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线轶事
在襄渝线待了一年的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修车,下班吃饭,熄灯睡觉。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晚饭后或星期天打个篮球。业余生活非常单调,枯躁。虽然说生活条件差一些,但是与施工一线的连队相比较,我们能分到汽车连是很幸运了,是令人羡慕的单位。施工连队不但在隧道里,大桥上的作业中时刻都有危险存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也得小心,提防。
在襄渝线时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件事是去看电影路上亲眼看到的事情,那真是祸从天降,防不胜防。
在蜀河时的一年里总共出去看了两次电影,一次是在连队东边的汉江河滩上看了次电影。第二次是去驻地与沙沟大桥中间的一营驻地看电影。
晚饭后听说出去看电影,大家都很高兴,早早的收拾完毕,带上小马扎按班排顺序上了几辆解放牌大卡车,四五辆汽车依次出发,驶向一营驻地看电影。
一营驻地在沙沟大桥东边,距离我们连约有六七里路。我们团施工区段在汉江南岸,山大沟深,道路是在山腰上开凿的施工便道,道路一边紧靠大山,另一边是几乎垂直的陡坡,好几百米长的陡坡下是汉江,路窄弯急,车辆行驶很慢。
汽车行驶不长时间,路过一个连队,连队营房在山坡上,汽车在山坡下经过,有几个战友在路边散步聊天,汽车行驶速度很慢,我们车上有人认识站在路边的老乡战友,还互相打招呼说话,汽车开过去也就二三秒钟时间,亲眼看见路边的一个战友摇摇晃晃的倒了下去。旁边的几个人把他扶了起来,我们在车上都看见了,都不以为然,想着没有什么事。
第二天听我们班的战友说,当时是山上飘落下一个小石子击中了他的头部,旁边的几个人当时就把伤者送到设在蜀河的团卫生队抢救,当天晚上人就不行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有资料记载,说襄渝铁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两个人,襄渝铁路是铁道兵、民兵、学兵们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施工连队的战友们在隧道内外,在大桥上下作业,危险时时都有,稍不留神就有伤亡之险,但谁能想到,工作之余在路边散步也遭到了飞来横祸,真的是祸从天降?让人想像不到的伤亡就这样发生了。
这个事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年修建襄渝线施工环境的险恶,危险处处都有,防不胜防。
第二件事更是令人痛心,是我听班里战友说的。是逞强好胜,姿意任性,不遵守规则,不考虑后果惹的祸。
一九七三年五月份,襄渝铁路已经全面进入收尾工作,上场的民兵,学兵己经开始分批陆续退场返乡。沙沟铁路桥,沙沟隧道基本上完工。
按照上级要求,一营在隧道口安排哨兵站岗,不允许从隧道里面通行。
谁也不愿看到的一幕悲剧在此地发生了,几个学兵要去沙沟,从公路走要绕弯路,嫌天气热怕太阳晒,从隧道里走既凉快路又近,几个人执意要从隧道里通过,站岗的哨兵解释,劝阻,学兵不服气,不听劝说,说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流血流汗,在隧道里干了两年多,现在隧道通了,我们走个近路都不行?
双方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火爆脾气上来谁也不怕谁,互不相让,争吵升级,学兵执意要强行通行,哨兵坚决不允许通行,争吵中哨兵对着一个学兵腿上开了一枪……
冲动的情绪是魔鬼,不受约束的情绪给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都是伤害,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带来的是惩罚,是一生的悔恨。
且不论此事谁是谁非,责任轻重,善后处理那是上级领导考虑的事情,就个人而言,学兵很快就要退场返乡安排工作了,逞一时之勇,无视纪律,规章制度,受伤返回,情何以堪?怎么向家人交待?是因工负伤?还是…?
哨兵机械执行规章制度,不会灵活处理,不懂得审时度势,随机变通,在不是敌我矛盾的情况下,开枪伤人,是杀敌立功?还是…?为此事能立功受奖?
美篇地址: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