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转眼间已过七十又二,趁身体还好,记忆还行,有必要把自己已走过的历程进行一下回顾梳理,把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留作永久的记忆。
我1951年(古历)8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流溪村一组,小地名:牛池湾的水井湾。父亲是建国初期的土改干部,后提拔成国家干部。母亲是只字不识的一位勤劳慈祥的农民。父母生育我们四姊妹,我排行老大,其下是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无忧无虑,度过快乐的童年。
因我是老大,在父母眼里,在爷爷眼里,我是他们的宝贝,始终对我呵护有加。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抱着我在门口乘凉,我时常把玩着爷爷的小胡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物资十分匮乏。玩具除了我爹给我买过一个拔郎鼓外,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动脑动手制作。充分利用山区资源,自己砍树做陀螺,砍竹子做弓箭,用废木板做手枪,用竹筒做水枪,用木叉做弹弓,用铁丝做铁环等。与姊妹友好相处,我是老大,经常要背着弟妹、带着弟妹玩,照顾好弟妹。我的家与周围邻居相距不远,经常与邻居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玩,听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和疯赶打闹捉迷藏。那种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生活至今仍留脑海,时时浮现。小时上学,没有父母接送,提着一个布口袋和一个湾的大点的孩子们一起走几公里的山路到学校。放学回家,若是热天,一群男孩子就会在河里玩水洗澡,在学游泳时,不免还呛上几口河水,我后来会游泳就是几岁时打下的基础。小时候,还经常到河里摸鱼捞虾。冬天带上八磅锤下河,去锤雷震鱼,一锤砸在石头上,将石板欣开,就会见到被震昏的小鱼。涨水后,用大头针做鱼钩,用母亲做鞋子的索线做钩鱼线,在竹林里找一根好的竹子做钓竿,下河去钓鱼,有时候半天可钓一两斤,带回家让妈妈做熟了改善生活。小时候也常做一些掏鸟窝,捉麻雀的事。用筛子在道场上捉麻雀是经常的事,用一根长绳,前端系在小木棍上,顶住筛子的一个边,筛子上压上石头,筛子里面放点谷物,躲在一边,静等麻雀上钩,当麻雀进入筛子里吃食时,将绳子一拉,就把麻雀盖在筛子里了。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是非常愉悦的,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想玩就得自己想办法去做,不像现在买来就玩。但那时的玩能提升我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也为以后善于钻研和制作奠定了基础。小时候,我也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声叫声音,没有挨过父母的打骂,也是我们湾里人人喜欢的孩子。
开启智慧之门,走在求学路上
上世纪的1958年9月,我已7岁,正式步入了求学的道路。先在本村的白洋小学(一至三年级)读书,起蒙老师是陈开运老师,陈老师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和粉笔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立志要象陈老师那样,长大后一定要把字写好。有了这个志向,放学后在家用木柴头在地上写,在墙上画。在白洋小学读了三年,转学到石洪的西岔溪完小读了3年。1965年统考,考入全县三所全日制中学的第三中学(贺家坪中学)。1965年8月底,由舅舅帮我背着行李步行一天,走了80多里山路才到学校。在贺家坪中学读书只能是寄学,一学期只有在农忙假时放几天假,才能走几十公里的路回家见父母和兄弟妹妹一面。在校期间,除星期天休息外,其余时间全用在学习上,周末没什么事,要么呆在教室和一位同班同学秦学胡学画连环画,主要题材以打仗场面为主。要么在街上看一位吴洪初老先生刻私章,偷学他刻章的技法。为了实际操作,把妈的发夹弄直后在磨石上磨锋利后,在梨子树上学刻。初中读了一年后,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起初和一些同学走出去串连,走到宜昌市后接到通知停止串连,只好返回。1966年下半年,因我父亲在津洋口工作,好得到他的照顾,转学到津洋口五中,在五中期间,没有课上,经常一帮同学在一起抄写大字报。不到一年,要求要回原校学习,又回到贺家坪中学。在此期间,由于学校的帮派斗争激烈,基本上没有到校,呆在家里帮母亲做一些事,还帮生产队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书写“忠”字。按说我应该是1968年初中毕业,由于文革的原因,至今没有毕业证,实事求是的说,我只能算是一个只读了初中一年级的初中肆业生。
热血沸腾报效祖国,无悔六年军旅生涯。
中学下学后只好回家务农,和队的叔叔伯伯们,嫂嫂婶婶们一起,割渣子、烧火土、挖田。搞了几个月,1968年12月底,得到可以考兵的消息后,急忙赶到津洋口区征兵站,经体检,身体合格,后经政审也已通过。1968年12月底,接到县人民武装部的入伍通知书。于1969正月16即3月4日出发,步行到县集中,17日到红花套上船,坐了一天一夜的船到湖南省岳阳市下船,再乘铁皮火车到湖南耒阳新兵连,在耒阳集中军训了一个多月。
不惧生死奔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斗争。
新训结束后,坐铁皮火车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下车后,脱下了65式军装,穿上了灰色的服装,坐上解放牌卡车,车上插着带叶的树枝作为伪装。到友谊关后,全体人员下车,集合站队,面向祖国,向五个伟大(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宣誓。然后随车进入越南,直到深夜,才到达连队驻地。我们连队是六团机械连,在越南的番号是一支队二大队45分队。连队驻地在越南河内郊区一个制药厂附近的一片竹林里。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营房就是用竹子搭建的像窝棚一样的小房子,一个班一间房,铺都是统铺。吃用的水是井水,第一次去打水就是打不上来,是老兵告诉怎样才能打上水来的方法后,我才学会了在井里用水桶打水。刚到连队两天,一次听见空中呼啸而过的轰鸣声,竹叶都刮的哗哗响,后老兵告诉我,刚才是美国的低空侦察机从头上飞过的响声,记得当时有几个才到连队的新兵,吓的钻到铺底下了。
在连队只呆了一个星期,连队派我随湖南华容的老兵吴林西到师教导队驻勤,主要是开5千瓦的一台发电机,供师教导队晚上的照明。一离开连队就是大半年,在师教导队,除了晚上开发电机供电到熄灯号响起,其余时间就是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帮炊事班做些小事,再就是学习,听从教导队领导的安排。在此期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各方面表现不错,还被教导队给予一次嘉奖。也就是在师教导队期间,拍下了人生第一张照片,照片上题字是:“援越方知北京近,抗美更觉主席新”落款是于越南河内。记得在师教导队,一次帮越南老乡割水稻,因从小从事农业劳动不多,没什么经验,不小心被镰刀把左手中指头割去了一块皮。虽说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仍咬紧牙关,作了适当包扎后继续完成割水稻的任务。在越南的大半年里,没有遭遇狂轰乱炸,但我们机械连一位与我同年入伍的广西战友在开推土机时,就被埋在地下的美国炸弹炸伤。中国在援越抗美的八年中(1965-1972),先后派出了32万大军,其中有炮兵、铁道兵、工程兵、工兵、后勤部队,有1446位战友为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长眠在越南的40个烈士陵园里。
五年奋战襄渝线,青春汗水献国防。于1970年元月底部队奉命回国,我们连在湖北枣阳县农机站驻扎,为期近2个月的集训换装,脱去了援越抗美的灰色服装,换上了六五式军装,部队要从在越南那种抢修抢建过渡到修建襄渝铁路上来。在越南的高射机枪连将被撤掉,改为各营的机械连。集中整训后,部队开赴到陕西省西安市,我们连队住在西北大学,担任物资转运上车工作。施工连队都坐解放牌卡车翻越秦岭到陕南的紫阳县去了,我们在西安负责后勤物资的上车,每天都要将180斤重的大米和大豆一袋一袋的搬上汽车。180斤的负重对于我当时才满18岁的人来说是一个考验,要一下扛上肩,并要经过一段路搬到汽车边,一下甩上汽车,一天下来,累的是腰酸背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励,也就慢慢习惯了。在西安驻扎的一个多月里,虽说苦点、累点、还是很值得的。在这里,我锻炼了体魄和意志,我也第一次游览了中国的十三朝历史文化名城。在星期天,我和战友们一起逛了西安古城,在钟楼前留了影,在人民广场照过像。
4月底,物资转运任务已完成,随车翻越秦岭山脉,用了两天时间,到达安康地区的恒口镇。在恒口没几天,连队安排我负责大型机械从安康经汉江到紫阳洞河的水上押运工作,一干又是几个月。由于汉江水流湍急,水浅滩多,机动船马力又不大,一台大型机械只能装一船,在运输中,还要有人在船前探视水深。为了加大船的前行速度,并把我们连队的汽艇用于拉船,这样从安康到洞河,洞河返安康长达两个多月的机械转运工作全部结束,圆满完成了任务,才首次到洞河三台山机械连驻地。
到连队没几天,团机械连要为各营新组建的机械连充实技术骨干,于1970年底,我被调到了三营十五连(机械连)。我担任了五班的副班长,班长是仙桃兵戴永明同志。五班是空压机班,最早开的是4146紫油空压机,后改为6135空压机,再后换成日本朱式会社的柴油空压机,最后换成了几十千瓦大功力的电动空压机,负责给施工连打山洞供气。作为团机械连的技术骨干,到十五连后带着大家要学会怎样开机,学会如何维修保养,学会观察分析故障及排除故障的方法,直到一个个都能独立上岗才行。
在十五连,连队驻地在阳坡,工地在石门沟,往返有近三公里路。三线建设从七0年底进入紧张施工阶段,机械连的工作也随之紧张起来,实行8小时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日夜施工。我带领的五班,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多次被评为五好班,我也于1971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受到连队嘉奖。七三年初、老班长退伍,我担任五班班长。先后两次到新兵连带班,每天起早贪黑,教导新兵从一个社会青年向军人的转变,既要教队列、又要教军事、既要教内务、又要教为人,教思想,随时随地还要观察每位战士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有时还要帮新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有的同志不会写信,要代笔帮忙写家信,有的不会洗衣服,帮着洗、教会洗,有的不会整内务,要手把手的教,所以说新兵对老班长的感情是最深的。在十五连期间,我多次被抽到营部工地,担任工地大型墙报宣传专栏的策划、编辑、书写、刊头画等工作,要办好一期墙报要一周左右,墙报一出来,会围来大批官兵观看,是当年石门沟工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十五连期间,我还被团部抽到团部驻地为襄渝铁路建设而牺牲的烈士修建烈士陵园,负责墓碑的书写和镌刻,负责烈士陵园门柱文字的制作,在门柱上用水泥浮雕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十四个大字。在十五连期间,先后用牙刷把给战友们刻了名章数十枚,至今有不少战友仍保存着。十五连在大竹园期间,在2平方米的油毛毡上用油漆画了4幅大画,立在连队蓝球场旁。
从军6年,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奉献了青春,但没有虚度年华。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是一个称职的军人。在部队入团、入党,担任副班长、班长、接了两次新兵,先后受到连营嘉奖8次。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和其它知识。在办专栏时,学会了画刑头、画插图、学会写黑体、仿宋、魏碑、录书字。学会了电工的基本知识,至今家里用电,一般不需要请人。学会了机械的一些常识,学会了柴油机、汽油机的故障排除和修理。在部队期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立场坚定,学会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二十七年从政路,勤勤恳恳为人民。
1975年3月3日,从部队复员回到我的家乡。到家第三天,接到高家堰公社党委通知,要我参加路线教育工作队员队员培训。接到通知后顾不得走亲访友,立马卷起被盖到指定的心愿大队报到,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后被分配到高家堰公社比较偏远的建坪大队,进行路线教育。白天与老百姓一起劳动,晚上召开群众会议,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后又到木桥大队九队(大溪)开展路线教育。3个月后,公社通知我被提干,担任高家堰公社党委副书记,属亦工亦农干部,月薪37.5元,交队20元记工分参与队里的分配,留17.5元为生活费。在公社上班,粮食从家带到公社粮管所换成粮票在公社食堂购饭票。这一干,就是三年多,直到1978年底才正式转正,钱不交队,也不带粮食了。
1975年底,实行了撤区并社,原区公所撤销,小公社合并成大公社。原高家堰、石洪、青岩、玉泉4个小公社合并为高家堰大公社,我被任命为高家堰公社办公室办事员,担任秘书工作,负责办公室文秘和结婚证办理等工作。到了1977年底,原4个小公社又设立管理区,我被调到石洪管理区工作,任秘书、总支部委员、兼团总支书记。后又成立石洪乡政府,我任乡秘书,乡党委委员、直到1984年调到津洋口镇。在高家堰工作期间,公社文字材料的刻印基本都由我用钢板刻写,油印完成。公社周围及社直单位墙上的宣传标语均由我书写,大型活动的宣传展牌也由我书写。在高家堰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工作,地名的调查核实,地图的绘制、地名的卡片填写等工作均由我和李光彩、王之国三人完成,历时四个月,跑遍了高家堰镇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由于任务完成很好,被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在石洪工作期间,除完成日常工作外,还负责完成了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配合中心,架通了从白果坪电站到彭家河4公里多的高压电线,解决了石洪通电的历史。完成了彭家河、马家河、西贫溪三处改河造田工程。修通了从白果坪到彭家河近4公里的乡村公路,大大方便了石洪人民的出行。在石洪期间,担任秘书,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举办多场集体婚礼,受到上级肯定,被团县委评为优秀团干部。
1984年7月,从石洪乡调到津洋口区津洋口镇,任党委委员、副镇长、主管计划生育和乡镇企业。为了搞好工作,跑遍了所辖的习家湾、津洋口、菖蒲溪、邓家坝、潘家塘、三渔冲、胡家棚、太阳山、合子坳九个村。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区领导组成考察小组,赴江苏无锡等地进行考察。在津洋口镇仅工作了不到一年,就调到津洋口镇(大镇)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任务就是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写出第一手调研材料,供领导参考。为了方便工作,提高效力,自已掏钱买了一辆摩托车,走乡窜户。先后跑了津洋口镇下辖的津洋口、黄家坪、两河口、王家棚、郑家榜五个总支的几十个村,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晚上挑灯夜战,写出调查报告。在津洋口镇期间,先后担任过农委办副主任、政府办副主任、三渔冲办事处副书记。在此期间,于1987年9月脱产到县委党校学习了两年,完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中专班的学习任务,以全班全省统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在校期间获“书法比赛一等奖”。在津洋口镇期间,组织完成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并得到县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肯定。
1990年底,组织批准,调到县人事局工作,先在干部股工作了几个月后任办公室主任。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人事部门期间,在宜昌市参加了人事干部培训班学习。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带领人事局青年干部到重庆的巫山、奉节参观学习。在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为了给干部职工谋福利和刘汉军同志去贺家坪的紫台拉白炭,在去贺家坪的路上因小雨路滑,汽车在几秒钟内来了个360度的调头,幸好是面向山边,才未滚下山坡,使我们三人幸免于难。仍坚持到贺家坪把车修好后,上紫台山把白炭拖回来。
1994年,调到县委统战部工作,任干部科长。主要从事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推荐工作。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换届推荐党外干部担任副主任、副县长、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委。经我考察推荐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有候贵润、赵九芹、余志鹏、张武先四同志。在统战部工作的八年中,其中还兼任了秘书科长一年,两年被选派驻村。一是在大堰乡石滚埫村驻村工作一年,和县农机公司的熊安许一道协助该村修通最边远的六、七、八组的公路。长期驻在天主教堂里,向教徒们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神父、修女都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二是在鸭子口乡巴山村,进行科技扶贫。与县移民局干部邓开雄同志一道为解决该村产业发展,先后到浙江杭洲、恩施鹤峰、湖南长沙等地考察、购买茶叶采割、加工机械、引进茶叶良种。为解决该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植被,用一年时间宣传、发动、鼓励村民修建了164口沼气池,基本做到户平一口沼气池。这一年我被县委评为优秀工作队员。在统战部工作的八年间,书写和拍摄的新闻稿件,被《海峡两岸》杂志登载。被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宜昌市委统战部、人事局联合评为统战先进工作者。写的论文被宜昌市委统战部评为优秀论文。
主攻书画度夕阳,晚年作为见成效。
2001年底,全市进行机构改革,为响应组织号召,自愿申请提前退休,2002年2月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当年退休才50岁,最早在奇石苑卖奇石,一年多时间,生意也不好做,没有亏损,也没有嫌钱。后被请去办砂石料厂,厂办成了,未赚到钱反而还亏进去了十几万,自己6万多,大弟3万元,妹妹5万元,法人跑了,无法追回。总结经验教训,人要活下去总得向前走,决定一口气叹了。
为了充实晚年生活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重新拾起从小就喜欢的书法、绘画和篆刻,认真系统地来钻研学习。于是购买了大量的关于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的工具书、参考书、购买了近百盘有关书法、绘画、篆刻的光碟,订阅了有关书画的报刊杂志。在书法方面,甲骨文、金文、小篆、魏碑、汉隶、欧、颜、柳、赵的楷书,各方面的行书、草书的碑贴都买。在绘画上、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各种风格的书籍都购。在篆刻上、秦汉古印、今人名印、印刻学及制印方法等书籍都买。买了上百盘碟片,有的是DVD ,VCD碟机不能读,又买DVD机,边放碟边学习,边看书边学习。光看不练等于白看,又花大量资金买了纸笔墨砚进行临摹学习。为了学习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外面租房学习了七八年时间。在学习上以书为师,师古参今,取众家之长,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经过刻苦钻研,勤学苦练,近20年的笔耕不辍,潜心专修,在书法、绘画、篆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初步掌握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的基本常识,基本笔法、书写技巧和理论知识,并能随心所欲的进行作品书写创作。对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画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所了解,并能画一些作品。在篆刻上师承秦汉古印,也参阅近现代名家印风,粗细白文,粗细朱文,肖像,肖形,粗犷大篆,纤细小篆都有涉足。先后制印近千方,自存印章近500枚。
在学书习画刻印的路上,先后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领办的第十届国展作品在上海的培训班学习,参加了由省书法家协会和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在荆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参加了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在长阳举办的高级研修班学习,还先后多次参加三峡印社在三峡大学、在宜都市、在长阳县举办的培训班学习,以丰富知识、提升技艺。通过近20年的专研学习,使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篆刻作品都提升了一个较大的档次。
自2005年以来,参加各级的书画展赛活动以后,到2023年4月止,共71次荣获各种奖励。其中金奖39次,银奖6次。书画作品入编各级主编的书画典籍61部。
书画作品及相关事迹被湖北卫视、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华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百度、360、楚天都市报、书法报、三峡商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登载宣传114次。被省以上各级书画组织和单位授予荣誉称号24个,特别是在建党百年之际,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中国书法协会、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书法绘画作品先后被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中央退役军人委员会,襄阳市档案馆,紫阳县人民政府等中外26家单位收藏。
除60岁不做生不祝寿给县残联一次捐赠100幅书画作品外,还先后给县武警部队、消防中队、养老机构、乡村、学校、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赠送书画作品近400幅。
2011年自费编印了《向延法书画作品集》,其书名由省原书法家协会主席88岁的王俊峰先生题写。出版印刷了500册,免费赠送给了县直各单位和各书画爱好者。在建党百年,自己70岁,入党50年之际,自费出版了建党一百周年《向延法名家名作》专集,由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先生题写了《书如其人、正大气象》的评论文章,由华艺书韵文化研究院出品,自费印刷了500册,无偿分发给书画爱好者欣赏。在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建军95周年之际,由中国集邮艺术网,国礼艺术家邮品制作组委会分别制作了三部个人集邮册,面向全国发行。
退休后,于2017年3月组织各地战友及烈士家属47人,重返越南,战地重游,祭奠英烈,友好访问。于2018年5月组织铁二师六团的干部战士家属201人赴紫阳县,原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访问,得到紫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领导及紫阳人民的热情接待。多年来,在长阳将县城的战友联络起来,举办八一战友聚会,重叙战友情,重温军旅路。还先后参与了十五连战友在武汉、在山西运城、在安徽怀远,在四川绵阳的战友聚会,为战友们赠送书画作品200余幅。
自1989年12月加入县书法家协会以来,现已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翰墨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院士,北京尔康书画院院士,华夏国艺书画院院士,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宜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三峡印社常务理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被北京博盛四季书画院特聘为荣誉院长,被县老年大学聘为书法教师。自2014年担任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以来,带领和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各级展赛活动,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三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单位,单位被宜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评为先进单位,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各项工作走在宜昌市、湖北省老年书画的前列。
自2004年以来,积极传承书法,实行一对一教学辅导,先后培养学生186人。还先后被三峡大学篆刻班聘为篆刻老师,带学生45人。被县老年大学聘为书法教师,教学5年,分别教了楷书、隶书、行书,带学员31人。还被文峰教育、高家堰中心学校、沸点琴行书画班、繁星教育、尚博教育书法班聘为书法教师,共带学生96人。在带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岁,有幼儿园的、有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有单位干部,在校老师也有无职人员。带的学生有的经国家考级以达九级,有的已成为书法教师,在开班带学生。晚年为弘扬国学传承书法,尽了微薄之力。
贤妻良母好内助,幸福平安一家人。
在我的人生中,1977年经人介绍,结识了相处40多年的爱人,她的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撑起了这个家。为我分担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支持我的工作,支持我学习书画,方使我在工作和书画领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1978年12月,我和她在高家堰公社正式办理了结婚证,没有举行婚礼,就正式结婚了。她被招到县建筑公司后,从事木工工作,工作十分劳累。在身怀大女儿期间,仍坚持上班,1980年5月生下了我的大女儿,满月后带着一个婴儿上班是多么的不易,我当时与她两地分居,我在乡下从事行政工作,一个月只有一次休息的时间,才能夫妻女儿相聚两三天,帮助做些家务事。好的是我岳父是建筑公司的会计,有她爸爸在身边,我很放心。1988年,政策允许,她于2月份生下了第二个姑娘,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都茁壮成长。1990年底我被调到县人事局后,才解决了夫妻分居的问题。虽说当年经济条件不好,仍把两个姑娘培养成人。大姑娘大专毕业,在宜昌市一家私企工作,已成家多年,外孙女也14岁了。小姑娘大学本科毕业,在南京一家私企设计院工作,并在南京买了房,生活无忧。我们一家人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都没有遭受大灾大难,这要感谢我们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新中国,生活在一心为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使我们衣食无忧,无灾无难。
人生感悟
回顾走过的七十二年历程,欢乐较多,悲伤很少,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灾大难,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走到今天,实是幸事,回顾以往,感悟良多,自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心悚要正,德性要好。无论做事,为人处世,不论读书、学习,当兵保家卫国,还是从政为党为民做事,以及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绝不搞阴谋诡计,绝不耍小聪明。自我感觉,没有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没有做有辱祖辈父母的事情。
二是要有进取心,上进心。在当兵的六年间,对工作认真,对事情负责,才能得到领导和战友的喜爱,才能在部队入团、入党,当上副班长、班长,还被抽到新兵连带两年的新兵,受到营连的8次嘉奖。参加地方工作的27年里,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的身份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让领导满意、让同事满意,让群众满意,故每承担一件工作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上级的肯定,取得各种荣誉。担任县老年书画研究会长8年,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单位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个人被评为先进个人。被评为全省“老年优秀书画家”。
三是对事情要有执着的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笨点没关系,只要勤奋、只要努力,先天再差,后天是可以称补的。论文凭我只读了初中一年级,后补习了一个中专文凭,但我硬是凭刻苦努力,执着追求,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会了机关公文的写作,学会了各种字体的书写,学会了各种绘画的技巧,学会了篆刻、木刻以及各种生活常识的实际应用。还学会了制作彩视、美篇,还能在电脑上,手机里学习新鲜事物,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不掉队、不落伍。
四是对家人对社会要心存善念,豁达开朗。人生不可一心只求索取,还要多做舍得的事,多行善举,就是积福德,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行善不求回报,但老天会给你阳寿的。所以说,我从事书画活动后,尽一切努力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热衷于社会的公益活动。
五是传承好的家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的家风,好的传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烟火延续的基础。我的前辈虽说都是一个个普通的农民,但大人教导我们“犯法的事不做,闹人的药不吃”,始终铭刻于心。坚持“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理念,所以一直以来,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一生清廉,不贪不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六是人要豁达开朗,心胸要宽,肚量要大,能曲能伸 。遇事要换位思考,不自寻烦恼。在家里、在社会上要以和为贵,不与人计较得失,不争名遂利,人就活的快乐,身心就健康。
平铺直叙、简作回首、记录下来,留作回味。
2023年4月12日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