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1970年中秋节

  1970年9月15日我在部队测量队。

  十三团的,一支进入大兴安岭的测量队已经从西林吉完成了从西林吉到古莲的樟古段铁路测量任务。从西林吉稍事停留,开始了向图强方向的挺进。

  时至九月,大兴安岭进入了秋冬交替时节。秋仿佛短暂地让人没有感觉到就进入了大雪纷飞的冬季。

  从进入大兴安岭就感觉冷。因为我们八月五日到满归的时候就见到水泡子边结出了长长的冰凌,捧起水洗脸,刺骨的凉。我掰了一块刀一样锋利的冰条,任其在手里融化着,随着从手上落下来的一滴滴水珠,我茫然地对北边的远方,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我判断,北边,一定更冷。

  没错!

  进入大兴安岭腹地,这里温差很大,早晨0度以下,中午28.9度。这是8月。

  到了9月,气温急转直下。开始雨夹雪,后来只有雪。

  冷,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不冷的时候了。大兴安岭进入了冬季!

  我们从西林吉往东测,过了大林河,还没到老槽河。

  晚上,单帐篷里,冷!测量班老班长围着棉柀,披着皮大衣,卷着旱烟说:可能快八月节了。

  我们那时候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没有计时的工具,因为没一个人有手表,也没有日历牌什么的。干一天活,不知道几点几点,只知道森林里暗淡下来,可能是下午到傍晚的时光。更不知道准确的日子,更别说农历。

  老班长的话勾起了大家的话题:

  “八月节,吃不上月饼了!”

  “我们家八月节每人给半斤面。”

  “我们生产队八月节杀羊,熬羊汤,一大锅,分,一勺子一勺子,还分一块羊肉,我们家包冬瓜羊肉馅饺子,我爸爸还要喝点酒…”

  ……

  大家想着八月节。外面是风掠过树梢的声音,呼呼的响。那风也会下到地上,掀开帐篷的门帘,把被雪冰凉了的温度刮到我们的身上,老班长把皮大衣的领子竖起来,又去卷他的纸烟。我们心里还温热着对八月节的回忆,但,那冷冷的风,却让我们回到大兴安岭冬季的森林里。

  可是,这天,老班长说可能是八月节了!

  从老班长嘴里喷出的烟雾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家乡屋顶上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是家里八月节那天做晚饭的时候,那炊烟比往常要飘的更远更远…

  那天,是我在部队的时候,那是1970年的中秋节。

  那天,也是八月十五,我在大兴安岭,在部队。

  2023年9月29日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