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中国铁建——铁道兵安放军人乡愁的地方

  


 

中国铁建——铁道兵安放军人乡愁的地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48年7月组建,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后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千钧重负,艰苦卓绝,走过了35年辉煌的战斗历程。

  铁道兵的前身,是1946年6月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47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1948年夏秋,辽沈战役即将打响,为保障铁路军事运输的安全和迅速修复遭破坏的铁路,中央军委东北局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补入二线部队,并以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 8万余人。7月5日,铁道纵队在哈尔滨极乐寺举行成立大会,人民铁道兵从此诞生。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中央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1950年9月1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通令,确定铁道兵团属军委建制,下辖3个师2个独立团,共3万余人。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铁道纵队在“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奋力投入东北地区和关内北宁、津浦、平汉、陇海、粤汉、湘桂等铁路的抢修。共计修复线路1600公里,桥梁980座,车站房屋约6000平方米,架设通信线路约5万条公里,有力地保障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进军江南、西北的铁路运输。全国大陆解放后,又积极参加铁路复旧工程,使8000多公里的铁路迅速恢复了通车。铁道兵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路军事运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供应和部队机动的骨干力量。侵朝美国空军一直将铁路列为重点打击目标,集中大量飞机不分昼夜对朝鲜1300公里的铁路线,进行了狂轰滥炸,共出动各式飞机5. 9万架次,投掷各类炸弹19万多枚,妄图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线。为打破封锁,从1950年11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和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相继入朝执行战地铁路保障任务。面对破坏严重的铁路线,铁道兵官兵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前进抢修,分段保障,抗洪保桥,粉碎“绞杀战”,紧急抢建铁路新线中,密切协同,群策群力,排除万难,克敌制胜。共抢修抢建铁路延长线1000多公里,桥梁2300座次,便线便桥127公里,隧道122座次,车站3600处次,通讯线路21000条公里,还抢修铁路新线210公里。创建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铁道兵团4个师1个独立团与志愿军6个铁道工程师,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4年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此后部队几经扩编,至1974年底,铁道兵共辖3个指挥部、15个师、4个独立团、2所学院、1个科学技术研究所、1个农场、5个办事处、3所野战医院、9个仓库、15个工厂,实有兵力43万人,成为国家铁路建设和国防工程施工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标志着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铁路建设的重大任务是修建联结华北、西北、西南行政区间和通向沿海港口的交通动脉,增强沿海国防力量,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铁道兵迅速承担起繁重的铁路建设任务。这些新线大多分布在交通艰险闭塞的边陲海滨、高原僻壤、沙漠戈壁、林海雪原地区,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工程艰巨。铁道兵广大官兵,发扬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构建中华四通八达的铁道网,处处洒下了热血和汗水。铁道兵先后参加了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嫩林、襄渝、京原、京通、青藏、南疆、通霍、兖石等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修建任务。共建成铁路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长的三分之一,被人民群众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铁道兵担负的国防工程,主要有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核试验基地的铁路线、战备公路、飞机洞库等项目。还参加修建中(国)尼(泊尔)公路,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天津引滦入津等国计民生工程。还在京广、宝成铁路的抗洪抢修、唐山地区地震的铁路抗震抢修、江河防汛、森林灭火、草原清雪开道等紧急抢险救灾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铁道兵参加了3次战争。1965年4月,美国扩大侵略越南战争。从1965年6月至1970年7月的5年间,铁道兵部队在越南河内至友谊关、河内至老街、东英至太原3条铁路线上,冒着美国空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不屈不挠,决战决胜。共抢修线路桥梁约3500处次,抢建新线和改造旧线479公里。还抢建和保障老街至孟康、老街至巴丹、板丹至西庄3条公路,共长434公里,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和战后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发起对印度军队自卫反击作战。铁道兵部队迅速开赴战区,抢筑错那至达旺急造公路25公里,支援我军歼击敌军获得胜利。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对越南军队自卫还击作战,铁道兵部队担负战区铁路保障任务。在东线,抢修凭祥至谅山铁路32公里。在西线,抢修河口大桥和河口至柑糖、老街至铺镂铁路共37公里,为我军攻歼凉山、柑糖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铁道兵35年的历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同志,对铁道兵部队始终极为重视、信赖和关爱。多次亲切接见官兵代表、题词勉励,成为广大官兵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战争和铁路建设中,铁道兵涌现出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杨连第,荣获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以“杨连第连”,“抗洪抢修模范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集体,他们是铁道兵的光荣和骄傲。先后有8300多名铁道兵官兵光荣牺牲,他们长眠在青山绿水间的铁道旁,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建军97周年:铁道兵精彩其中 。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主题展览”中。煌煌97年军史,35年战斗历程的铁道兵,有多少精彩闪耀其中?

  铁道兵在“解放战争”部分出现,是一张大家熟悉的“名作”:铁道兵抬钢轨。照片很有力量,个个精气神!文字说明大意是:为了战争的需要,成立铁道兵。



 

  “抗美援朝”部分,大约数十件照片、文物,没有“铁道兵”名字,但铁道兵的战绩“在册”:坦克运往前线。文字说明:1951年8月,美国空军发动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志愿军后方各兵种协同配合,掩护交通线,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抢运物资,形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队参加工农业生产”部分,紧挨着2件铁道兵的文物: 成都的部队用铁道兵农垦局的信笺,写致铁道兵的信,表达学习铁道兵、开发北大荒的决心。 缅甸的中学生赠送鹰厦铁路筑路英雄的锦旗。文字说明:缅甸华侨中学赠送鹰厦铁路筑路部队的锦旗。 文革时期,“军队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部分,展示的照片滑天下之大稽——严重差错。

  最光彩的时刻到了:“支援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

  铁道兵修建北京地铁:文字说明是“随着铁道兵的扩编和基建工程兵的组建,解放军成为国家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骨干力量。图为铁道兵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

  襄渝铁路:1968年至1973年,铁道兵部队参加修建襄渝铁路。

  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

  1975年豫南抗洪救灾。

  军队“支援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5张照片,2张有名有姓“铁道兵”,唐山抗震救灾、豫南抗洪救灾没有特指“铁道兵”,铁道兵有怎样的表现?铁道兵历史上4个“国字号”英雄集体,其中3个就在这两场“战斗”中诞生......

  英雄的铁道兵,为八一军旗增光辉,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书写了光彩夺目的华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莎士比亚《暴风雨》的戏剧中,有这么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将过往看做序章,便是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不再抱怨,不再踌躇,看准未来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行,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人生,并非坦途,而是波澜起伏,没有一生的荣耀,只有不断超越的过去;没有一生的挫折,只有那颗不朽的心。

  一路走来,有些人走得快,从成群结队到孤身一人;有些人走的慢,但步履坚定,十年如一日,时光是公平的,懂得利用时光的人,时光也会予以厚报;只会荒废时间的人,时间便会荒废对方。

  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在岁月的旅程中,不断回首,却又坦然。

  人生终会有一段灰暗的日子,迈过去便是一片坦途,迈不过去,人生终归浑噩。

  就像莎士比亚那句: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时光缱绻,岁月无痕,在逝去的日子里踌躇,我们只不过是用时光在慢慢抹杀自己。

  痛苦与哀嚎,那是弱者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并不能解决自身的枷锁,反而会将我们拖入深渊;而那些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在灰暗的时光中,抓住心中的那道光,不断前行,冲破灰暗。

  回首过往,几人欢喜几人愁,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

  有些人只会感叹,这一年原地驻足,往后岁月,应该也就如此了吧!

  有些人看着自己微薄的成长,也会心有安慰,毕竟自己在慢慢变好。

  有些人将目光放在了几年之后,走过了人生一道又一道风景,始终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行。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吧,在岁月的侵蚀下,一直持续到看不到对方,才肯罢休。

  人生永远不要妄自菲薄,谎言说多了,会成真;当你认为自己不行了,那就真的不行了。

  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人生,别人也无法干预我们的人生,唯有自己,才是人生的第一负责人,唯有自己,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

  转眼几年,细数过往,我也曾停留在原地,那段迷茫,虽不致命,却也伤其筋骨。

  如今终于学会将过往制作成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打开序章的钥匙。

  所谓经历,不外如是;所谓过往,渺如云烟;所谓荣誉,浮光掠影;所谓步履,一步一行。

  已过去的前三年,应该是无数人生中最难熬的吧!疫情环绕,步履维艰,但阴霾过去了;守得云开见月明,阳光总在风雨后。

  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敲响,以往的遗憾与懊悔,在这一刻也化作了烟尘,随风飘散。让过往化作钥匙,一把能够打开新序章的钥匙。我们都能被岁月温柔相待,即使繁华落尽,内心依然会温润如初。

  新的征程,不拘泥过往,不畏惧将来,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不如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自己成为自己。

  军人的乡愁是部队。作为在七十年代就来到通辽的铁道兵,我有幸参加了京通、通霍、通辽铁路枢纽的兴建和参与了新通高铁的建设,以致成为真正的铁路人;有幸行进在这个朝气蓬勃的队伍里——我渴望,渴望着我的事业与意气风发的草原一起成长;我梦想,梦想着把我对科尔沁草原的爱,把我对铁路文化、草原文化的理解谱写成异彩纷呈的华彩乐章,在我的第二故乡这个美丽多彩的草原上奏响!

  前年10月27日晚9时40分,笔者和许多铁道兵战友一样,早早就等候在电视机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中央电视台CCTⅤ7《军迷行天下》播出的《重返“生命禁区”西里尼》记录片。

  片中那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感人情节、一幕幕生死与共的深情回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当年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筑路工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踏上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反复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党领导人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始给坚持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年,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和铁路事业,数十万铁道兵将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他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视死如归的坚贞、不畏牺牲的风范、艰苦奋斗的作风,绘就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精神底色。

  如今,铁道兵这个兵种已经不在了,乡愁无处安放……铁道老兵们年龄也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少了。但是,铁道兵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历史功勋,和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必将和当年“老红军精神”“老八路精神”一样,千秋万代、名流千古,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必将融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成为鼓舞和激励我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随着岁月的变迁,年纪变老了,开始怀旧,兜兜转转一大圈后,最后还是想回到军营“故乡”——带着虔诚的心愿,跪拜在它的脚下,寻找那份心灵的回归。或许这份宁静致远,才能洗去疲惫,或多或少的伤害,人人都说故乡好,可故人却在他乡老。

  故乡,我们在它的面前是渺小的,时常卑微的蜷缩在它的脚下,贪婪地嗅着久违泥土的芳香,经常崩溃的留下一滴滴眼泪。回到故乡,我会拿起手机让它的风景,在手机和外面的世界开花结果。站在它的岸边,闭上眼睛泪水经常模糊我的内心。我不知道,今后是否还有力量,面对漫长的思念。甚至不知道滔滔江水,是从故乡流过,还是从我的心底流过。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曾无视它气壮山河的豪迈,默默无闻的奉献,以及源源不断的存在。

  小时候,曾经千方百计想摆脱家乡,觉得山前山后,坡上坡下,小村庄有些地方很土气;没有高楼,没有车水马龙,总想走出去。当我寒酸的背起行装,走向远方,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乡任何地方都精彩。带上迷茫的向往,无所顾忌的在文字与脚步,在太阳与万物之间飘荡。当我在地图板块上,印下微乎其微的足迹,在别人故事里,努力充当成功的配角,修补空虚之时,又在想家的泪水里,经常一遍一遍,回味父母关爱的叮嘱。

  我来自于农村,对于那片水土是有感情的,而且是深厚的。有山有水,有田野有风景,就有了灵气。有人脉有村庄,就有许多故事。当你再次回望故乡那一份份温暖的亲情时,你才在乡愁里读懂家乡的景色是有味道的,是身躯和血脉亲情相牵,亲人之间永远关爱磨练的味道。站在时光的彼岸,追寻曾经相处的感觉,那些远去的日子或淡忘的乡愁,永远铭记在心里。

  有志在四方,乡愁有处放。你好,中国铁建!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84年1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1990年8月,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注册成立,2007年11月5日,整体重组改制设立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10日、13日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目前,全公司共有员工29.5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



 

  2023年,中国铁建新签合同总额32939亿元,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30410亿元,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52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38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8亿元,实现净利润323亿元。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3位,连续18年跻身世界500强。

  公司主要二级子公司34个,其中号码子公司15个,分别是中铁十一局至中铁二十五局。

  我所在的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组建于1949年8月,历经长沙起义、广西剿匪、荆江分洪、抗美援朝、国内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1984年1月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2001年12月企业改制改称现名。

  公司拥有国家铁路、建筑、公路、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同时具有铁道、建筑、公路、市政行业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资质、爆破作业许可(营业性)一级资质及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现有员工16122名。

       2023年公司净资产552.32亿元,净利润4.2亿元。
 


 

  初见中国铁建,是在头顶烈日勤跑现场、指导施工,连续工作已成为充实的“资本”,桩基、墩柱、掌子面……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夜晚,或值班严把工序、或伏案疾书完成内业资料,现场的指令声、机器的轰鸣声、胜利的欢呼声,共同演绎“争第一”的激昂旋律......

  认识中国铁建,是在施工任务繁重,中国铁建人栉雨沐风,彻夜不休以钢筋混凝土为伴的日子里;是在项目中标时,中国铁建人一鼓作气,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华年里;是在中国铁建人无私无畏、牺牲小我,换来城市与乡村的美好整洁和祖国交通网络日臻完善的付出里;是在中国铁建人燕山脚下,灞河之滨,挽滔滔黄河,携奔流长江的家国情怀里;是在国外施工的同事告知我们,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是每个中国人的信念与安全感里;是以大国工匠之姿,打造时代精品工程的万丈豪情里;是在中国铁建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铮铮誓言里……

  每次回家,我都会把中国铁建的故事讲:临近春节,中国铁建全系统各项目部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组织帮助农民工兄弟返乡,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中国铁建奋楫海外,全球拓荒。利比亚归国,情节不逊于电影《万里归途》;新冠疫情肆虐下展开的“春苗行动”,彰显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竖起大拇指,祖国强大!

  您在夕阳下,烹着茶;

  像幅画;

  我在前门前,朝阳里,乘着夏;

  又出发。

  顺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

  岁月奔涌,一如初相见。

  铁道兵军人的乡愁,安放在——中国铁建!

  那就在乡愁里修行吧,它能容纳我们的迷惑任性,让心情宁静深邃,收获芬芳,写满充沛的憧憬。格局会向远方延伸,且行且悟,当收获满满,便是最优秀的我们与理想连接。

  在乡愁里修行吧,我能看到故乡的群山,比外面的山威武雄壮;看到千古流芳日夜奔腾的大江,炊烟在村庄上空跳舞,对着夕阳的地方朝拜,我的思想境界会更通透更辽阔。在乡愁眷恋里修行吧,会与故乡的景色去悠长。

  在乡愁里回味,一边是青山绿水,一边是无限的风光......

  在今后生活当中,我不会在为烦恼劳神,为污浊劳心;正确对待生活,永远活得干净;会在浅淡的烟火里,将一壶生活陈酿的清茶,慢慢煮成快乐人生的岁月。在文字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然后把从前、现在所有的故事,都变成纷纷扬扬,感人致深的抒情诗句,安放在乡愁里。

  我在想,纵使人离故乡,但心依旧是牵挂着那个军营的地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故乡并非在某一处,故乡,在心里。

  军魂永在,致敬永远的铁道兵!



  烽烟战火中

  你们穿军装、擎战旗、浴沙场

  功勋酬赤胆 ,铁血铸军魂

  铁路就是你们的勋章

  繁荣祖国时

  你们越山川、跨林海、战高原


  工笔绘虹途,奋斗织路网



 

  桥隧铭刻你们的光辉

  岁月为鉴,山河作证

  脱下军装

  你们军威不减、军魂不散

  铁道兵精神

  风雷激荡、永放光芒


 

  1984年10月1日,在国庆35周年阅兵式上,由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员工组成的国旗方队行进在天安门广场。

  2024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铁道兵,一支已惜别人民解放军序列40年的特殊兵种,从烽烟战火中走来,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大军打到哪里,铁道兵就把铁路修到哪里,筑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又成为共和国建设征程上的先锋队。

  尽管这支队伍已经脱下了军装,但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中,始终闪耀着铁道兵的夺目光彩。“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

  旧时光里的铁道兵身影!



 

  致敬永远的铁道兵

  从浩瀚草原到南粤大地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

  从巍巍群山到涛涛江水

  哪里都有你的身影

  你是曾经的铁道兵

  你是永远的铁道兵

  ......

  致敬永远的铁道兵

  走过千山万水

  铁道兵军魂不灭

  传承着“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豪迈与坚定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

  至今依然指引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来时路

  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将更多奇迹续写在祖国大地

  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的光辉业绩

  中国铁建——铁道兵安放军人乡愁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