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当兵时的那些事(五)蜀河记忆


  

 

当兵时的那些事(五)蜀河记忆

  

  从七三年四月份进入襄渝线,到七四年四月份离开,襄渝线上的蜀河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驻地没有地名,连队旁边只有三四户人家,别人问我们营房驻地,大家就说在蜀河。实际上我们汽车连的驻地在汉江南岸半山坡上,一条汉江从崇山峻岭中流过,驻地斜对面才是蜀河镇。

  蜀河镇位于旬阳县城以东五十余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秦巴山脉,在汉江北岸依山而建。

  网络上资料介绍,此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清以来就是汉江上游的重要交通要道,是陕鄂川三省通衢重镇,水运极为兴盛,日泊大小船只百余艘,帆墙林立,商贸发达,外地客商云集蜀河,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素有“小汉口”之称。

  在襄渝线期间,我去了蜀河镇两次。一次是到镇上购买一些日用品,一次是到设在蜀河东岸的团卫生队看病。

  那时候去蜀河一趟很不方便,在汉江南岸要坐摆渡的木船过江,机会好有船就可以过江,赶的不巧就得等船,要等对岸的船过来才能渡江过去。

  过江左边山坡上就是蜀河街道,狭窄的街道,一个挨一个破旧的,黑乎乎的门面房,很有些沧桑感的店铺,石板的房顶,石块垒的墙,石条铺的台阶,是蜀河一带的建筑特色,街道上脏兮兮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上来的怪味道,这就是当年的印象。

  至于现在媒体上说蜀河镇古上有什么黄州会馆,扬泗庙,古戏楼,茶马古道这些文物古迹,那个年代恐怕很少有人关注,考究这些事。

  现在条件好了,从媒体上知道,蜀河上游新建了水电站,汉江上修建了跨江公路桥,千年蜀河古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镇的明清建筑,文物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去游览,古镇也成了网红打卡之地。
 


 

  这张照片是一位战友当年在连队驻地山上拍的,连部下面洗车台停了一辆汽车,照片左边的三间简易房子,就是我们修理排的“营房”,江的对面是当年的蜀河镇。
 


 

  这张照片是从网络下载的,拍摄的大概位置在连队西边不远的地方。现在的蜀河镇楼房也是鳞次栉比,尽显繁华之面貌。

  两张图片对立,可以明显看到蜀河镇今非昔比,四十多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貌换了新颜。
 


 

  这张图片也是从网上下载的,我看到这张图片就怦然心动,其原因是我们连队下面的一段公路,几乎和这张照片是一模一样的,看到这个图片,不由
自主的就想起了当年的情景。坑洼不平的道路,一个接一个的急转弯,一边是呲牙咧嘴老虎口似的峭壁,一边是峭壁下滔滔的汉江……

  七十年初期,铁道兵未进入襄渝线时,陕西省有两个没有通公路的县区,旬阳县就是其中一个,当年先头部队进入旬阳县,是从西安出发,徒步行军翻越秦岭开进的,进入后第一个任务就是顺着铁路走向,在沿汉江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开凿道路,然后大量的施工物资,生活用品才能源源不断的运进去。

  当年我们修理排有个姓蔡的战友,其父亲是旬阳县的县长,他就说过,部队没有进去之前,旬阳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他父亲下基层检查工作,处理问题,经常骑一匹大白马出去,经常有人拿这事和他开玩笑,逗乐。
 


 




  这个图片是我们修理排七三年入伍战友,在简短业务培训结束后,与连长,指导员等人合影留念。

  
       图片说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