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刘绍本:为杨胜利《耕读诗农集》作序


 


 

诗词自有倾心汉 菽粟珠玑唱熟年

为杨胜利《耕读诗农集》序
 

刘绍本
 

  青年诗人杨胜利,自命“农夫”为笔名。就像亿万田舍即俯身于锄耪劳作,他工余间痴情于诗词撰写,继《踏莎诗农集》、《燕邯诗农集》之后,将近三、四年约500首新作汇聚成《耕读诗农集》,即时面世,让人闻知,莫不欣喜。

  我与胜利相识,还是这些年来参与燕赵青春诗社活动时,总能听到和读到他新创的诗作。在这个诗社里,他属“七零”后,年纪稍长,诗品醇香,被大家拥戴为副社长,与社长张雷等同好一道,奋力躬行。还有什么能比“与诗结伴”的人生更惬意的呢。

  今年春天里,他咏道:“结社行燕赵,于今八度春。诗关家国事,歌唱孝贤人。意气激慷慨,言谈见本真,仄平吾最爱,竹菊是芳邻。”(《贺燕赵青春诗社成立八年有吟》)并于去岁便对年轻的诗友们激呼:“青春大纛聚群贤,浩荡风中雅韵传。欢唱激扬正能量,纵诗谱写好河山。仄平曲调无二致,爱恨情怀总一般。甲午岁开金鼓响,英雄跃马上峰巅。”(《致青春诗会》)可视为他对近体诗词写作的宣言。

  那是近千年之前,人称“大宋才子”的黄庭坚自撰书斋联曰:“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以此明志。上联言吟诗之味,好像春风繁荣草木;下联则指书法笔见功力,犹如快剑斩获蛟龙。真是语出不凡,足于警醒后世。 看来,写诗填词不该视为什么个人的“雕虫小技”,它有着“庄严隆重”的社会价值。

  孔子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至今依然没有过时。近世学者林语堂,曾著文对诗美誉:“它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可以永昭民族之魂和历刼不磨的艺术之美。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中华文明程度的写照与心灵的建造。 这些评价,当然就其优秀之作而言。如果历数平庸作品,恐怕早被人们掷之脑后。

  古代诗词的题材大致都没有跑出应制、旅游、赠答和即兴的范围。从流传下来的一些应制诗看,多为臣僚奉皇命而作,或唱和的诗。其中最滥的是应节诗,通篇满纸地铺写“四海升平”、“万民同庆”、“盛世重光”之类,遇有大事作诗,也是以现成的套话、废话去兜售无关痛痒的陈词滥词。至于缺乏意象和情韵的旅游诗,刻板地记录山水、田园、边塞;流俗浅薄的赠答诗,好话说尽,真情全无;丢却诗意的即兴诗,无论是即事感怀、咏物言志、怀古抒情,都少见提炼功夫,味同嚼腊。

  前人诗作留下的局限与弊端,必然会给后者带来明鉴与戒忌,鞭策并导引着续写者直逼完美的化境。 虽然这部《耕读诗家集》是按照编年体排序,以完稿时间早晚列阵,人们读来依然可以窥见作者题材选择的严谨。不要说乱七八糟的事物要丢弃,就是缺少真情实感的壮举也都舍掉。作者是面对现实的,特别他所投身的交通事业,每逢喜事临门,总有佳句喝彩:“整兵秣马待东风,扎寨安营峻岭中。三载修通承赤路,福荫当代万年功。”(《回环七绝四首· 贺承赤高速公路开工动员大会》)另有《满江红·交通廉政漫画展·开篇语》,进而带出《廉政漫画题图诗百首》,不敢说每首都是精品,却能体现作者对世情的真切关怀。

  这些年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即兴诗发展空间开阔,见物咏情,遇事慨叹,理性分析,独抒机杼。但是诗集里,较重的篇幅还在深情的酬答诗和给力的自勉诗上,尽展“诗成几色妍”追求之路的激奋情怀。在创作路上,杨胜利拜诗词名家刘章、国印周、张弓月、杨海钱……诸位为师,求贤若渴。

  尢与国印周师唱和交往为频:“慈眉善目农家色,烟墨松笺惊世篇。倾力帮扶排格律,悉心拨点探渊源。”(《贺国印周老师六十六大寿》)而对自己:“身出燕邯祖辈农,锦衣折桂料难逢。一从沉首做诗客,明目能穿九万重。”(《自题》)因事繁重停笔数日,便鞭已策行:“束耙停犁今整月,农夫重下垄田中。挠头未记些些事,扳指难寻寸寸功。犹懒犹松犹懈怠,愈闲愈笨愈虚空。请来明月做督阵,誓与三春共雨风。”(《归队宣言》)

  向诗心的纵深开掘,不为浮事障目迷眼,成为整部诗集题材的主调。 杨胜利在这部诗集内外,曾多次痛表衷肠:2008年偶有接触诗词写作时,只是喜爱,哪论音律;只管写去,无视规矩。后来师友们告诫,那样下去要遭耻笑的,作品上不了道的。于是他开始在实践中逐渐琢磨体察,原来评品一首诗词艺术水平的高低,要看其内涵如何,看其蕴含的意境如何。王国维在《人间诗话》提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自有名句。”也就是说,那些行行的长短句,不只是拿来说话的,而是用之创造情感氛围意境的。

  让人读诗词而“有所知”,远不够;还要“有所感”,感知、感悟,方为上乘之作。王国维认为诗词大家的作品应该是“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杨胜利笔下几首记写家乡的诗句,便很得其中的意味。请读《山乡春咏》:“一夜东风过,山乡遍是春。溪声初入耳,柳影渐撩人。冻解酥三尺,花开香四邻。隔墙听二婶,对客数家珍。”有写意,有工笔,一展“美丽乡村”入画图,表现了诗作者对意境的刻意追求。

  不错,跨进诗词写作门槛之后,杨胜利注意尊重声律、音韵、句式、节奏的要求,依平水韵布局,照本规矩办事。但他决不泥古不化,以“掉书袋”自乐,而是融入现代意识,凸现现代汉语的美质。

  当年王国维就很不赞成诗词写作故意“转文”,乱用替代字。比如用“桂华”代替“月光”,用“章台”代替“垂柳”。认为这样会使读者与作者意念产生隔阂,如雾里看花“隔”的感觉。请看杨胜利《叠韵回赠诗友》的前首:“不是谦虚不是装,近来缺少好文章。新芽全赖春风度,吟句多凭师友帮。苍宇铺陈充墨笔,繁星摘下入诗行。农夫稽首遥称谢,叠韵成轴挂上房。”多好的诗篇,既是心律的实践,也是心智的表白。在喜爱的诗田沃野上辛勤耕耘,就这样忠诚地做下去吧。

  写于乙未暑日汗透纸背时刻
 

       作者简介:刘绍本,1938.12~2023.09,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河北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从教60年,桃李天下,德教双馨。


编辑:兵心依旧

 

上一篇:论铁道兵精神之源
下一篇:啊!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