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印象
说起重庆,人们自然联想到山城、江城、雾都、桥都、火锅、美女等关键词。
重庆多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位列两厢;枇杷山、鹅岭、屏鼎山、照母山座落市中。人们熟悉的主城区缙云山(局部)、歌乐山、南山、铁山坪,又有“四小山”之称。从飞机上俯瞰,重庆城区峰峦叠嶂,曲水盘桓。
重庆建筑 高低错落
重庆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重庆的建筑大多随高就低,依山依江而建,高低错落,呈立体分布。解放碑洪涯洞有着2300年历史,“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再现了昔日重庆依山就势,沿江沿崖而建,楼上有楼,房上建房的情景。
巴渝十二景之一 洪崖洞
岀门就爬坡是重庆独有的地理特色。重庆地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铁”。高低不平的地质地貌,决定了重庆轨道交通的特色特点,时而潜入地下,时而钻岀地面,更有轻轨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这一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观。重庆街道不比北方城市,大路朝天,纵横开阔,而是始终行走在上上下下,曲折盘桓之中。开车去观音桥、解放碑、渝中区等建筑密集的城区,时常会给人一种山重水复,望断天涯路的感觉,而走过去,又别有一番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洞天。市内开车要特别的留神,一个路口走错,很难在短时间绕回原点。更有人称位于南岸区5层8个方向15条匝道的黄桷湾立交“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导航,几乎是每个驾驶人员必备。
朝天门码头
重庆跨江大桥
有山则景,有水则秀。
重庆多水。长江、嘉陵江,犹如两条蟠龙穿城而过,嘉陵江水的清,长江水的浊,一清一浊在朝天门汇聚一起,由北向东奔流而去。南岸区有个“一棵树”观景台,夜晚居高远眺,重庆灯火通明,沿朝天门码头向后望去,她就像是一艘承载历史与明天,蓄势待发,扬帆远航的大船。而注入两江的河川细流,湖泊水库,遍布全城。南山南温泉,北碚北温泉,更是久负盛名。两江春水养育了勤劳的重庆人。一位重庆大姐对比其它城市后感慨:平原城市有平坦开阔的美,但重庆更有立体感、厚重感,更像一幅起伏迭荡、大气磅礴的立体画。
重庆解放碑步行街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似乎也是对重庆意境的写照。四面环山,两江交汇,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处于饱和状态,易于凝结成雾。重庆年平均雾日104天,是名符其实的“雾都”。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重庆的雾季。抗战期间,雾季里大雾弥漫,一度成为笼罩山城的一道天然防空网。与北方城市不同的是,重庆多雾,但只有雾,没有霾,常年空气质量优良。雾给山城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但也给山城增添了迷人的雾景。“雾中城,城中雾,一片雾海茫茫,人在雾海中”。即便是人工打造的棕榈泉、蓝湖郡、天湖美镇等高端社区,每当雨季来临,也常有云雾缭绕,人间仙境般情形显现。
重庆山高水低,沟壑相连。桥,便成了连结这座城市的纽带,人流车流物流畅通的大动脉。在江河密布的重庆,上万座大小桥梁跨江越谷,直达彼岸,因此被誉为“万桥之都”。据重庆市桥梁协会提供的数字,截至2014年底,已建和在建桥梁达1.3万余座,在全国城市中居首位。主城区长江、嘉陵江已建和在建特大型桥梁41座,未来还将新建30余座各类跨江桥梁。这个数字超出武汉、南京、上海等近1倍。其中,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达552米,被喻为“世界第一拱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全球首座“双子桥”。曾经有机构做过调查:重庆平均每5公里就有2座大型跨江大桥。9个主城区,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80%的人至少要过一座跨江大桥,60%每天要经过2座以上的桥。重庆人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无桥不成路——可以说是重庆“桥都”的真实写照。桥,对于重庆人和重庆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重庆的地名也多与桥有关,上桥、建桥、新桥、观音桥、天星桥、长生桥、化龙桥、杨公桥、王家桥、汪家桥、陈家桥……桥,已经深深融入到重庆人日常生活和每天的岀行之中。
说到重庆美食,不能不首推重庆火锅。我国火锅历史悠久,而重庆才是麻辣火锅的发源地。据2016年统计,重庆市(区县)火锅店多达2.63万家,直接从业人员接近50万人,营业额达221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火锅之都。有人说,重庆火锅不下1千个品牌。除了小天鹅、德庄、秦妈、大队长、朝天门、临江门、白乐天、镇三关、鲁西肥牛、老汤老灶火锅,略有耳闻外,其它如大龙、大虎、弘成、渝宗、景轩、晓宇、珮姐、黄姐、王五、幺妹、哈儿、外婆桥、擂神、巴将军、巴倒烫、过江龙、宰牛场、大牛场、小龙坎、香老坎、莽子、墩子、洞子、坝坝、齐齐、渣渣、猪圈、秧秧鱼、记忆老灶,等等,外地人听都没听说过。麻辣鲜香,油而不腻,回味悠长,应该是重庆火锅共有的特点。火锅未必是最好的美食,但它确是重庆餐饮的一大特色。
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大市,家喻户晓的红岩村、渣子洞、白公馆、华莹山,鲜为人知的陈独秀、宋庆龄、老舍旧居,刘伯承、聂荣臻、杨闇公、杨尚昆故居,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蒋介石官邸,“码头文化”缩影的朝天门,蕴含丰富巴渝文化的千年古镇磁器口、洪厓洞,重庆三峡博物馆,云阳云缸、“云端廊桥”、张飞庙,武隆天坑地缝,王潮歌、张艺谋以“川江号子”为主题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武隆”,以及丰都鬼城,万州大瀑布,奉节白帝城,与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中国四大石窟齐名的大足石刻,万里长江大三峡的第一站——瞿塘峡、小三峡……自然美景人文景观数不胜数。
重庆红岩村
重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多年来,政府倾力打造最佳生态宜居环境,绿化绿地湿地公园覆盖率首屈一指。
重庆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6年,在全球30个超级城市中,重庆排名第20位。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央直辖市,工业、金融、西部创新、西部科技教育高地及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重庆一向有“火炉”之称。以我几年对重庆的感受,她似乎“火炉”不火,夏不湿热,冬不湿冷。受降雨量影响,6月以至7月份之前气温比老家河南等北方地区还低。重庆最热的时段是7月底9月初,那是真的热,有一年8月,天天预报最低气温36、37度,最高气温40、41甚至42度,仅此月份,“火炉”之城名不虚传。进入9月份,若赶上几场雨,没准气温马上由热转凉。不过,重庆的天气有时也像“过山车”,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冬天不算太冷,春天的脚步也来得早。有时二三月份,已是春暖花开,但若是下上三两天的雨,瞬间冷得让人瑟瑟发抖。即便盛夏酷暑,一场大雨能把高温降到秋凉,太阳一出,气温又会蹭蹭地往上爬。尽管重庆多雨多雾,但并不像南方如湘鄂赣江沪浙桂,常年潮湿,春季细雨菲菲,阴雨连绵,地面墙面水汽不退;夏季桑拿天,湿乎乎,粘乎乎;冬季湿冷阴冷入骨。
美景美食美女,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重庆美女除了具有其他城市女孩的天生丽质、自然美、自信美之外,似乎还多了一层热情奔放的豁达美、气质美和阳刚美。山城妹子那一口地道的重庆话,干练的做事风格,多少有点“女汉子”味儿的洒脱,让到过重庆的人记忆不忘。
重庆红岩魂陈列馆
山水之城、雾都之城、桥梁之城、火锅之城…… 这些构成了重庆一张张独有的靓丽名片。
重庆古称江州、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宋代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有巴山渝水之称。同许多历史名城一样,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个全国闻名的朝天门码头,亦或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走过,听说或看到过临江门、储奇门地名。除了通远门、东水门,昔日的古城门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而不复存在,只留下斑斑遗迹和地名路名。而历史上,以渝中半岛为中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古重庆城,确有“九开八闭十七门”之说。水上门户、地理标志——朝天门,历史上曾经是迎官接圣的地方,嘉陵、长江在此相汇,波涛翻滾,奔流向东,由此开启了长江上游的“黄金水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活跃着一支支靠挑担谋生的“棒棒军”。网红打卡地洪崖洞原来是重庆古城的洪崖门,洪崖洞则是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的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通远门是唯一由陆地进入城区、承西连东的要道。
歌乐山下埋忠骨 红岩不朽铸英魂——重庆死难烈士墓
重庆是目前4个直辖市中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网上看到一个用重庆方言说重庆的抖音:“好个重庆城,大得黑(吓)死人,8万多平方公里,3千多万人,26个市辖区12个县城,相当于5个北京、7个天津、13个上海、41个深圳、6.66个成都,781个巴黎、104个纽约、52个伦敦、136个首尔、38个东京。重庆是一个没有市中心的城市: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南坪万达、照母山光环等皆是市中心(商圈)。”其中,高大上的解放碑,有重庆版的“曼哈顿”之称。
重庆,镇西南而扼两江,临三峡而近成都,通鄂湘黔而接汉中,守巴蜀而锁川康,背青藏而面巫、娄、大巴三山,独特的地理优势,构成了前有天然屏障,后有天府粮仓,进可攻,退可守,易守难攻的关隘要地。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年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把重庆作为陪都、战略大后方的唯一选择。重庆,江河密布,而无旱涝水患之扰,群山万壑而无地震之忧,地产不富而近天府粮仓,居可安也。
一个城市有山就多了高度,有水就多了灵气,有景就多了色彩和亮点,有发展后劲就多了活力,有美食就多了回味,而良好空气质量、适宜的气候条件、绝佳的生态环境,优美的青山绿水,则是一个城市得天独厚、花钱也买不到的“金山银山”。
重庆就是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景有美食,发展后劲十足,宜业宜居,值得的留恋与回味的城市。
重庆,满目青山满城绿,两江潮起万帆来。
一孔之见,在老重庆人面前卖弄了。
(2017年11月)
图片说明:
1、刊头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