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山:忆赴朝
1
涉渡川江口
桥头炮火急
走出大苇荡
闻道是雷区
2
奉命押俘虏
翻山彻夜行
荷枪晨月下
文弱两书生
3
寂静崇山坳
穿林月如霜
泉边才洗米
灶下已闻香
4
突破三八线
前沿遇同乡
硝烟弥漫处
大雪正飞扬
5
我来秦岘里
火线访英雄
一盏松明下
疾书唱大风
附记
一天,我文工队一行涉渡清川江,清川江水浅流急,登岸穿过一片芦苇荡,出荡遇一铁道兵,说敌人在苇丛埋了地雷,我回头望了一眼黑黢黢的苇荡便择路前行,因棉裤已变成"冰甲胄"了。
一天,我和文工队战友孟昭秋,奉命押送百余名李承晚部俘虏去战俘营,同行一翻译,一向导,傍晚出发,长长一队,在冰天雪地逶迤前行,拂晓抵达战俘营,交接后,返师部复命。
一天,我们在大山深处,惊喜地看到战火中幸存的几户人家。阿妈妮拿出仅有的稻谷,带我走进草棚晾厦,我看到一眼浅埋半露的石臼,一根高悬的木杆,阿妈尼把稻谷倒进石臼,我手搭吊杆,脚踏压板,木杆起落,咚咚作响……就这样,阿妈尼让我们吃上过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次热饭。入夜,我们围坐热炕,唱起朝鲜民谣:
春天里
下透雨
好麻苗
种下地
赶野鸭
锄野草
保护好麻苗
……
1950年除夕,我军打响第三次战役,战斗中,我66军197师主攻团589团一举撕开313口子,510团一营一连不失时机,直插华耀里,缴获I2门榴弹炮,荣立集体特等功。我奉命赴前沿采访,巧遇石家庄同乡。当夜,在313高地脚下的秦岘里山洞,点燃松明,连夜创作"组歌联唱"《英雄在三八线上》:
前进 前进
我们大军向南
突破三八线
红旗挿上山
三八线
山岭高峻入云端
冰雪寒风数九天
英雄们
像千万把尖刀
猛挿进三八防线
……
王华作曲
刘涛领唱
1951年开年,我随军南下。那天,在三八线上,我一把炒面一把雪,度过十八岁生日。
图片
赴朝回国留影
王继山:
忆赴朝,第三首曾在石家庄日报发过。附记中写了当时情景,朝鲜老大妈教我舂稻谷,那唯一一次热饭……
(第三首收入笔者《补白集》)
诗赞王继山先生
洛钊
抗美援朝义愤膺,九旬犹忆押俘程。
翻山越岭通宵进,荷戟披星彻夜行。
武略在肩除敌寇,文心于腹显儒情。
书生本色豪情涌,岁月难消赤胆诚。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