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风雪苏勒图,军民鱼水情
2025年2月12日下午,松江区老兵讲故事宣讲团朱渭民,胡国征两位老师,应邀到新桥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闹元霄活动,并由老兵朱渭民给镇属单位党员骨干,退役军人代表等40余名听众讲述红色故事,“风雪苏勒图”。
朱老师说,今天是元霄节,我同胡国征老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猜谜语,吃汤园活动。那盛世年华,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当年在部队,与民同乐闹元宵的情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质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一切都要凭票供应。但逢年过节,连队会杀一口肥猪改善伙食。最难忘的是元霄节那天,连部通知以班为单位,到炊事班领面粉和肉糜,邀请房东一家包饺子,吃饺子。有人要问了,邀请房东与兵同乐,你们是住在老百姓家里吗?是的,我所在的部队叫铁道兵,这是一支专门修建铁路的工程部队,流动性很大,生活特点是一顶帐蓬,四海为家,一双铁脚,走遍天涯,铁路修到哪里,我们就在那里安家。如果是荒郊野地,我们就住在帐蓬里边。如果附近有村庒,我们以班为单位,分散住在老乡家中,入伍八年,年年如此,我对军民鱼水情有深切的感受。正如毛主席所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今天宣讲的课件“风雪苏勒图”就是讲军民鱼水情的小故事。
1969年底,中苏边境爆发珍宝岛事件,”苏修”出动坦克,步兵向我珍宝岛守军发动武装进攻,遭到我边防部队的猛烈反击,打得苏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我们取得了珍宝岛战役伟大胜利。
“苏修”吃了败仗,脑羞成怒,在我北方边疆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耽耽。为了防止敌人搞突然袭击,上级命令铁道兵52团从福建开赴内蒙古,修筑战备防御工事,52团卫生队入驻察右中旗苏勒图煤矿,这里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当地农牧民缺医少药,看病很困难。
卫生队遵照党的民族政策,对周边群众实施免费医疗救助,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乐章,其中,奋战暴风雪,勇救重病牧民的故事在草原上广为流传。
1970年12月的一天傍晚,卫生队长朱华接到察右中旗政府的电话,请求部队派军医到一座村庄去抢救一名患急腹症,生命垂危的蒙古族牧民。从地图上看到,卫生队驻地到那座村庄,大约40公里,救护车一个小时可以到达,时间就是生命,队长立即派出一名军医,一名卫生兵,一辆救护车,带上抢救必需的医疗物资出发了,没想到,汽车驶出不久,突然遭遇到内蒙古大草原上时有发生的暴风雪的猛烈袭击,大雪铺天盖地,天地一片混沌,那风,那雪,就象狂暴的野兽,轰击着救护车的外壳,轰轰作响,很快,道路被暴雪覆盖,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清那里是路,那里是沟,若继续往前开,势必发生翻车事故,三位解放军停下车辆,商量对策,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退回驻地是最安全的选择,但病人怎么办?急腹症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救治那是必死无疑啊,医生的责任,党员的担当,让他们统一思想,继续前行,要去抢救蒙古族兄弟的生命,但前方路面不明,车辆翻入沟渠怎么办?他们决定,驾驶员打开大光灯,照亮前方,军医和卫生兵下车探路,两人分别站在车子两边,用木掍探测,探下去是实的,那是路,探下去是空的,那是沟,天巳经黑了,大光灯下,狂风暴雪冲击着两人的身躯,零下30度严寒,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那雪扑到身上就结成了冰,虽然他们戴着皮帽,身穿皮衣,脚下穿着抗寒的毡鞋,仍难以与恶劣的天气相抗衡,这一路上不知跌了多少跤,他们忍受着暴雪打脸的疼痛,整整一个晚上啊,三位军人用意志和毅力,负重前行,终于在凌晨五时,到达病人家中,当听到敲门声,家人打开大门,惊呆了,两位雪人站在门口,原来是亲人解放军来救他们的儿子了,返程的过程就不详写了,白天的路况尚可,但暴风雪还没有停,路面的积雪严重影响车速,有好几处地方,还得下车铲雪。他们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下午三时回到驻地,经过抢救,这位牧民的生命保住了,三位解放军,与暴风雪博斗21个小时,只为去抢救素不相识的牧民的故事,在草原上广为流传。这就是中国军人的素质,是这支军队,得到老百姓拥护处处打胜仗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国的国防力量已空前强大,在习近平军事思想指引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正在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勇猛前进,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也得到很好传承,松江已第五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让我们继续努力,谱写更多军民鱼水情新篇,为强国强军中国梦,贡献力量。
故事讲了近一个小时,朱老师全程站立,脱稿讲述,感动了全场听众,十几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走上讲台,与朱老师热情握手,称赞老兵故事讲得好,让我们当过兵的人感到振奋和自豪,希望老兵团多到新桥来,红色故事我们爱听。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