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厦门有个鼓浪屿,是个动人心弦的好地方?在20世纪乙卯年,我去了一趟,果然名不虚传。
那天,我们弃舟登岸,踏上鼓浪屿,顿时让眼前的奇景惊呆,楼房鳞次栉比,多为古建筑,风格各异,尽享各国风情。岛屿上植被率高达近100%,土地和房屋都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群鸥竞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行走其间,凉风习习,惬意非常;加之岛上无车马喧嚣,唯有鸟语花香。我恍若进入了梦幻般的温馨世界,心中突然涌现出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乡情怯,好像不是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而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怀抱。
它就像一颗熠熠闪光的碧色明珠,嵌在中国的南疆海边,月白风清,真水无香,令人难忘;尤其是那琴声合着的浪花,简直就是高雅艺术的演绎——因海风与岩石的撞击鼓动着浪花涌合着琴弦,奏出了天籁之声,奏响了它的名声。
怡然行进在“人皆步行,却无车马喧”的“平等路、安全岛”上,在保持着最原貌的绿色生态中,支棱起双耳聆听着从别墅绿荫中传来的悠扬琴声,细细体会琴园韵味,让悠扬梳理心绪。建筑小巧,造型新颖,犹如天女散花般的洋楼别墅,远的依“日光岩”高耸,近的若隐若现在万绿丛中。越往前走,琴声越浓……好似把鼓浪屿的新鲜与陈旧,沉静与安宁,动感与静态,向我一一倾诉,娓娓道来。让我嗅出了古老旧宅的檀香,花草树木的芬芳,如香气的发散,幽幽渺渺;亦如音乐的妙韵,悠远萦绕……
走过一栋栋洋房,一片片的别墅,才知道人间原来真有这样一处幽静、闲散的好地方,藏在海的尽头,独居在浪漫的仙境里。
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建筑,掩映在青黛中,飘摇在海市蜃楼般的神话里。郁郁葱葱的弹丸小岛——鼓浪屿啊!
当我真正感受到这清丽的海风,踏上眼前这倾斜的石板路时,才知道心灵一直在期盼什么。才知道那梦幻般的期待原来都是为了你!
带着潮汐的阳光蒸发掉了一身的疲惫,慢慢走进深巷,悠悠的花香,把我的意识定格在这片不染纤尘的岛屿上。洁净的小路,曲曲弯弯把悠远的历史融进了我的思绪里。
独木成林的大榕树随处可见,发达的根系,也都纵横交错地攀缘在古旧的围墙上。棕榈和凤凰木也格外地茂盛,蓬蓬勃勃地占据着硕大的地盘,时刻告诉你,它归属于这个小小的岛屿。
走在鸟语花香、雅静清幽的大街小巷,我被两边那风格迥异、姿态万千的各式建筑所陶醉,所迷恋。鼓浪屿除少数中国式的大宅院落和庙宇外,诸多建筑或多或少吸取了欧陆建筑艺术精华,有的则直接模仿欧美的建筑。
因此,鼓浪屿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之雅称。 崭新的楼宇、别墅,基本属于厦门的公署机构和知名人士,或是发了财的豪绅。
其实更叫人留恋的不是这些璀璨、豪华的崭新,而是那些残存在旧梦里的古宅、花园,还有那段屈辱历史的写照。
从残破的栅栏门悄悄地走进去,踏着满地湿滑的青苔,真想寻觅到那曾经的笙歌和穿着蕾丝花边旗袍的佳丽。弯下腰,仔细看一眼花坛的琉璃旧瓦,似乎还有纤纤细指留下的痕迹。
据资料介绍,旧年的鼓浪屿,住着许多由国外归来的侨民。随他们带入的异邦文化,从斑驳残缺的建筑中可见一斑。考究的百合浮雕和古希腊宏伟气势,都属于它们的记忆。“似乎可以窥见当年的壁炉,枝形烛光,细瓷银刀叉,以及踮在留声机前如醉如痴的白缎舞鞋。”引导着你走入其间,拜访老宅遗眷,会看到八九十岁的老妇人,“正襟危坐于幽暗大客厅,奋指叩击一架德国老钢琴。琴声遒劲激越,倾吐满腹沧海桑田。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历史的遗韵,在琴声中沉沉传来,庄严而深邃,让你肃然于其中,流连而忘返。
袖珍小岛,深巷绵延,一幢一个历史,一步一个叹息!一路行来,一座座原木斑驳的小洋楼,从荒芜的花园里偷窥着你。
参天的树木,摇摆着茂密的枝叶,沙沙的在你耳畔诉说着默默的企盼。
小铁门虽然锈迹斑斑地萎缩在那里,却敞开一个硕大的洞口,呼唤着你。
高大的廊柱、雕花的石栏,还有那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虽然早已落满尘垢,可那些雨后的花花草草,却没忘了开出一串串五彩斑斓的小花,骄傲地面对着天上明丽的阳光。
漫步在鼓浪屿幽静的大街小巷,两侧树木郁郁葱葱、枝枝蔓蔓;光顾两侧独门独院的小楼、别墅,想到这里曾留下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朦胧诗人舒婷、我国妇产科的开拓者、白衣天使林巧稚的故居;我肃然起敬。
每一位让我敬慕的先贤的眼睛,都好像在看着我这样偶尔光顾的不速之客;作为来者,我们该如何善对小岛上每位彪炳史册的先贤呢?
开满野花,溢满芳香的小径,引导着你的脚步,忽然就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天使雕像,原来我们又走进一处古朴的花园。
相思花在岩石缝间开得粉红、多情,一棵棵叫不上名高大的常绿树木,却庄严、肃穆地低垂着脸。
它们是在向一位白衣天使致敬,她就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
的奠基人林巧稚,一处典雅的房子,就是她的纪念馆。
多少孩子经过她的双手走进人间,多少母亲享受过天使带来的甘甜,是这位慈祥的老人,她把无私的博爱洒满了人间。
鼓浪屿虽小,却是六十多位名人的故居。精英们的优秀、素质全都能在这里体现,志士们的豪情、尊贵也随处可见。
悠悠的音乐之声,既有钢琴的叮咚,也有管风琴的呜咽,融合在一起飘出了那个陶冶艺术家的小岛殿堂,给曾经灰色的历史装点了一丝音乐的浪漫。
细想想,那些交织在豪华与腐朽中的故事,也许就是在这叮咚的音符和多变的旋律中写完。
素有“万国租界”的鼓浪屿,目前依然看得见十几个国家当年在岛上建设的领事馆。走近它就走进了一段耻辱的历史。
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懦弱,助长了列强的贪欲,平和的小岛一度成为侵略者的乐园。
当我们今天徜徉在那些豪宅别墅时,不应只欣赏她的优雅和光鲜,更要咀嚼品味她的原味和酸楚。
我不再说那些让文人写烂了的名胜,也不再说那遥望着台湾的郑成功大英雄和洒满思乡泪的日光岩。
连一辆自行车都难得看见的小岛啊,你的宁静、平和、优雅、慵懒都写在这日渐嘈杂、龌龊、肮脏世界的当下。
不再说那些深巷,也不再说那些如歌、如梦的洋楼小院,只看那些戴着眼镜,拄着拐杖,提着菜篮的悠闲老者,那些变得越来越市侩、越来越商业化的,你就会明白鼓浪屿的优雅、文明,恬淡,还能延续多少年?
走出鼓浪屿,我的心海依旧泛着绚丽而沉重的涟漪,也有丝丝的隐忧和惴惴不安,耳边总在回响着大海鼓浪的涛声,哗-哗-哗……
前不久,拜读了著名女诗人、女作家舒婷的散文集《真水无香》,用它来比喻鼓浪屿,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真水无香”本是一方清代的印。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你就会觉得像在月圆之夜步入了空庭,清朗朗的月光在刹那间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时间有莫名地感动,很想说出来,可不知道对谁说、从何说起……
读过多少名言、格言,都是有智慧的,可是有哪一句比“真水无香”更宁和、透彻、充满清气?那些名言、格言,往往是教人进取、催人奋进的,是有目标要去争取的;而“真水无香”却是没有目标,也不争取,只是一种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这才是大智慧啊。我有高山仰止之感,五体投地地佩服之至。正像一项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对这本书的授奖辞说的:“《真水无香》集中描述了一个岛屿上的历史和现实,那些并不邈远的人和事,通过作者内心的回访,洋溢出一种令人叹息的真情感伤;舒婷对生命记忆的检索,对细小事物的敏感,对历史人事的温情和敬意,坚定地向我们重述了那些不可断绝的精神纽带对人类生活的微妙影响。”
读《真水无香》,掩卷难眠,它让我再度回味了一段被琴声陶醉过的时光;也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心灵。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让我在悠扬的琴声中尽情享受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