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路边小摊有歌声


 
       在重庆江北观音桥附近的大庙车站,每天早上从那里经过时,总会听到一个小摊上不断地传出歌声,那是从一个播放器上传来的,他播放的都是一些老歌,虽然我之前从没有在这个小摊上吃过早餐,但是我却被那歌声吸引。
       某天早上听到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那曲调清扬、明快、热情、绚烂,富有乡土风味、时代气息和青春激情,让从农村到城市的市民回想起当年用艰苦劳动和辛勤汗水改变着家乡面貌,以及 “包产到户”后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这歌声就像在抒发广大农村男女老幼内心的欢悦之情。
       某天早上听到的是《小城故事》,歌曲沉稳中流露着甜美、温柔中蕴含着活力,充溢着摄人的魅力。歌词虽然简单,但很有画面感、口语化,娓娓道来,朗朗上口,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向另一位朋友聊天、倾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力量。
       也许是被这些老歌所感染,很多次我都想在这个小摊吃一次早餐,多听几首老歌。
       一天,我刚好没有吃早餐,下车走到他的小摊前,要了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坐在一小桌上吃了起来。
       这个小摊是一个案板和两张方桌、一个煤气灶组成,案板就平放在一台电动三轮车的货箱上,案板上摆有待炸的油条胚子,稀饭、包子、馒头、小面、油条、豆浆摆放在小摊的旁边,两张方桌再依次摆开。
       这汉子名叫张敏,五十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比较瘦弱,一件有些发暗的白体恤衫穿在他的身上,那体恤衫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再加一条围裙套在外面,腰间一束,其身体显得更加瘦弱,裸露的古铜色手臂不停地晃动,手掌不停地面团上搓揉。他脸色黝黑,额头上有岁月犁下的道道沟壑,沟壑里已有汗水流出。
       期间,我与他聊了几句。他说,他和旁边的几个早餐摊子都是政府为了增加市民收入而设,让他们卖一些稀饭、包子、馒头、小面、油条、豆浆之类的,但只准许早晨六点至八点半这个时间段售卖早餐,只能在车站步行道一百米范围摆摊。遇到创卫检查,或者是有领导视察,他们就不能在车站摆摊了。
       顿了顿,他又说,他家人口多,上有老下有小,而他和老伴十年前就下岗了,只靠一点低保维持生活,儿子和儿媳都在跑保险,没有固定的收入,孙子已在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收入,这开支,常常让他们绞尽脑汁。疫情发生前,他在一家公司当保安,一个月两千多一点,老伴在一饭店当洗碗工,一个月两千多。而疫情发生后,一家老小就靠他那两千多维持生活,真难呀。还好,封控解除后,政府出台了政策,让老百姓摆个小摊,挣点小钱补贴点家用。
       张敏当过兵,在部队时干过炊事员,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技术活都生疏了。于是,他又去一个开早餐的朋友处学了一个多月,回到家里自己炸了几次油条、蒸了几次包子馒头,都失败了。看到盆子里面的那些失败品,心疼得要命,毕竟一袋面粉几十上百元,再加上肉、菜籽油,一次废了的东西价值达到一百多元,也只能叹息。
       一些邻居拿他开玩笑,讥讽他,但他并不生气。只是老父母、老伴以及儿孙们望着他的眼神,让他感到难受。
       后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实际操作,终于成功了。
       为了赶在早上六点开买,他和老伴三点半起床,开始煮稀饭,蒸包子、馒头,磨豆浆。五点半将这些食品及锅碗瓢盆、灶、桌、凳用电动三轮车拉到这里,待将这些东西依次摆开后,就到了六点了,这时,已有过往的食客来吃了。
       为了吸引食客,张敏在做包子时,力求皮薄馅多,做馒头、油条时分量稍为比别人多一点,而稀饭、豆浆随便喝。
张敏从小长大喜欢唱歌,他知道吃饭时听听歌,可以愉悦心情。于是,他就将一个播放器放在小摊上,播放一些歌曲,自己偶尔也随播放器播放的歌曲哼几声。
       没有想到这些措施一实施,他的生意比别人好很多,而且回头客也多。
       张敏说,他们每天早上摆摊到八点半,七点半时,他就要去不远处的一栋大楼值班,而他老伴则买到八点半就收摊,上午十点,老伴再去饭店上班。
       在我吃早餐并与他聊天期间,那录放机正播放着《爱拼才会赢》,歌词中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似乎告诉我们面对每一个困难,必须发扬艰苦  奋斗的精神,不低头,努力拼搏。
       张敏见我已吃完早餐,递给我一支烟,被我谢绝。
       我问他收入怎么样,他叹了一口气说,还可以吧,每天除了成本,能剩下二百元左右。虽然寒来暑往,风里雨里,披星戴月的打拼,肯定是很累,但是,有这部分收入我们很欣慰了,可以补贴我们家很大一部分开支,
       我感叹地摇了摇头道,不容易呀。
       与他告别时,我说了一句,你放的歌很好听。他说,虽然我的生活不精彩,但是我要用精彩的东西来点缀我的生活。
       离开张敏的小摊,我一直回味与他的对话,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命运而怨天尤人和消沉,反而以更积极饱满的心态去为即将到来的境遇作准备。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硬汉,才真实而生动,于精微之处见崇高。
       而那小摊上飘来的歌声,我以为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于生活重压下发出的喘息,是一种喧泄!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