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的前身铁道纵队1948年7月5日组建,3个多月后的10月15日,《铁军》报创刊出版——这是后来数次更名的铁道兵报的第一张报纸。
题写《铁军》报头的是时任铁道纵队第二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何伟。“铁军”两个字苍劲有力,有铁铸的神韵。
图片
何伟是一位老革命。1934年华中大学毕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当过驻越南大使、省委书记、教育部部长,“文革”受迫害早逝。他调入铁道纵队前,任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政委。牡丹江军区撤编,机关与护路军机关合并,随之组建铁道纵队。
《铁军》报的主管部门宣传科及采编人员,是牡丹江军区宣传科和《建军》报的原班人马。宣传科长徐诚之是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铁军》报王学俭是负责人、张健是编辑兼管印刷、孔庆智是记者。因为采编人员有办报的经历和一定的专业能力,所以,第一张《铁军》报纸,从内容到版式就比较规范、“成熟”。
(插一段题外话,牡丹江军区的著名侦查英雄杨子荣是《铁军》报采编人员的战友,王学俭为他照相,牺牲后徐诚之主持追悼会。《林海雪原》中“何政委”的原型是何伟,作者曲波的爱人刘波由牡丹江军区调到铁道纵队机关,经常给曲波讲何伟的故事……)
图片
1948年,宣传科(报社)“全家福”:前排中徐诚之,后来担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左一王玉良,是参加铁道纵队成立大会尚健在的人。后排由左至右,张健,伪满名校毕业,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孔庆智,记者、编辑;王学俭,报社负责人。
报纸4开4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政治部在哈尔滨出版。主要内容是《发刊词》,政工会议和各单位抢修铁路的消息,以及征集稿件、建设报道队伍、报纸发行等内容。一般报刊创刊号多是此类的内容。
《发刊词》由宣传部部长李尔重撰写。李尔重由牡丹江省委调入。他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日本,后来担任过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出版了1000多万字作品,被毛主席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发刊词》与头条政工会议消息内容接近,类似为会议配发的评论员文章。阐述铁道纵队的工作性质及任务,是抢修铁路的工程技术部队;批评当时部队存在的个人主义、军阀作风;要求基层单位成立报道组织,号召干部战士收集经验,积极写稿,共同办好《铁军》报。《发刊词》没有空话,实事求是,接地气,尤其是对如何写稿所传授的方法很是具体。
这张报纸的特点:
一、从“政工会议”消息的标题“整顿思想稳定情绪,反对与纠正不良倾向”到发刊词内容,以及其他消息,具有鲜明的“舆论监督”性质。按说,第一张报纸应该营造“欢天喜地”的气氛,可是在报心位置,刊登了“排长吊打工友受处分”的消息,多篇文章都涉及“逃兵”的负面报道。这是早年报纸的普遍现象,直到195-7年之后才逐渐发生变化。
二、《铁军》报即现在由铁道兵改工后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主办的《中国铁道建筑报》的前身,办报思想在传承。虽已70多年,但在把握舆论导向,传播信息,教育官兵,宣传先进,服务基层,新闻报道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有着血脉相通的关系;甚至4版的一篇文艺作品“小快板”,也是随后扩展、现在的《万水千山》文艺副刊的雏形。
另外,报上“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即现在的中铁十一局、十二局、大桥局;有的署名“二支队《战士报》供稿,说明当时二支队也办了报纸”;报社记者孔庆智、张健有多篇报道;其他方面,每一个伙食单位成立一个报道组,发表文章有稿费,报纸机关每个科室发一份,每个排(30人左右)发一份,半月刊。
原版报纸——
图片
附:发刊词——
铁军报的出版,是为了贯彻党对铁道纵队的领导精神。
第一,要统一全军对铁道纵队的认识,承认他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他有工程技术任务,同时也有战斗任务,他的作战与修工,都是为着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争取全国革命的早日胜利。所以,这个部队有着严重的工程任务,也有严重的战斗任务。他是部队,而不是“劳工队”。要学工程技术,也要掌握军事技术。为了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执行任务,就必须有坚强的党政工作。一切以为铁道纵队不打仗是“劳工”不是兵,要技术不要军事,忽视政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二,要反对部队中各种不良倾向。在目前着重反对干部中的个人主义、军阀主义。全体同志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比享受,争地位,影响工作的现象都是错误的。要停止一切打骂、讽刺逃兵现象与随便押禁闭现象。要改善军民关系,肃清侵害群众利益现象。达到干部思想稳定,达到官兵团结,军民团结。
第三,在全军中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为着达到这种目的,《铁军》的任务就是要交流全纵队的经验,把铁道部队建设好。有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个人主义、军阀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应该受到批评。有许多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行动:工作积极,作风民主,阶级友爱发挥得好,在反对不良倾向中立场明确,工作中许多发明与创造等,应受到表扬。所以全体同志,尤其是全体军事、政治、技术干部,应把这许多宝贵经验写出来,送给《铁军》报。应把写稿当作部队领导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欢迎大家多多地写。但反对只说好的,不研究缺点,或只写现象,不分析原因,因为那样并不能教育大家。所以写稿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尤其是与战士研究问题,应听战士的意见,只写不检查不研究,那就容易形成说空话,写稿应该是对事实的总结与分析。所以做报道并不是单纯为办报。重要的是自己吸取经验,并将此传给别人,改进部队工作。一件小事也该研究,也有经验。所以写稿不求长篇大论。有许多战士的反映本身就是对事实的分析,就一直报道也对。但在一件事一段工作整个完了,也可以从头到尾研究一下,总结报道,这种较长的报道也有必要。
我们是特种部队,工作环境不同于一般部队,问题与解决方法,也不同于一般部队。譬如现场政治工作,修工前的政治工作,完工后的政治工作。如何保证部队在艰苦工作中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如何干活多又省力,如何才能提高工作中的效率与趣味;如何建立现场工作中的学习及日常党政工作……许多问题在发生,也在解决。我们已经创造了许多经验,大家应该重视,把它报道出来。这不是别的,这就是建设铁道部队工作发展的根据。
图片
1983年12月,铁道兵撤编前《铁道兵》报“全家福”;我在前排左一。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