之重要桥梁,粮食、弹药供给之重要通道。是年七至八月,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风雨潇潇,涌湍磕磕,冲毁桥梁,击沉船舶。铁一师第一连坚守清川江桥,副排长杨连第奉命带一个排,两夜一天搭成人行桥,连降暴雨冲击,桥墩西歪东倒。洪水期间,敌机连续轰炸,浮桥不断受损,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用“木马”搭便桥,用枕木排浮桥,用铁桶架浮桥,切实保障两岸人行畅通,设法接近桥墩抢修正桥。三十昼夜奋战,十二次搭设浮桥。一天,连第在江心架设,突然两手扑空,掉到激流之中,连第不会游泳,大家游追百米,把他救上江岸。连长喊道:“这么危险,钳子怎么不扔掉?”连第回答:“桥没搭好,钳子扔了怎么办?”
浮桥被冲,思考咋办?一天,杨连第看到:对面四号墩上有一根炸弯钢轨斜垂,面前三号墩上有数根备用枕木堆积,两者距离缩短,又是天赐良机,连第踩在枕木顶端,纵身一跃抱住十二米长斜垂钢轨,沿着钢轨攀上十三米高桥墩顶部,登高环视,计上心来,建议钢轨交叉,插入江底,固定浮桥。“钢轨架浮桥”,连第获“专利”,使中断人行桥梁通行,为被炸正桥抢修开道。
是年七月一天,清川江大桥又被炸断。桥后方,军用物资装满九十二列滞留江岸;桥前方,作战部队粮弹三至四天全部用完。如果物资短缺,后果不堪设想,军情重大,十万火急。上级领导打电话:“叫杨连第来”!连第所在一连,必须八天修毕。闻令而动,马不停蹄。第四天下午,在一个桥墩基础上,由七千枕木组成垛,架梁即将开始,罕见暴雨发生,江水暴涨六米,冲失枕木七千;江中三十吨钢梁,冲出一千多公尺。八天时限,只剩四天,最难三号桥墩,没有办法接近。连第智哉!“钢轨架浮桥”,利用此绝技。腰缠铁丝,手持钢钳,推动一截钢轨向前探出,然后顺着钢轨爬到尽头,悬空竖立交叉钢轨架,钢梁架构往前再延伸。一招一式,犹如蛟龙探海;鬼斧神工,恰似定海神针。三号桥墩得以修复,大桥提前四天通行。
同团九连坚守之百岭川大桥,北临北川岭山,南靠清川江水,南来北往必经,铁路公路交融,高山岩岩,风雨发发。一九五二年三月,副连长杨连第,率领一连,紧急增援,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定时炸弹,坚守七十六天,抢修二十六次,协同作战,气贯长虹,始终保持断续通车,军需物资运向前方。
壮哉,一九五二,岁在壬辰,五月十五日清晨,副连长杨连第,带着战士们检修每一孔钢梁,发现第三孔钢梁五厘米移动,派人抬来压机,准备移正钢梁,指挥起调钢梁那一刻,定时炸弹突然大爆炸,英雄连第血洒清川江。正卅三之青春年载,号英雄而万古流芳。
登高英雄,一级战斗英雄,载入铁道兵三十五年光辉历史;登高精神,勇于牺牲精神,激励指战员三十多年奋勇前进。
新时代、新征程,中铁建、中铁人,传承铁道兵红色基因,弘扬杨连第登高精神。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砥砺前行。
登高英雄杨连第简介
杨连第,原名杨连弟,男,汉族,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由于家境贫寒,年幼受尽苦难,童年开始就帮工种地,他上过私塾,学过武术,身体彪悍,14岁站柜台当伙计,在鞋厂当学徒,到城里蹬三轮。1943年,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终日爬杆架线,后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 练就一身登梯爬高的本领,还有一个人立起五六米高木头电线杆的绝活,这样的身手让同事们羡慕不已。那时候的技术工就是包身工,动辄连打带骂,他身上留下被工头鞭打的伤痕,无法痊愈,这种生活一直到了杨连第30岁。1949年3月,天津市军管会招收技术工人,30岁的杨连第和架子工同伴一起参加了解放军,成为铁道纵队第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第三连的随军技术工人。杨连第在修复石家庄至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1949年8月,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他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10月18日,大桥架好最后一孔钢梁,提前20天胜利通车,为解放大西北地区作出了杰出贡献,铁道兵党委给杨连第记了一大功,并授予“登高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9月,杨连第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接见,在天安门参加了国庆一周年观礼。10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志愿军最顶尖的技术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多次冒着美军的空袭轰炸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1951年3月,杨连第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职位从副班长、副排长晋升到副连长。1951年8月,杨连第出席了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9月,他当选为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代表归国观礼,并应邀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又随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1952年5月15日,副连长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在朝鲜战场,杨连弟与他的连队在清川江大桥战斗的时间最长,直到最后牺牲在这里,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蜿蜒秀丽的清川江畔。1953年3月15日,杨连弟烈士灵柩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翌日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长眠在一起。
英雄不曾归,青山铸丰碑。1953年6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是铁道兵唯一的“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同时授予杨连第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连第的生平事迹、图片、遗物,与抗美援朝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四位著名英雄并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列专橱展示;为纪念杨连第,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第桥”,在杨连第桥的西北侧,苍松翠柏间,矗立起一座“杨连第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纪念碑的对面建立了杨连第烈士纪念馆。杨连第生前所在的铁道兵第一师一团——现在的中铁十一局一公司办公大楼前,建立了“杨连第雕像”。杨连第家乡天津市建有杨连第公园、杨连第纪念馆。
1957年5月11日,铁道兵机关和天津市各界青年3500余人集会,纪念登高英雄杨连第牺牲5周年。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题词:“继承革命传统,建设伟大祖国。”国防部长彭德怀题词:“杨连第烈士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和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心中。”1975年10月25日,杨连第夫人阎福珍作为唯一烈士家属代表,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25周年庆典,受到朝鲜人民贵宾般的欢迎。
杨连第,厥功至伟,是铁道兵、中铁建70多年来宣传最持久,闻名全国的著名英雄。杨连第的生平事迹,被人物传记单行本、连环画等书籍和曲艺、歌舞、雕塑等艺术形式广泛宣传和歌颂。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铁建评选60名中国铁建杰出人物,杨连第名列第一;铁道部评选30位“共和国铁路楷模”,杨连第名列其中。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杨连第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10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英雄不朽》系列节目播出了杨连第的事迹。登高英雄杨连第的崇高精神在祖国大江南北绽放璀璨光芒。
1982年10月,杨连第连指战员盛情邀请阎福珍及长子杨长林、长女杨长云、次子杨长勇、次女杨长荣及长孙到连队,向英雄家属汇报了30多年连队的成绩和进步。“兵改工”,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改为中铁十一局一公司, “杨连第连”改为“杨连第队”。之后,他们仍与杨连第长子杨长林保持联系,常请杨长林参加纪念杨连第的活动。他们始终如一地传承铁道兵红色基因,弘扬杨连第登高精神。把“登高精神”作为企业思想引擎、企业文化之魂,薪火相传,“登高”不辍,教育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登高人”。真可谓:“登高”精神赓续闪烁,“登高”队伍朝气蓬勃,“登高”事迹层出不穷,“登高”影响天涯海角。
杨连第的长子杨长林在家翻看纪念册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